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穷途末路?最后一张底牌也没了


首笔债务实质性违约出现,陷入泥潭的恒大坠入深渊。雪上加霜的是,许家印的最后一张底牌也失去了,恒大终于要穷途末路了吗?

1. 恒大坠入深渊?
危机爆发之后,恒大积极通过抛售资产自救,许家印也出售和抵押个人名下资产,换回70多亿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不过对于恒大近两万亿的巨额债务窟窿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本月初,恒大宣布无法履行2.6亿美元债务担保义务,这意味着恒大已经出现首笔债务实质性违约。同时,广东省政府向恒大派出工作组,恒大也借助外力成立风险化解委员会。种种迹象表明,恒大根本无力自救,正迅速坠入深渊。

2. 最后一张底牌没了?
雪上加霜的是,许家印寄予厚望的最后一张底牌,在近期也基本宣告失效,无法打出了。恒大暴雷之后,许家印提出自救三大战略:第一,复工复产,坚决保交楼;第二,现楼销售,压降地产规模;第三,全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
前两个在于维护地产业务基本盘,是题中应有之意,而第三个才是许家印的真正底牌,希望依靠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将恒大从泥潭之中拖出。

为此,恒大汽车集中人力物力和资源,在天津工厂打响恒驰5的量产攻坚战。如果量产成功,对于恒大来说是久旱逢甘雨,未来借此翻盘也大有可能。但是,就在所有人翘首期盼恒驰5明年年初下线之时,恒大汽车发生重大变故。
12月8日工信部发布的产品名单中,11月还在列的两款恒大汽车车型,已经被除名了。合理性猜测,可能是因为恒大汽车未能通过公示,这意味着恒驰5量产上市无望了。

3. 许家印穷途末路?
如果恒驰5真的胎死腹中,那么恒大汽车的出头之日,也就遥遥无期,或者说根本没有未来。如此,许家印为恒大准备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这张底牌,彻底失效,许家印汽车业务拯救恒大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
众所周知,地产业务已经无法支撑恒大这座即将倒塌的大厦,而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又遭遇重大打击。恒大可以说已经从深陷泥潭的至暗,到坠入深渊的绝望,许家印穷途末路。

如果非要为失败找理由,那么恒大如今的危机,与许家印两个特质是分不开的。首先,许家印在经营上,对“短平快”模式的笃信不已。恒大1997年推出传奇楼盘金碧花园,第一期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销售、当年销完、当年入住。
许家印开创了地产行业高速轮转的“短平快”模式,并作为笃信的唯一模式。后来他将这一模式复刻到汽车等其他多元化业务上,均遭遇失败,无一例外。

其次,发展上对金融高杠杆的贪心豪赌。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很强,几乎所有的房企都在加杠杆,但许家印太贪心了。近日,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直言,许家印只有39亿的自身资本,但是通过贷款等方式,做到了两万亿。
500多倍的杠杆,这是将金融资源用到了极致。人心不足蛇吞象,许家印靠高杠杆堆出来的恒大,早晚都会暴雷。也许对于许家印来说,已经没有什么资产可失去了。但当所有的希望都失去时,不知道他有没有反思自己的贪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