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策划数月,调十万精兵,因88师贻误战机未全歼美陆战第一师


长津湖战役,属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中的东线战场。此战由紧急入朝的宋时轮部九兵团执行,我志愿军10余万人徒步隐蔽疾行,抢在美军之前埋伏在白雪皑皑的长津湖区域。在遭遇朝鲜五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下,对美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发动突袭。
毛主席的战略目标是以八个师的兵力,在长津湖地区全歼这支美军的第一王牌主力部队。尽管我志愿军官兵以惊人的战斗意志,不畏严寒,不惧牺牲,将陆战一师打得节节败退。可惜的是功败垂成,未能完成全歼敌军的目标,让其在最后时刻逃出了我军包围圈。
今天我们翻开历史,在为志愿军先烈们顽强战斗而惊叹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军在战斗中也出现了重大失误。也正是由于两次失误才致使敌人逃出生天,这两次失误分别是88师贻误战机和没有完全炸毁水门桥。
如果说未能炸毁水门桥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88师贻误战机,则实属是人为过错。战后,志司对九兵团26军提出了严厉批评,88师所有军事主官全部被撤职,师长吴大林险些被执行枪毙。最终88师受到了军中最为严厉的处罚:撤销番号!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志司为什么对88师的表现如此气愤?88师又是如何贻误战机的?为什么说未能完全炸毁水门桥,给美军陆战一师留出了生门?

1950年6月15日,金日成起兵进攻南朝鲜政府军,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麦克阿瑟带领“联合国军”发动仁川登陆,对朝鲜人民军发动突袭,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金日成部队节节败退,向中国求援。
中央军委一直在密切关注朝鲜战局的形势,在仁川登陆之前,毛主席就曾几次提醒金日成要特别注意麦克阿瑟在背后实施登陆作战。但金日成被当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未采纳毛主席的建议。中央军委当时就意识到朝鲜人民军有可能会受到重大挫折,于是提前为防御朝鲜变化而进行了积极的准备。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13兵团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而在9月底,毛主席就密令在东南沿海为解放台湾而备战的宋时轮九兵团待命。
10月初,九兵团尚未集结完毕,又接到主席急令,九兵团立即北上。毛主席动用九兵团的目标就是长津湖。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央军委、毛泽东、朱德等主要军事领导人就开始关注整个朝鲜的战局。参谋部也对朝鲜全部地形、地貌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对几种有可能发生的战局变动做了推演。

其中,一种预测便是美军支持韩国,并直接出兵作战,朝鲜人民军受挫后撤。按照这个预测推演,美军进攻到朝鲜北部的时候,将分兵从东西两线同时向北开进,东线就是山高路险的长津湖地区。
这种推测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但本着做好最坏打算的原则,毛主席着手准备第二个入朝作战的兵团。
尽管已经预测到了最坏的情况,但是局势的发展速度还是远远超出了领袖的预测。宋时轮部从东南沿海穿着单衣一路北上,途中中央军委一再催促他们加快速度,足可见战场形势有多么危急。
朝鲜战场上确实非常危急,前期金日成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将韩国军队打得丢盔弃甲。但没有想到,麦克阿瑟在他背后捅了一刀,之后朝鲜人民军被美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一路溃逃。
金日成撤退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美军机械化进军的速度更是超出了我们估计。但他们的行军路线和作战方针,基本上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测。长津湖地区正是美军东线的主要进攻目标,而更令我们没有想到的,进攻这里的竟然是美国王牌部队,陆战一师。
这支部队是美国海军中资历最老的一支陆战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功赫赫,是名副其实的王牌军队,自成立以来几乎未尝败绩。

当时的陆战一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是一位军事理论基础深厚,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当他接到进军长津湖的命令时,就极力反对这个计划,因为他已经预计到那里会有大批伏兵。把陆战一师带进冰天雪地的长津湖,无疑是自己走进了坟墓。
但是侦查兵没有带来任何危险的证据,麦克阿瑟强令他执行命令,作为军人他也只能遵令照办,但是他的行动非常谨慎。
11月初,宋时轮九兵团开始渡过鸭绿江,这里需要指出,九兵团并不是全部集结完毕之后一起渡河,而是陆续渡河。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根本来不及等整个兵团一起行动。并且,当他们开始渡江的时候,东北战区的后勤补给物资还没有全部运到,九兵团只领到了一小部分棉衣。
东北战区的同志着急地拦住他们,就靠他们身上穿的这件单衣,到了朝鲜,不用打仗,冻都冻死了。但是军令如山,宋时轮来不及等棉衣到位,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渡河,急行军赶赴长津湖。

