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备无患的应对“流感”思路
经方汤剂便于“因人制宜、辨证加减”,成药颗粒更加“高效、便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由经方化裁而成的,能够防疫的“中成药”。
大锅熬药
我们常说中药汤剂是需要因人制宜、辨证论治的,但为什么影视剧中一遇到“恰逢灾年,疫疠频发”之时就会出现“大锅熬药,赈济灾民”的桥段呢?
此类的剧情究竟是为了情节发展的艺术升华,还是切实可行的防疫策略呢?
其实,微生物大魔王自古就有,据《中国救荒史》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东周至清代,发生过疫情200余次,在漫长的抗疫奋斗史中,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教训也有经验,有张仲景家族“自建安以来,尤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也有《伤寒杂病论》中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柴胡类方等“克疫制胜”的法门。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经历过无数先辈的总结后,他们发现“疫毒”与普通的日常杂病有所不同,此疾虽属外感病的范畴,但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流行性、爆发性,也正因如此,同一时期爆发的病证也更具“相似的规律性”,而找到这个“相似的规律”也就成为了辨证的“法门”,也才有了“大锅熬药,赈济灾民”的可行性依据。
也才渐渐出现了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人参败毒散,金元时期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清代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吴鞠通的安宫牛黄丸,以及今天我们要展开聊聊的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中所包含的经方名方。
抗病毒口服液
抗病毒口服液是上世纪70年代,为应对泛滥于东北地区的乙脑、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运而生,是南北方药企联合研制的中成药,源于清代“抗疫名方”清瘟败毒饮,与伤寒经方“白虎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后在1989年获得新药证书,历经30余年的验证,现已有20余家制药厂生产,均依照“板蓝根、石膏、知母、芦根、生地黄、广藿香、连翘、郁金、石菖蒲”这一组方。
抗病毒口服液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之功,日常可用于流感诸症,如发热、恶寒、汗出口渴、流涕、咽喉肿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
下面,我们就从方药出发聊聊此药适合于流感的哪些阶段,以及,与其药名相近,药性相似的几款中成药,如“四季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在应对流感之时又应当如何选择?
清瘟败毒饮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载:“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
桐城一医正是《疫疹一得》的作者,清代名医余师愚,而清瘟败毒饮也正是于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京城大疫中所创之方,抗病毒口服液的组方思路正来源于此方。
抗病毒口服液亦重用石膏,常有人说这一思路来源于经方白虎汤,殊不知清瘟败毒饮正是将《伤寒论》白虎汤、《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肘后备急方》黄连解毒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凉膈散等思路融会贯通而成。
1
石膏、知母、生地、芦根
记得上学的时候,只会死学课本应对考试,对于石膏的“甘、辛、大寒”之性那更是熟背于心,对于白虎汤那更是畏惧,因为书中言白虎汤适配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之人,而四证皆具的人群真的不多见。
后来,跟着名老中医出诊抄方,见老中医的复诊人群中,常见“体质虚弱的肿瘤患者”,这类人群多有反复低热的困扰,但他们又不敢过用抗生素,生怕影响白细胞。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老中医也不用西药,也不看化验单,舌苔脉象诊察过后,大体都是3~5剂的竹叶石膏汤,余热清、低热退,那时我才意识到“生石膏并非虎狼之药,除烦退热之功尤佳”。
