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官庄是山东省沂水县最东北部的一个镇,地处临沂、潍坊、日照三市和沂水、莒县、诸城、安丘四县交界之地,东靠潍坊诸城市贾悦镇,南接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北与潍坊安丘市柘山镇、石埠子镇为邻,西与本县杨庄镇相连。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
富官庄历史悠久。姑子顶、抬头、凤台等新石器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富官庄地域夏属莒部落,商代属青州姑幕国,周代属青州莒国,春秋仍属莒,战国属齐。秦代属琅琊珺莒县,西汉分属箕、东莞、灵门等县,东汉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东莞县,晋至隋代属东莞县。
唐至元代,富官庄地域一直属莒,只是莒或州或县,且隶属时有变化。唐朝初年,莒属河南道密州,武德五年(622)改属莒州,贞观八年(634)废莒州后又属密州。五代沿用唐制,莒属河南道密州莒县,宋代属京东东路密州。金初,莒属山东东路城阳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属城阳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属莒州。元代,莒县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莒州。
明初,富官庄地域属山东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贤和乡(时贤和乡领三十六社)抬头社、箕山社、大山社、流泉社、石壁社、苗河社、朱双社、黄山社、陈村社、前陈村社、井丘社等。后因乡远难以统率,莒州由沭源、沭阴、筵宾、贤和、招贤五乡分解为二十牌(牌下设社)后,分属流泉、复仙、程家庄三牌下辖之社。
清代或属莒州或属莒县。清初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雍正十二年(1734)随莒州改隶沂州府,清中后期分属莒州流泉牌抬头社、箕山社、石壁社,程家庄牌苗河社、北庆丰社、朱双社,复仙牌黄山社、澄金社、陈村社、井丘社、前陈村社等。民国初如清制,1929年起,富官庄镇分属莒县第五区徕庄等三镇和黄山等十乡。具体如下:
徕庄镇:徕庄镇、王家箕山、宋家箕山、泉子崖、黄崖、高家石岭。
台头镇:台头(今抬头)、台头窑(今抬头尧)、宋家庄。
井丘镇:何家庄子、松园(另有井丘、北营子今属诸城市)。
黄山乡: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黄山(今大黄山)、鞠家上庄(今上庄,另有刘家官庄今属莒县)。
澄金乡:上谭家沟、下谭家沟、前良沟、后良沟、下良沟、上沈家沟(今大沈家沟)、下沈家沟(今小沈家沟)、金花岭。
青龙乡:青龙沟、朱双、苗家河、小官庄(今鞠家官庄)。
城山乡:芦沟、林头、柳沟、后沟(今刘家后沟)、旺峪。
望箕乡:官庄、东漫流、西漫流、大庄子、斗院、吕家坡、东石壁口、西石壁口。
大山乡:垛庄、解家洼、黄泥沟、墙框、石匣、东再滴水(今东得水)、西再滴水(今西得水)、柳树沟。
茅东乡:张家石岭、蔡家沟、下蔡家沟(另有宅科今属沂水县杨庄镇)。
浯阳乡:樊家庄(今范家庄)、孟家沟、上旺(另有王庄、孔家庄、于家河今属安丘市)。
庆丰乡:杜家沟、桃洼(另有窝疃、殷家庄、马头山今属安丘市)。
潍阳乡:茅山坡庄(今宝山坡,另有沈刘庄、西沈刘庄、小沈刘庄今属莒县)。
1943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在莒县北部和沂水县东北部设立莒沂边县,辖雪山、峰山、棋山、东莞、箕山、杨庄、浯河七区,箕山区就是今天富官庄镇的前身,这也是富官庄史上设置区(乡镇)级行政区的起始。时箕山区辖原属莒县第五区三镇十乡的58个村庄,加上原属沂水县马站区杨庄乡的闵家泉头、西泉头、马家泉头,共61个村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莒沂边县改称莒沂县,箕山区仍属之。1949年8月,莒沂、沂北两县合并成立新莒沂县,箕山区仍属之。1951年3月,各区名称改按顺序排列,箕山区改称第十四区。
1953年8月,莒沂县撤销,箕山区划入沂水县,称十九区,下设双良、朱双、陈村、官庄、漫流、柳沟、徕庄、石岭、垛庄、得水十乡,辖62个村庄。各乡辖村庄如下:
双良乡:何家庄子、上谭家沟、下谭家沟、前良沟、后良沟、下良沟、小沈家沟、大沈家沟。
朱双乡:朱双、桃洼、小官庄、苗家河、杜家沟、小黄山、青龙沟。
陈村乡: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上庄、金花岭、大黄山、松园。
官庄乡:官庄、林头、抬头、斗院、宋家庄、东石壁口、抬头尧。
漫流乡:西石壁口(辖小北庄、躲水庄)、上蔡家沟、东漫流、西漫流、张家石岭。
柳沟乡:下蔡家沟、大庄子、范家庄、柳沟、芦沟、旺峪、孟家沟、上旺。
徕庄乡:徕庄、泉子崖、吕家坡、王家箕山、柳树沟。
石岭乡:西泉头、闵泉头、马泉头、高家石岭、宝山坡。
