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过自媒体创业/副业冷水期


戳蓝字“栽钱种树”关注我。
2月前,我关注了一个原创内容200+但每篇文章阅读量基本为个位数的公众号。
1星期前,他停更了,我私信问他,咋不更新公众号了,他说赚不到钱,累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话本出自出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
原文中是这样写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当一个民族面对压迫、剥削或者沉重的灾难时,如果选择了沉默,那么就有可能在沉默中逐渐衰亡。
相反,如果能够在沉默中积蓄力量,找到合适的机会爆发出来,那么就有可能重获新生。
那个原创内容200+但每篇文章阅读量平均个位数的公众号的消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长达1年之久的闭门造车,得不到及时的正反馈,精神小伙也得给整抑郁了。
观众生,见自己。
我何尝又不是那个即将在沉默中消亡的人。
所幸,我已将后路斩断,此番唯有死战至声嘶力竭。
关于如何渡过自媒体创业/副业冷水期,我花5个小时,整理了2个解决思路,并专门定制了1套解决方案,今天分享给屏幕前想做自媒体或正在做自媒体的你。
解决思路一:自媒体有哪些
要想不断战胜困难,唯多收集情报尔;
想入局或已经入局自媒体,必须了解现在所谓的自媒体是怎样的。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高质量的回答:
自媒体你可以用“廉价娱乐”的逻辑去观察。
所谓廉价娱乐,就是用户用最简单的投入,获得最愉悦(超值)的享受。是用户的投入和获得。
在这个逻辑下,自媒体分成两个方向:
1、轻松的娱乐。
那些讲情感、讲娱乐的文章,甚至包括震惊党、吓尿体、不转不是中国人等等,多半都是属于这个范畴。
用户连脑子都不用过,简单笑笑即可。投入少、获得少。
这类文章供应非常多,也是各大社交媒体的主流。
如果你选择这个切入,毫无问题。
但麻烦在:已被充沛供应。无穷无尽,生产门槛太低了。
2、超深度内容。
一篇文章需要反复咀嚼,团队一起讨论等,这样的文章产生的价值非常大。
用户投入的时间非常多,获得感也非常强。
这类内容供应少,但生产门槛、生产成本也十分高。因此垂直赛道为多。
相比之下,轻松娱乐的内容,用户单个价值很低。
而超深度内容,单个用户价值非常高,甚至数百倍于轻松娱乐的内容。
之前在微播易担任副总裁时就曾统计过这些用户价值,前面属性的内容,一个用户一年大约帮挣1-12元左右,后者一个用户则至少12-300元左右。(时间久了,数字应该有些出入)。
这就是深度内容的价值。
当然,轻松的内容可以覆盖几百万几千万用户,而深度内容几十万就很了不起了。
深度内容依赖的团队、技术(know-how)、运营深度等,都非常高。
而且,用户对深度的内容需求无止境,专业、深度、宽度、广见博闻、前沿、有直接建议和值得参考的案例、方法论等,用户都会希望一篇文章释放出来。不管哪个维度,都只会越来越深和大。
这又会导致越来越小众、新人越来越看不懂。因此,平衡就是一个很大的技巧。
解决思路二:自媒体可持续盈利的核心是什么
坦白讲,我做自媒体就是为了赚钱来的。
要想正儿八经赚钱,那就得拿出做一门生意的态度来。
一门生意,想要持续盈利,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持续稳定引流的能力,二是持续提高质量交付的能力。
取其一,即使入局,最终也会狼狈出局。如果你是卖货和接广告,最终会陷入流量焦虑,绞尽脑汁做流量,但实际产出并不稳定。不做流量吧,就没有实际产出。
所以要通过自媒体持续赚钱,关键要搞清楚:客户是谁?在哪里?有什么需求和痛点?自己怎么匹配和解决?
把这些想明白之后,再去设计产品,建立人设,打造内容,然后才是最基础的内容发布和引流。
避免两个误区,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引流;二是焦虑于流量的多少。
解决方案是什么
基于以上对自媒体的2个认识,熬过冷水期,要解决2个问题:
第一,突破创作门槛,能定期提供深度内容;
第二、正反馈建立信心。
所以我准备创建一个社群,主题是以教为学。
社群内成员轮流扮演自媒体职业教练,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更深入地了解自媒体的发展历史;
2、如何像素级模仿出10w+爆款内容;
3、以创业/投资为垂直赛道,模拟团队共同创作一期深度向的文章/视频,从确定主题和受众、策划内容、创作内容、优化排版和配图到发布和推广。
想加入社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备注【社群】

感谢阅读,觉得本期分享有用的,点赞+关注(在看),我们下期再见!
老读者建议星标,这样方便第一时间看到我更新的内容。
往期干货:
《如何在30岁达到退休状态,他说只需要这样这样再那样就可以了》
《赚钱的底层逻辑》
《搞钱,先月入过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