这个时候,朝鲜的北部下起了鹅毛大雪,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五十年未见的罕见暴雪和极寒天气。最冷的时候,气温曾超过零下40℃。
但九兵团的战士们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场上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坚强斗士,他们顶住严寒与饥饿,以最快的速度一头扎进长津湖周边的崇山峻岭之间。
皑皑白雪把整个朝鲜北部变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美军的侦察机飞过志愿军战士的头顶时,看到的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色还是白色。
九兵团共有三个军,分别是第20军、26军和27军。其中20军和27军先行到达预定集结地,26军速度较慢,先头部队到达时,后续部队尚未渡过鸭绿江。
26军的前身是当年红一方面军1军团4师,在长征末期曾经为夺取天险腊子口立下赫赫战功。26军的军长张仁初就曾经在腊子口一战中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从后世的分析和评论来看,民间侧重于突出长津湖一战中,九兵团不畏严寒和巨大损失的坚强意志。而从军事专业角度来看,无论是宋时轮还是张仁初的指挥,都是有争议的。

首先,在国内北上的时候,26军并不是最后,而是紧随27军之后,20军殿后。但到了东北之后,26军反而落在了最后面,而且速度较为缓慢。根据后来的战场部署来看,是宋时轮有意为之,当时他可能是要将26军作为总预备队来使用。
但越到后来天气越恶劣,26军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后续部队还没有跟上来,这个时候前面的20军和27军已经和美军接上火了。
这里有一个情况应该了解,九兵团并没有接触过美军,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实力是怎么样的。但从实力对比上来看,陆战一师攻击两万四千人,而九兵团人员超过10万。仅20军和27军就有八个师。八个师打一个师,还占据天时与地利,没有理由担心什么。
因为九兵团也是身经百战的老部队了,1950年,国内战争刚刚结束,部队里全是老兵,经验丰富、意志顽强。所以当宋时轮面对这一支所谓的美军第一王牌的时候,并没有将所有兵力全部压上,他把26军放在了远在战场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
实际上进入长津湖地区的不仅仅是陆战一师,还有美军第七师一部。11月27日,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师一部,在蜿蜒曲折的长津湖地区摆开了延绵五十公里的一字长蛇阵。
当夜,宋时轮命令20军、27军,对进入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发起全线攻击。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美军突然看到天空出现了三颗明亮的信号弹。刹那间,一声从未听过的,节奏紧张的冲锋号声响彻山谷,在周边深山密林的雪堆里,突然窜出了不计其数的军队。
据美军士兵回忆,在照明弹的映射下,这些人就如同洪水一般,咆哮着冲了下来,他们一边奔跑一边呼喊,像疯了一样。

志愿军的突袭让美军一时间手足无措,近三万人的部队短时间内被切割开来,最后逐渐被分割包围在五个包围圈内。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经过短暂的惊慌之后,逐渐冷静了下来,毕竟这种情况是在他进入长津湖之前就预料到的。所以,他立刻命令部队原地组织反击,不惜一切代价冲破包围圈,并争取汇合收缩阵地。
11月28日、29日两天,八个师的志愿军在冰天雪地之间和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两个国家,两支部队第一次遭遇,就开始了白热化的战斗。
美军发现这支部队完全不同于朝鲜人民军,他们作战异常勇猛,尤其喜欢发起猛烈冲锋。并且他们的士兵即便身中数枪,依然坚持在雪中匍匐前进,直到血液流尽,倒在雪地里成为一座冰雕。
而且这支部队的武器非常落后,大部分士兵拿着各式各样的栓动步枪、冲锋枪,配有很少的轻机枪、重机枪。他们非常喜欢使用手榴弹,偶尔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迫击炮,并且他们根本没有重炮。
在对付坦克的时候,他们完全是凭着血肉之躯抱着炸药包和坦克同归于尽。在西方人眼里,不怕死就是最勇敢的形式了,但这些人在死亡面前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恐惧,反而异常兴奋。当前面的人倒下之后,后面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夺过炸药包继续向前冲,即便他知道冲到前面也是要被炸死。
志愿军也领教到了美军的强悍火力和战斗力。在和美军交手之前,大部分志愿军,甚至是一些指挥员都认为,美军应该就是全副美械装备的蒋军,美国人打仗也是靠武器装备,靠优势火力,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一经交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美军的反应非常迅速,尽管刚刚受到突袭的时候发生过短暂的混乱,但是很快,他们就能组织起防守阵型。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地形和重型战车开始发起反击。

