能够缓解视疲劳,养心安神,摆脱抑郁的“小种子”




11月22日  周二
壬寅年十月廿九
今日小雪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今天想来跟大家聊一味“老人、孩子、乳妈、日常”都能够用到的中药,它叫“王不留行”。
李时珍说:“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
“洛阳纸贵”的文学家左思说:“产后乳少听吾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细为末甜酒服,畅通乳道如涌泉”。
医学生们也正是借助着这些通俗好记的俗语、歌谣、打油诗,一步步打破中药背诵的壁垒,默默地将数以千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各不相同的中药,潜移默化地留在心头。这些歌谣,有些来自老师们一辈辈传承,有些来自百姓的亲身感受,有些来自《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朗朗上口的医学书籍,还有一些是来源于《本草纲目》这种医学典籍,比如这句“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是不是相比于左思那首打油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呢。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而相比于李时珍的顺口溜、左思的打油诗来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笔下的中药特点就会显得别具韵味。《西游记》三十六回书,师徒四人行至寺院前的一处深山腹地时,夜色已深且地形复杂,师父不由的内心恐惶,但作为师父,唐僧总还是要面子的,他总不能说:“悟空,为师害怕前方有妖怪出没,你且去探个路如何?”那么,吴承恩是如何表达师父一路西行的辛苦和纠结复杂的内心世界呢?且看原文:

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西游记》

一番巧妙又富含深意的表达,一句“王不留行送出城”,既表达了王命在身的责任,又恩威并施地让孙大圣甘愿领命,真是不由的感慨古代文人的博学与脑洞。
其实,关于“王不留行”的故事还有很多,从“王莽篡位”到“李世民恐杀献方民”,历史物换星移,而这不变的是千年传承的中医中药。接下来,我们书归正传,来看看这味从名字就透着古怪,被民间百姓、学者、名医、作家争先描述的中药,它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又能够为我们解决哪些身边的问题?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又名奶米、不留行、王母牛、禁宫花、金盏银胎、麦蓝子,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种子,黑色球形,略带光泽,表面有细密颗粒状突起,一侧有凹陷的纵沟。其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之效。
01
通经下乳
从八纲辨证来说,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气血源于脾胃水谷精微,气血充沛则乳汁充盈。若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因生产过程中失血过多,气血亏损,都会影响到产后乳汁分泌。
从经络辨证来说乳房属胃,乳头属肝。脾胃和谐、肝气调达,是乳汁分泌的较为关键的两大因素,所以,想要乳汁充足就要学会柔肝养胃,这也就是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乳硬论》中所说:“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
王不留行正是味苦性平,归肝胃二经又能活血调经的“通乳剂”。
而将王不留行“通经下乳”之力发挥的较为地道的方剂,当属罗天益《卫生宝鉴》中的“涌泉散”,此方以王不留行配穿山甲等份为君,后配以“猪蹄”炖汤培补中焦。
涌泉散:瞿麦穗、麦门冬(去心)、王不留行、龙骨、穿山甲(炮黄)各等分。
方法:每服3克,热酒调下,后食猪蹄羹少许,一日三次。服药后,用木梳在左右乳上梳三十余次,一日三次。
此方的思路正是以“柔肝养胃”为主,适合于那种因产后紧张、情绪抑郁的乳少,或已经成功喂养一段时间,后因突然的生气、焦虑等不良情绪引起的乳汁突然减少人群。而后在此方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更适合气血亏虚之人的“通乳思路”,以10克王不留行配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或10克王不留行配10克当归、猪蹄同煎或中成药“下乳涌泉散”,这些都是基于“涌泉方”的思路来调理乳汁分泌不足的。
02
王不留行与耳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很多学龄期戴眼镜小朋友们耳朵上都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点状凸起,如果问这些小朋友的妈妈们,耳朵上带的是什么呀?妈妈们或许会回答说:“在调理近视眼呢。”
而今天我们在说的这个“王不留行籽”,正是小朋友耳朵上点状凸起的“始作俑者”,而这种王不留行籽的外用方法就叫做耳穴压籽。

