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营分享完,看了几页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想到公众号还没写,就从其中的观点入手聊聊。
在谈到产品还是运营重要时,张小龙说,这没有衡量标准。但最好做一劳永逸的事情。
我的理解,设计是一劳永逸,而运营是日日重复。能用设计解决的,就不要去运营,凡是需要强力运营,那是因为设计还不够好。
我在建筑行业做外墙装饰时,会碰到窗户装不上的情况。一量尺寸,发现土建结构不对。这时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砸墙,然后把窗户装进去,这有点像运营,把不适合的东西硬往里塞。
还有一个选择是,涉及到承重结构,不能砸,那就要做设计变更。这来回一变更,既花钱还耽误时间。本来6个月的工期,可能一年多还完不了工。
正应了那句,如果你觉得好架构的成本太高,那你可以试试选择差的架构加上返工重来的成本。
生意需要架构,公司的一把手,得是个通才,是个建筑师。关于建筑师,下面这页内容:
建筑师就像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者。这本小册子谈的不仅是建筑,还有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比如在45页,谈到三个认知层次:
1.简单:未成年人或文化水平较低的成年人的世界观。按照经验判断事物,对表面下的真理一无所知,却乐在其中。
2.复杂:普通成年人的世界观。对复杂系统有些认知,但还不具备清晰辨别这些复杂事物的能力,无法解释之间的关联。
3.通过简单组合而形成的复杂。这就是洞察本质,对复杂事物有清晰辨别能力,能将复杂形态分门别类。
第三层次是模块化思维,是以「模块之眼」观察经济世界,把企业看成一个个模块。企业是选择和变异的模块,好的企业是一个资源放大器。
对商业理解到第三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业架构师,一个赚钱的生意人。
对商业架构和赚钱机器感兴趣,欢迎加入大辉的年度商业社群,具体见打造睡觉也赚钱的盈利机器
架构是「道」,是以上帝之眼俯视世界,创造新事物。很多人喜欢《道德经》,道德经抽象,理解困难。
若想从具体的事物入道,有一本建筑方面的书,从建筑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阐释如何理解「道」,如何应用「道」。
道不轻传,若有兴趣,扫码加大辉微信(16279731),告诉你书名。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进步黑客」,让关键的事情容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