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1日,对湖南省郴州永兴县马田镇来说,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黑暗日子。那一天早晨,镇上井岗村的李姓氏族与马田村的刘姓氏族之间,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大规模宗派械斗。井岗村与马田村的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两村村民因为地界问题产生了隔阂。民国年间,马田村中出了一位国民党中校,名叫刘胡亮。民国17年,刘胡亮带着数百人马,衣锦还乡。这对于马田村来说是荣耀,对于井岗村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刘胡亮打着剿灭共党的旗号,搜捕躲藏在井岗村的地下党员,顺便公报私仇,血洗井岗村,造成了27人死亡的血案。从此,两村之间结下了不共戴天的血仇。此后几十年,井岗村和马田村时常发生纠纷,双方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当地政府多次介入调解无果。直到1993年9月,矛盾激化到了顶点。当年9月11日凌晨5:30分,马田村村民刘友义带着猪油去马田煤矿出售,途经井岗村地界时,被一群李姓村民半路截下,猪油被抢走,刘友义被打得奄奄一息。而后,另一位叫刘方军的村民驾车经过井岗村时,也被打得遍体鳞伤,刘方军为了保命,不得已弃车而逃。
马田村人很快开始了反击。他们冲进了井岗村民李祖信、李四军在镇上开设的杂货店,将店面砸烂,并抢走价值1000多元的货物。李祖希之女李桂彩跑回村里报信,声称马田村砸了她家店铺。上午八点半左右,井岗村村民封锁了镇上的要道,占据制高点,架起枪炮,杀气腾腾地进入了备战状态。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积极性空前。为了应对这场战争,马田村很快建立了战斗总指挥部,设立后勤组,在镇上的自来水塔、电影院、供销社等重要据点架起炮,构筑掩体。于是,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宗族械斗终于爆发了。
双方相互开炮,一时间,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不绝于耳。马田村19岁的青年刘忠猛成为了第一个遇难者。在看到有人毙命后,双方更是杀红了眼。井岗村17岁的李祖之、30多岁的李常林相继被炮火击中,横死街头。战斗打响后,永兴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率领干警60多人赶赴马田镇,召开了镇、村干部会议,并成立两个平息械斗工作组,分别进驻井岗村和马田村,试图平息战火。同时,县里领导向上级请求派出武警部队给予增援,地区领导又迅速地向省里作了汇报。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双方表面上接受了工作组的决定,暂时停火。然而天亮以后,马田镇的几处地方又出现了危急态势。镇上火光冲天,哭声四起。学校全部停课,医院停止运转,供销社货物被抢劫一空,老人孩子纷纷被转移到镇外。
9月12日上午,省委紧急决定另行动员100名武警前往马田,国家公安部也发来电传:“立即收缴两村武器,违者严惩”。下午5点,省公安、武警部门的领导亲临现场,率领武警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筑起防线,阻断双方的交火。到了6时30分左右,两村被迫全面停火。一个小时后,所有炮台被拆除,人员相继撤离。镇内的交通于当晚恢复畅通,学校于9月14日复课。这场械斗持续时间长达34小时,参战人数超过5000人,双方使用了土炮、手枪、鸟铳、炸药包等大量杀伤性武器,造成5人死亡、12人重伤的严重后果。许多无辜单位和居民的房屋、商铺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马田镇的人民都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中。
国内报刊、杂志、电台对这起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国外媒体也有转载,直接惊动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这场械斗的人,谁也无法想象在新中国成立数十年后,还会出现战时景象。而马田镇的这场悲剧,仅仅是当年民间枪支、弹药泛滥造成的武装暴力事件的一个典型代表。据公安部统计,1991年-1995年,全国发生的持枪犯罪案件多达1万起。也正因如此,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带后期颁布了《枪支管理法》,严禁个人或者团体违法持有枪械。正是这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使得民间持枪恶性犯罪率大幅度减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带来了如今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