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不读林语堂,享尽人生也枉然


为什么很多人拼命努力,却依旧过得不快乐?
孔子会对你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足矣!
老子笑而不语,一念在心,万事从容!
苏轼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里蕴含道家的智慧、文人的气骨、赤子的纯粹,恰巧现代有这么一个老头,能将这三人之乐一举拿下。
他,便是林语堂。


有人曾说,民国不缺大师,而活得最快乐的、最通透的非林语堂莫属。
这位以“快乐哲学”闻名,被称为近现代史上“最懂生活”的男人,到底厉害在哪儿?
他曾因一部《京华烟云》,被诺贝尔文学奖四次提名。
他写的《吾国吾民》,曾在美国占据畅销书榜冠军52周,他的《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也是榜单常胜军。
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名扬海外的中国作家,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

谈到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连张爱玲都艳羡不已。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任教,育人无数。
他有文人的风骨,更有文人纯粹的性灵。
曾经时局混乱,林语堂奋笔疾书,他太太着急劝告:“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教书,不要多管闲事了!”
林语堂却说:“骂人是保持学者自身尊严,不骂人时才是真正丢尽了学者的人格”。
曾和鲁迅惺惺相惜,两人却在半路笔战相杀。

△后排左二为林语堂先生;前排右一为鲁迅先生
最终在鲁迅逝世后写道:“我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这是何等的豁达心胸。
林语堂的文字半雅半俗,亦正亦邪,往往以一种超脱和悠闲的心境来旁观这个世界。

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苏东坡传》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很多人疑惑,林语堂生逢乱世,为何能如此洒脱、通透?
林语堂一定会告诉你,中国古老的智慧成就他快乐的一生。
我们如何用心体味这一位大家,套用他的话,“要了解一个人,读他写的书就可以了”。
所以今天我为你推荐这套林语堂「人生智慧四书」,内含《吾国吾民》《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苏东坡传》四部久负盛名的作品。


讲老子、孔子、苏轼的大师那么多,为什么我偏偏给你推
荐林语堂的?
因为我想让你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他们。
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国学经典本就是枯燥乏味的过程,但林语堂讲解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观点一针见血,但读着却诙谐轻松。

老子的天真与犀利,孔子的执着和温情,韩非子的聪明务实,墨子的幽默和仁心......这批在中国智慧源头百花齐放的大咖们,被林语堂以诙谐幽默的文字提纯,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大呼“过瘾”!“长知识”!
再比如他深入浅出地道教和孔教的区别,读完让人回味无穷:
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都是道教徒。
他讲述的孔子,可不总是温和高雅的。
弟子有一次向夫子问当代的王公大人为何等人,孔子回答:“那些都是酒囊饭桶啊”
以庄解老的文字,也是让人读了酣畅淋漓:
老子以箴言表达,庄子以散文描述;老子凭直觉感受,庄子靠聪慧领悟;老子微笑待人,庄子狂笑处世;老子教人,庄子嘲人;老子说给心听,庄子直至心灵。

还有就是他作为苏东坡的“迷弟”,在《苏东坡传》中,他恨不得将所有美好的词语,都堆砌在苏东坡身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被称为“中国的幽默大师”,他的幽默是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所以他能在老子的超脱里,提炼出会心一笑的幽默。
能在庄子的讥讽里,发现智慧的幽默。
能在孔子的一本正经里,发现俏皮的幽默。
能在孟子的锋芒的雄辩里,捕捉到冷儁的幽默。
在林语堂的这几本书里,你能轻松读懂了古人大家的智慧,还能读到林语堂充满智慧的独到见解,让你耳目一新。


林语堂说,老子是“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
看过老子写的道德经第一反应是大笑,接着自嘲地笑,而后才能慢慢彻悟。

△注:配图为网图,非书籍内页插图。
林语堂曾分析到,中国人民虽然崇尚实事求是,但是藏隐藏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生活的癖性,所以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帖给现代人的心灵良药,抚慰中国人受伤的灵魂。

《老子的智慧》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四十章阐述老子哲学,后半部分阐述老子的功用论,甚至可以指导我们应对生活的各种问题。

林语堂解读的老子,独辟蹊径地用了以庄解老的方式,相互辩证认、转换。
在阐述道,有无、存在、虚无、彼此等等丰富的辩证洋溢在老庄哲学里,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写道:
“阴阳四时按照自然规律循序运行,像是存在,又不存在,没有形迹,却又有其妙用,万物受它化育,却不自知,这就是道的本根”
这便是道的本根,万物需要它,但又感觉不到它。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
“道虽寄托在充盈和空虚中,但它并不充盈和空虚;虽寄托在衰退和腐败中,也不会衰退和腐败。道可说随时处于开始和终结的状态中,但不是开始和终结的本身,它也是物的积聚和消散,却又不是积聚和消散的本身。”