◎香薷制作
耳穴压籽是耳针理论的一个小分支,它就像“眼针”“足底反映区”一样,我们的耳朵也是整个身体的一个缩影,它分布了“五脏六腑”的各个反映区,而且它没有眼针分区要求的那样精确,也无需足底反射所求的持久恒定的力量输出。耳穴压籽也是诸多疗法中较为容易上手的一种,下面,我们就说三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调理思路。
缓解视疲劳
“能近怯远症”“近觑”这都是古代对于近视的描述,而这种目不能视远、眼睛容易疲劳的病症又与肝肾功能关系较为密切。《黄帝内经》言:“诸脉者,皆属于目,……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审视瑶函》载“目患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少者也,故光华不能发远而收敛近视”。
故而想要缓解眼部不适,易疲劳,眼目干涩,甚至迎风流泪或学期前假性近视,则可以选择下面的配穴方法:眼、肝、肾(补肝肾为主)和屏间前、屏间后(清肝火为主)可分别认为是2套常用主穴,心、神门、脾、皮质下、交感、内分泌为常用配穴。每日以单侧耳朵取穴,隔日换至对侧,找准反映区后放置王不留行籽,然后用小胶带固定。隔3~4小时可以自行按揉5分钟,以耳朵发热疼痛为度。
失眠
耳穴压籽的第二大适应人群就是焦虑、心烦、失眠的人群,此类人群多为思虑劳倦、心脾失和,心肾不交等所致的阴阳失调。可以选择下面这组配穴:心、交感、神门、皮质下这四个主穴,同时可以肝、肾、内分泌为配穴,以此来达到镇心安神、滋阴潜阳之效,操作方法同上。
除此之外,耳穴压籽还有一种操作方法,类似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疼痛性疾病”,这种方法在经络取穴上叫做“以痛为腧”,在耳穴上叫做“耳穴的阳性反应点”,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耳穴点按笔”对照耳穴分区,点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贴于特殊疼痛的反映区中,操作方法同上。
03
王不留行散
除此之外,王不留行还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中药,《本经》言其能够“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而后的《金匮要略》中更是有治疗“金创出血”的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10克、蒴藿(又名接骨木,可用金银花代之)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12克、川椒6克、厚朴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白芍12克。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若感受风寒,去桑白皮。
——张仲景《金匮要略》
我相信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出现疑惑了,王不留行能通经下乳是因为它为活血药,那《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为什么要说它能“止血,治金创”呢?

◎八岁手绘
其实,这就需要把“金创”放在时间和空间维度里来理解了,此方是治疗“金创之方”但更具活血止血之力,而且还特殊言明“产后出血可服”,都在说明此方“活血止血”之性,所以,不仅适合于单纯的刀枪剑戟所致的金创,还可以用于那种久病气血亏虚,虚瘀互结,伤口难愈,产后气血亏虚,阴道流血不止之人。
方中王不留行走血分,活血止血;蒴藿入血分,清热毒,行血通经消癖;桑白皮、黄芩、芍药清血热;厚朴行气燥湿;川椒、干姜温运血脉;甘草补中生肌。这就是仲景笔下和阴阳,生肌止血之方了。
好了,这就是今天想聊的“王不留行”。
希望这个让帝王都难以留下的“不留行籽”,不要在我们这代被逐渐忘却;更希望这颗小小的种子可以长在孩子的耳尖,长在妈妈的心间,长在我们言谈交流的文化之间。
我们下期再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头晕乏力、心慌不安、失眠、胃口差”这些很可能都是血虚惹的祸!
✲操心太多气血两亏,可以服用归脾丸!
✲一个骇世惊俗的抑郁症治疗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香薷
☃编辑◎香薷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