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语十忌讳
记得我上学读书的时候,邻村一个与我同班的男同学,人很聪明,但就是得不到教我们音乐课的一位女老师喜欢,只要是上音乐课老师就爱叫他“橹古”(系本地方言,呆板傻瓜的意思),久而久之,对这个同学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几乎真的成了“傻子”,在学校里总是抬不起头来,许多同学也时常讥笑他,在这种充满压力不友好的读书环境中,他差点就主动不读辍学了。后来,幸亏本村附中从我们这届起初二年级全部转到乡里的中学就读,如此环境变了,老师也变换了,我的这位同学也逐渐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最终考上了省内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在这个由喜变忧,再由忧变喜的往事里,笔者现在回想起来,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用语不能没有忌讳。
一是不能讲冷语。
有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便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譬如“小聪明”、“你臭美”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该有的刺激,以至于幼小的一颗心受到伤害。
二是不能讲脏语。
个别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调皮捣蛋的同学,一不小心使用鄙视或者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对待他(她)们,什么“丑小丫”、“蠢猪”、“榆木疙瘩”、“小坏蛋”之类的。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由此造成对学生严重的心理包袱。
三是不能讲病语。
教师应当遵照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规定使用正统的用语,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均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错乱,无法正确、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日久天长将贻害无穷。
四是不能讲妄语。
少数老师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许不是不好的目的),对学生使用哄骗、威胁的语言,如此不仅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且会很容易在学生心里埋下欺骗的根子,日后使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扭曲。
五是不能讲咒语。
极个别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或者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你本来就是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瓜蛋”、“没出息”、“没得救了”等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设法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六是不能讲烦语。
个别教师说话讲课老是重三叠四,唠唠叨叨,啰里啰嗦;或是东一犁耙西一锄,废话连篇,离题太远。如此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到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好感,同时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七是不能讲浮语。
有点老师对学生喜欢使用浮夸、吹捧和不切实际语言,尽管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但不着边际的夸大事实,容易使学生爱慕虚荣、自我吹擂,不能脚踏实地为人、学习、做事等,长期下去,一个人就会显得飘飘然、狂傲不惧。
八是不能讲谤语。
假如教师有意或者是无意地使用诋毁、中伤、排斥他人的语言,会使学生沾染上背后喜欢非议他人、嫉妒他人、不负责任的恶习。这样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是有害无益的,会很难与人相处融洽。
九是不能讲逆语。
对于违反宪法法律、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贬损祖国的语言和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反时代潮流的语言必须坚决禁止与灭绝。即使要对社会的确存在某些消极、负面的问题进行议论、批评、指责的时候,也要保持客观、理性、冷静,不说过激的话,不发泄个人的厌恨。否则,在学生面前会产生严重的误导,甚至断送学生的前途。
十是最大限度地控制使用网络语言。
我们已经处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近些年来,网络语言风生水起,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乐此不疲。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当然没必要也不可能去抵制、拒绝网络用语,不过,还是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使用正规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控制使用网络语言。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是谁说的?
2,教案写得认真的老师,十有八九要批评!
来源:网络
编辑:文化与体育(healthbeing)
转载请注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