而后看了一些名医经验,才渐渐理解了张锡纯所言:“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也才理解了生石膏配粳米,生石膏配知母的“退热之功”,抗病毒口服液中石膏与知母也正是相须为用,取其清热、除烦、生津之功。
温病学认为“疫疠毒邪多会伤阴耗气”,耗气为先,伤阴在后,而热入血脉时则需要“清热凉血”,那么,如何才能“凉血”呢?当然就是“生地黄”的边补阴,边清热了,这也是犀角地黄汤、青蒿鳖甲汤中常见地黄之意。一般胃热至盛,口渴引饮时,多会选择“一味芦根煎汤熬水”以解胃热烦渴,然后生地黄与芦根相合生津止渴更优。石膏、知母、生地、芦根四药相合,共奏“退热解毒”之功。
2
连翘、板蓝根、藿香、石菖蒲、郁金
常有人说抗病毒口服液是流感季节的常备药,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疫病多湿热夹杂之邪,与风寒感冒的“打喷嚏,流鼻涕”有所不同,疫疠为患时常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比如咽喉肿痛、下颌淋巴结肿痛、头痛、肌肉痛,现代医学说,这叫做“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症”,而中医说:“这就是火热毒邪,治当以清热解毒”。
其实,这也是区分“伤寒太阳证”与“温病初起”的一个小窍门。
伤寒与温病均会恶寒发热,但若外感表证初起时,舌质红,咽喉,肌肉疼痛明显,大便秘结,舌苔变多、变黄、再由润变干,则多需“解热、利湿”并举。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解热”需清热解毒,“利湿”多取芳香化湿,所以,抗疫之方中多有“金银花、连翘”“藿香、佩兰”等思路,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石菖蒲性温,味苦,辛烈疏通,化湿豁痰、辟秽开窍,藿香芳香化浊,辛温发表,与菖蒲相合,更增其化湿和胃之功,
郁金纯阴之品,其性轻扬上升,善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是行气解郁,又能凉血化瘀之剂,配石菖蒲相合,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
诸药相合即为成药抗病毒口服液,此药成人、儿童都可选择,此药为解表剂,服用时每日需2到3次,需在餐后半小时后服用,选择此药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其一,从生活入手,在接触到流感人群后24小时内服用,以助芳香化湿、清热解毒,这种情况只需服用1~2天即可,无进一步的症状即无需再服;
其二,从温病入手,观察舌质红,苔白腻或渐黄,喉咙红肿,大便干或粘腻;
其三,从症状特点入手,发热,出汗后自觉口渴难耐,总觉得喝水也不解渴,可兼见目痛,咽痛,溃疡,鼻干,面颊红,胃口差等。
具有上述三种情况之一即可选择“抗病毒口服液”,与此方“药名相近”“药性相似”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我们也简单说几句,以免大家在选择上出现困扰。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我经常收到一些询问,说“某药能够替代某药吗?”其实,我想说“萝卜,白菜都是各有所长的,药物之中更是取长补短,相须、相使的关系”,我们更应该找到药方所具备的特点,扬长避短。
1、“只有咽痛”时宜选“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由“一味板蓝根组成”,为单纯的“清热解毒”之剂,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现代医学释其“能够很好地抑制疱疹病毒入侵与复制”,故适合于“咽痒,咽喉不利”为主症者。
2、发热、咽干痛甚者,选清热解毒口服液,此药为“石膏,金银花,玄参,地黄,连翘,栀子,甜地丁,黄芩,龙胆,板蓝根,知母,麦冬”,组方思路与抗病毒口服液相似,但削弱了其“芳香化湿”之剂,增加了“清热解毒”之药,故而当热毒入里,咽干、咽痛明显时,更适合选择此药。
3、与抗病毒口服液药名相似的成药当属“四季抗病毒合剂”,此药由“鱼腥草、桔梗、桑叶、连翘、荆芥、薄荷、紫苏叶、苦杏仁、芦根、菊花、甘草”组成,此二药组方思路完全不同,“四季抗病毒合剂”更近似与桑菊饮、银翘散,适合于温病初起流涕、咳嗽、头痛而发热恶寒不明显者。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面对疫疠毒邪之时,每个人都是弱小无助的,唯有集众人之智,合众人之心,才能够成众人之事,最后希望今日的一点经验能够解大家几分困惑,让我们在面对病邪之时,可以多一分从容,少一丝焦虑。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流感时期紧急动员之:连花清瘟胶囊
✲应对流感,您都准备了哪些办法?
✲流感期间,感冒的五个阶段及应对方法你值得掌握!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香薷
☃编辑◎香薷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