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大于努力?建国70多年,新中国到底把握住了哪3次国运?


人生在世,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些话——“选择大于努力”,“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这些话能流传这么久,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其实,不单单个人是这样,哪怕大到国家,也是“命运大于努力”,新中国的建立与成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建国70多年来,新中国因为自身的“国运”,把握住了三次关键机会,进而屡屡在国家前途的十字路口走向正确的方向,最终一跃而起,成长为今日的世界第二强国。
第一次国运——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在后世常常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称呼确实不为过。对于中国来说,尽管这场战争很少为国际社会,乃至美国所关注,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其意义与效益却是无与伦比。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国虽然怀揣着国家工业化的梦想,却自身缺少足够的资本去发展各类工业。而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建立一个完整工业体系的最可行办法,便是向苏联老大哥求助。

尽管中国人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自主国防体系的目光无比迫切,对于苏联老大哥的态度也很是诚恳,可苏联此时才刚刚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不愿意把大量人力物力花费在中国身上,向苏联寻求援助以建立工业体系的路子似乎走不通了。
而恰巧在这个时刻,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了。朝鲜战争的爆发不单单让整个朝鲜半岛陷入到一片战火之中,也让此时的苏联见识到了中国的价值。冰冷刺骨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对于美国大兵的迎头痛击,不单单让美国人从轻视中国的幻想中清醒过来,也让苏联惊喜地发现,原来在东方,中国可以成为自己对抗美国的有力盟友,只要给予中国足够的武器装备,就可以将美国人拖入朝鲜半岛这个泥潭,为苏联赢得几分喘息的机会。
因此,在炮火轰鸣的催促下,苏联人愉快地向中国援助了大批的工业设备,并派遣大量的专家,手把手地教导中国人如何从无到有地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对于中国来说,在这个时间点参与到朝鲜战争,还有一个好处。仔细分析美国、苏联的原子弹试爆时间以及中国的参战时间,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加入朝鲜战争,刚刚好是在苏联试爆原子弹后不久。

在此之前,由于世界上只有美国一家掌握着原子弹的生产技术,其他与美国敌对的阵营,在面对美国时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于实际的交火冲突更是少之又少,其原因之一就是畏惧美国手里握着的原子弹,害怕一旦与美国交上火后,美国人打上头了,不管不顾地把原子弹扔到自己的头上。
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则是已经试爆完原子弹了,朝鲜与中国在面对美国人时,才多了一番底气。也正是因此,当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向中国人发出核威慑时,中国人才更加毫不畏惧,称美国帝国主义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假若朝鲜战争的爆发再提前一些时间,中国就享受不到苏联老大哥“核保护伞”的待遇了,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风险,也自然会高上几分。
第二次国运——对印自卫反击战
创造了许多传奇战绩与传奇故事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许多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如果仔细关注下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时间表,以及这段时间前后的国际大事,那对于这场战争的爆发,可能就会多出来一些新理解了。

对印自卫反击战发生的时间是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而中央最终作出对印自卫反击的决策,是在10月17日。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把目光从青藏高原上移开,转向地球的另一面,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时间点,也恰好是古巴危机爆发的时刻。
就在1962年10月15日,中央作出对印自卫反击的两天之前,美国专家才刚刚从清洗出来的照片上,确认了古巴部署了苏联导弹这个事实。一天之后,也就是10月16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才得到这些情报的具体汇报。看着这些事件的发生的顺序,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美国总统确认了古巴部署有苏联导弹的事实后仅一天,中国高层就决定借此机会反击印度。
而中国特意借着古巴导弹危机这个时刻进行自卫反击战,为的就是避开美苏共同插手这场战事。毕竟,在当时,印度依靠着自身庞大的体量,以及其在印度洋的优越位置,得到了美苏的共同拉拢。
为了将印度这个在第三世界排得上号的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美国和苏联都争相给予印度各式各样的支持,而印度也不傻,借着美苏争霸的特殊格局,从不轻易表态站队,收获了无数的外来援助。特别是在军事装备方面,军工体系发达的苏联给予了印度足足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装备,而且为了让印度人能用得动这些装备,还特意派遣军事顾问对印度进行教导。而苏联下这么大力气援助印度,原因之一,就是加强印度的实力,以制衡中国。

由此可见,如果当时没有古巴导弹危机出现,中国想要找到一个好时机将印度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恐怕是很不容易的。而假若没有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中国直截了当地与印度开战,那么苏联和美国恐怕就会掺手这场对印反击自卫战,中国的外交格局与周边形势,可能就会更为艰难。
第三次国运——“911”事件与美国战略重心的转向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开始享用苏联解体后遗留下的盛宴。然而,即便击败了苏联,美国也需要时刻维持一个“敌对国家”的存在,以便为自己,为北约集团的行动塑造足够的合法性。这种情况下,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敌对,以及当时中国的弱小,美国的战略重心开始由苏联向东亚转移,中国这个冷战后为数不多仍然存留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美国的“敌人”之一,而发生于2001年的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就是美国敌对行动的巅峰。
事件中王伟烈士的牺牲足足令人痛心,可是当时的中国毕竟国力相对弱小,如果想要加入到全球市场,通过对外贸易来发展经济,就不太好与当时的美国处得太过僵硬。毕竟,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的走向,是牵扯到无数中国人未来20年命运的。然而,在1949年之后,中国已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整个国家的运行,所有政府的治理,都是需要依靠民族信念来凝结。这就意味着,哪怕出于利益的需要,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对美国彻底的低下头,否则,国家治理就会失去最为重要的政治合法性。

中国即不能与美国处得太过僵硬,又不能彻底对美妥协,这两个要求,将中国处在一个进退不得的局面中。而就在这个中美关系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刻,幸运又一次降临到中国身上。就在同年的9月11日上午,两架飞机撞向了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贸大楼,美国金融中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在这个突如起来的事件影响下,美国政府自然将矛盾转向了中东,而中国也就此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纵观历史,新中国的崛起除了举国一致的努力,还离不开各类宝贵的“国运”。“国运”大于努力,并非只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教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