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航母之父”巴比奇:拒美高薪来华,助力中国航母事业


2012年9月25日对于我国海军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服役,我国由此进入了拥有航母的国家行列。航空母舰被誉为捍卫海上领空的关键利器,有了它作为保障,我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辽宁号”的成功背后自然少不了我国无数科研人员的日夜研究和调试,除此之外,也一定需要提及巴比奇和“瓦良格号”这两个名字。

  瓦列里·巴比奇出生于前苏联,但自小生活在乌克兰。他很早就展现出对于船只的兴趣和天赋,后来考入了享誉苏联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毕业后不久就开始在黑海造船厂工作。黑海造船厂当时的地位很高,是苏联第五大造船厂和唯一航母总装厂。巴比奇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一步步升职,直至担任几位主要设计师之一。明思克号、乌里扬夫斯克号、瓦良格号……几乎苏联所有航母的建造都有巴比奇的贡献,他“苏联航母之父”的称号实至名归。
  1985年,巴比奇着手设计“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瓦良格号”,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心将它打造成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集大成者。然而意外的到来总是让人猝不及防,1991年年底苏联宣布解体,黑海造船厂遭遇了很大的打击,因为经营危机不得不大量裁员,整体规模也显著缩小。由于“瓦良格号”开建于苏联经济转向萧条的时期,六年间仅完成了预定目标的68%,而在这样的状况下,想要继续“瓦良格号”的建造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糟糕的是,1993年造船厂撤销了航母部门,巴比奇失业了。与此同时,“瓦良格号”从被俄罗斯、乌克兰争夺到被双双放弃,就此搁置在了黑海码头。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巴比奇的航母建造才能吸引了美国。为了将巴比奇纳入麾下,美方许诺只要他答应为自己服务,那么每年可以提供超过百万美金作为薪资。在高薪的诱惑面前,巴比奇并没有轻易接受美国的橄榄枝,因为美国军事力量强劲,根本不打算接手他没能完成的“瓦良格号”。对于美国而言可有可无的半成品,在巴比奇眼中却无比珍贵,如果有机会,他一定想要亲手完成这艘航空母舰。
  可是现在美国不感兴趣,俄罗斯和乌克兰又都拿不出钱支持航母建造,“瓦良格号”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局面在1998年迎来了转机。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商人徐增平来到了乌克兰,表示自己想要收购“瓦良格号”,将它改造成综合的旅游娱乐设施 。这并非徐增平的真实目的,实际上他出于爱国之心希望帮助祖国提升军事力量,于是这才亲自出国与乌克兰方谈判。乌克兰对于徐增平所说的“娱乐设施”半信半疑,但在他的努力下,经过数轮谈判与较量,最终以两千万美元的高价拿到了“瓦良格号”的购买权。

  事情一确定下来,徐增平立即安排将航母带回国,然而这一路非常坎坷。“瓦良格号”先后受到土耳其等好几个国家的刻意阻拦,此外还发生了大大小小各种意外事件,经历了一波三折后它终于在2002年3月3日抵达大连港。
  看见中国为迎接“瓦良格号”做出的种种努力,巴比奇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于是在“瓦良格号”被运往中国的第二年,也下定了决心前往中国,想要帮助我国完成航母的建造。
  乌克兰随船附赠了一份俄文图纸,由于语言不通,我国研究人员解读上面的专业术语非常费力,而就在这时我国受到了巴比奇投来的简历,可以说巴比奇的到来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瓦良格号”在无人问津的年月里经受了太多风吹日晒,外表已经锈迹斑斑,而乌克兰在允许中方拉走航母前还把内部结构都拆除了,所以摆在中国面前的“瓦良格号”几乎只是一架生锈的空壳。但我国科研人员和巴比奇没有丧气,立刻推进航母的改造和重建。

  在巴比奇和中国专家的努力下,“瓦良格号”得以蜕变,展现出本该属于它的光鲜与强大。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这艘初建于前苏联时期的大型水面舰艇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为中国服役,开启了属于我国的航母时代。
  从“瓦良格号”到“辽宁号”,整个转变过程非常不容易。参与“辽宁号”改造工作的很多专家都表示,如果没有巴比奇先生的鼎力相助,我们还需要再过数十年才能造出自己的航母。

  如今“辽宁号”守卫着我国的蓝海,巴比奇也依旧选择留在中国,继续为我国的航母建造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山东舰”的顺利完工就少不了他做出的诸多付出。他曾说过,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国家。
  回顾过去十年,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的发展跨越,我国已经进入了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三航母时代”,巴比奇对于我国取得瞩目成就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