大道蕴含在万物之中,却又并非万物。
就像在我们的世界,我们看到得失、生死,而牵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但在道的世界,没有失也没有得,一切不过在一念之间。
所以要想活好当下,不正是所谓的一念之间,万事从容吗?
老子还强调柔软的力量,正如道德经所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老子强调柔和、忍耐、不争,正是庄子口中的寂静。
老子认为水是“万物至柔”,庄子坚信水是心灵平静和精神澄澈的征象,是保存“无为”的巨力。
于是乎柔并不是弱,它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式,与世无争,甘居下位,像水一样至静至柔,自然力量无比。
在《老子的智慧》中,这样的人生道理和智慧比比皆是,让人读过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时至今日,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孔子还有用吗?
林语堂这样说:
“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自是陈旧无用;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弱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可是想要了解孔子及背后的儒家思想,光读一本《论语》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乎在《孔子的智慧》里面,林语堂从《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精选最具代表性的篇目解读,这就像回到大师的讲堂。

当你因为光阴飞逝而感伤时,可以看看孔子是怎么规划自己的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知道孔子为人处事的分寸感。
子贡曾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好朋友,孔子曰:
“忠告而善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做事要用中庸之道,并不是指“和稀泥”,而是能“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
这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面对他人批评和指正,有过则改之,无则勉之,坦然接受的人生境界,是现代人获取快乐的根源。

△注:配图为网图,非书籍内页插图。
林语堂以幽默而不乏诗意的文字,对儒家思想进行系统性、完整的论述,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
比如颜回将孔子高捧上天: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而孔子描述自己却说: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已”。
在这句自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生活快乐、热情及其力行的精神。

△注:配图为网图,非书籍内页插图。
但孔子并不是永远高雅的,他面对那些善恶不分的好好先生、伪善的“乡愿”,是恨之入骨。
有一次,一个乡愿式人物叫孺悲的要见孔子,《论语》这样记载: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孔子还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艺术家,听到别人唱歌,动容之处还要参与歌唱。
对穿着打扮也很讲究,细致到衣裳怎么黑色,什么材质配什么面料都要跟夫人提出来,挑剔得把夫人气跑了。
这样一本《孔子智慧》,谁读了都会上瘾,翻开便放不下来,恨不得能一口气读完。


林语堂曾说,“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而苏东坡便是林语堂口中的,心灵相犀之人。

△注:配图为网图,非书籍内页插图。

林语堂对他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这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所以在1936年全家赴美之时,身边带去的书大多是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
他是真的爱苏东坡,所以他一头扎进去,用十余年时间,去研究撰写《苏东坡传》。

在这本传记中,林语堂以三件大事将苏东坡一生分为四段。
第一件事情,为母亲去世;第二件为乌台诗案;第三件是被贬岭南的惠州和儋州。
在林语堂的笔下,苏东坡一生都在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他虽然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上。

所以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永远都是自然流露之作,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结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
于是乎,在乌台诗案出狱后,他对着酒杯又写了一首: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写完这首诗,苏东坡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就是如此洒脱,所以他一生几度贬谪,依然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
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和朋友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只有苏轼泰然处之,吟咏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以后面哪怕被贬谪到更遥远的岭南,他依然可以:
“买了些上好檀香,闭门静坐,细闻香味,思想往日过错。有时窗外凉风徐来,他下午酣睡,等屋顶一只乌鸦把他唤醒,忽然觉得自己已然无官一身轻。”
所以读了林语堂描述这样的苏东坡,你有什么烦扰还不能烟消云散的?
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二十八章,将苏东坡的一生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四个时期,写他的政治生涯、婚姻情感、流放岁月、田园生活,将苏东坡六十余年的人生岁月娓娓道来。
读罢掩卷沉思,给你一种肆意、酣畅、至情、至性的感受。


《吾国吾民》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之作,在豆瓣一直占据9.1的高分作品。
诺贝尔获奖者赛珍珠为其作序,写道:它的笔墨是那样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
美国著名书评家 TF. Opie评论说:“不管是了解古老的还是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吾民》就足够了。”

此书一面市,就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的轰动,称其为“道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的实质”。
这本书总共九章,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国民性,包含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行、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几个章节。
第二部分讲述国民生活,包括妇女的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

在这本书中,林语堂以尖锐而深刻的笔触,去探讨中国的国民性。
它就像是给予我们的一面铜镜,让我们不断反省自己,去理性对待我们的人性弱点,建立正义的人三观。


有人说,开卷不读林语堂,享尽人生也枉然。
读林语堂的文字,总是能超脱于这个时代,去接受智慧的涤荡。
青少年读林语堂,认识孔子、老子、苏东坡,满满知识点。
成年人读林语堂,读的是哲思妙语,以及中国古老智慧的传承。
这套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精选,是得到林语堂先生后人独家授权的版本,特别值得收藏。

 装帧清丽典雅,排版舒适宜人。

其中《苏东坡传》和《吾国吾民》都搭配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作。
一套书蕴含四个男人的智慧,他们是智者、是老师、是隐士......读透他们,你的生活一定过得不会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