垛庄乡:垛庄、宋家箕山、黄崖、解家洼、黄泥沟。
得水乡:墙框、石匣、后沟、
东得水、西得水。
1955年10月,沂水县各区名称由数字顺序称谓改按驻地称谓,沂水县十九区复称箕山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改称官庄乡。
1958年9月25日,官庄乡改称人同人民公社,公社以下仍保留10个小乡,村庄改称生产大队。同年10月20日,沂水县委决定,撤销官庄人民公社,组建官庄乡,并入杨庄公社。
1958年10月23日,为照顾安丘县在浯河上游修建的卧牛城水库管理方便和统一规划山区建设以及人民公社的农、林、牧、副、渔等全面生产,山东省委同意将官庄乡划归安邱县。11月1日,官庄乡由临沂地区沂水县正式移交昌潍地区安丘县管理,改称何家庄子人民公社。后卧牛城水库因故未建,1961年10月29日,安丘县何家庄子人民公社又划回沂水县,复称官庄人民公社。
1963年3月10日,官庄公社改称官庄区,区下设立官庄、芦沟、漫流、石岭、徕庄、得水、陈村、朱双、何家庄子九处人民公社。各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如下:
官庄公社:官庄、抬头、抬头尧、宋家庄、斗院、大庄子。
漫流公社:东漫流、西漫流、张家石岭、上蔡家沟、下蔡家沟、西石壁口、东石壁口。
芦沟公社:芦沟、柳沟、后沟、林头、旺峪、范家庄、上旺、孟家沟。
石岭公社:高家石岭、宝山坡、闵泉头、马泉头、西泉头。
徕庄公社、徕庄、泉子崖、吕家坡、柳树沟、宋家箕山、王家箕山、黄崖。
得水公社:垛庄、解家洼、黄泥沟、东得水、西得水、石匣、墙框。
陈村公社: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上庄、大黄山、金花岭、松园。
何家庄子公社:何家庄子、上谭家沟、下谭家沟、前良沟、下良沟、大沈家沟、小沈家沟。
朱双公社:朱双、青龙沟、小黄山、杜家沟、苗家河、小官庄、桃洼。
1971年4月10日,官庄区更名为官庄人民公社,原官庄区所属九处人民公社改称管理区。
1984年4月25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官庄人民公社改称富官庄区(因临沂地区内重名,故在官庄之前冠以“富”字),下设富官庄、徕庄、东得水、朱双四乡。各乡所辖村庄如下:
徕庄乡:徕庄、柳树沟、吕家坡、泉子崖、高家石岭、闵泉头、马泉头、西泉头、王家箕山、宋家箕山、小黄崖(原名黄崖)、宝山坡。
东得水乡:东得水、西得水、解家洼、黄泥沟、垛庄、石匣、墙框、上庄、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大黄山、松园、金花岭。
朱双乡:朱双、青龙沟、小黄山、何家庄子、大沈家沟、小沈家沟、前良沟、下良沟、上谭家沟、下谭家沟、鞠家官庄(原名小官庄)、苗家河、桃洼、杜家沟。
富官庄乡:官庄、芦沟、柳沟、旺峪、刘家后沟(原名后沟)、林头、斗院、大庄子、东漫流、西漫流、张家石岭、上蔡家沟、下蔡家沟、西石壁口、东石壁口、抬头、抬头尧、宋家庄、范家庄、孟家沟、上旺。
1985年9月,富官庄区撤销,析为富官庄和何家庄子二乡。
富官庄乡辖原富官庄区的40个行政村:官庄、抬头、抬头尧、宋家庄、东石壁口、西石壁口(辖自然村西石壁口、小东庄、躲水庄)、上蔡家沟、下蔡家沟、东漫流、西漫流、大庄子、斗院、林头、刘家后沟、芦沟、柳沟、旺峪、范家庄、孟家沟、上旺、高家石岭、张家石岭、西泉头、马泉头、闵泉头、宝山坡、徕庄、宋家箕山、王家箕山、小黄崖、泉子崖、吕家坡、柳树沟、垛庄、解家洼、黄泥沟、西得水、东得水、石匣、墙框。
何家庄子乡辖原富官庄区的21个行政村:朱双、青龙沟、小黄山、杜家沟、苗家河、小官庄、桃洼、上谭家沟、下谭家沟、前良沟(辖自然村前良沟、后良沟)、下良沟、大沈家沟(辖自然村大沈家沟、后山)、小沈家沟、何家庄子、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松园、金花岭、大黄山、上庄(辖自然村上庄、小上庄)。
2001年1月,富官庄乡与何家庄子乡合并,仍称富官庄乡,辖61个行政村。
2010年11月,撤销富官庄乡,设立富官庄镇。镇政府驻官庄村,原61个行政村合并成56个行政村:官庄村、抬头村(辖自然村抬头、抬头北庄)、抬头尧村、宋家庄村、斗院村、芦沟村、柳沟村、刘家后沟村、林头村、孟家沟村、范家庄村、上旺村、旺峪村、东漫流村、西漫流村、东石壁口村、西石壁口村(辖自然村西石壁口村、小北庄、躲水庄子)、上蔡家沟村、下蔡家沟村、大庄子村、张家石岭村、高家石岭村、宝山坡村、徕庄村、吕家坡村、泉子崖村、小黄崖村、王家箕山村、宋家箕山村、柳树沟村、墙框村、石匣村、解家洼村、垛庄村、黄泥沟村、朱双村、青龙沟村、小黄山村、苗家河村、鞠家官庄村、桃洼村、杜家沟村、何家庄子村、大沈家沟村(辖自然村大沈家沟村、后山村、小沈家沟村)、上谭家沟村、下谭家沟村、前良沟村(辖前良沟村、后良沟村)、下良沟村、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上庄村(辖上庄村、小上庄村)、松园村、大黄山村(辖自然村大黄山村、金花岭村)、西泉头村(辖自然村西泉头、闵泉头、马泉头)、西得水村(辖自然村西得水、东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