我志愿军虽然将美军整体分割包围开来,但是美军的通讯始终没有中断,他们的指挥中枢一直在沉着的指挥着整个战斗。
各个部队之间的相互配合非常娴熟,坦克、榴弹炮、迫击炮可以非常精准的支援步兵阵地。他们打仗很有章法,即便不是兄弟部队,也可以很快配合起来,协同作战。
美军的步炮、坦克、战车以及陆空协同作战,配合得十分默契,每当我们对敌军坚守的阵地发起冲锋的时候,敌军的炮火和空军总能及时的实施支援,给我攻击部队造成巨大损伤。
并且,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可以携带大量的补给物资,无论是武器弹药还是粮食药品,都足够他们支撑很长一段时间。但我们的部队,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断粮了。
宋时轮发现我们八个师的兵力未必能吃掉美军一个师,志愿军意识到,这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强悍对手。美军的战斗力之强,远超我们的预计。
11月30日,27军80师在副军长詹大南的亲自指挥下,全歼了美七师三十一团,这个团就是赫赫有名的“北极熊团”,同时这也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个被整建制歼灭的团级单位。
但是,三天的战斗,我军伤亡严重,减员超一万人,并且后勤补给中断,粮食和弹药即将耗尽。由于极寒天气的影响,非战斗减员正在快速增加,一大批战士被冻死,绝大部分战士出现冻伤,严重影响战斗。
20军将陆战一师主力部队包围在合洼里,全军将士决心一鼓作气吃掉这股敌军。但是开始战斗之后,志愿军发现这股敌军打得异常坚决。四个师的兵力把他们团团围住,轮番发起猛烈冲锋,但无论怎么冲、怎么打,就是打不进去。
不但打不进去,而且敌人还能发动反冲锋,给我军造成巨大伤亡。短短三天,20军原本占据的天时地利等完全优势,竟被敌人完全化解,局势逐步发生逆转,陆战一师开始突围。
但12月1日,美军还是以优势火力和强大的机动能力冲出了我军包围圈,向下碣隅里撤退。
宋时轮发现这么打不是办法,围住了却吃不掉,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是头一回遇到。于是宋时轮命令26军火速赶赴合洼里支援20军,绝不能让陆战一师跑掉。

26军军长张仁初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命令88师赶赴战场,但此时88师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山路。并且88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进入朝鲜战场之后,后勤补给跟不上,粮食消耗殆尽,冻伤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88师师长吴大林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一直在抱怨后勤和指挥,也非常心疼自己的战士。
12月3日夜间,88师的战士们刚刚在寒风中睡着,吴大林接到了军部的电报,张仁初命令他率部立即出发,务必于12月4日凌晨之前抵达并抢占下碣隅里以南的独秀峰,不得有误。
吴大林研究了地图,当时88师距离下碣隅里有70多公里的山路,当时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让距离更近78师去。在这冰天雪地的大山里,连路也找不到,怎么走?
吴大林此时并不知道前线战局极为危险,分秒必争,由于88师已经停留了几天,他没有意识到情况严重性。于是,他决定让战士们好好地睡一觉,明天休整好了以后再出发。反正,就算现在把大家叫起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次日凌晨到达独秀峰。
正是由于吴大林的一时大意,导致了前方战线出现的漏洞。88师次日凌晨也没有出发,直到下午15时才开始向下碣隅里方向开拔。而此时距离命令下达已经过去了整整15个小时。
吴大林不仅没有严格执行命令,还疏忽了美天上的侦察机。之前88师一直潜伏在密林之中,有森林和白雪的掩护,非常安全。但是他们白天行军,一个师的兵力出现在蜿蜒狭窄的山路上,被美军侦察机发现。很快敌军的轰炸机就应召而来,对他们实施了密集轰炸。
美军的轰炸不仅导致88师行动迟缓,吴大林的吉普车被炸翻车,而他本人也在轰炸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直到一天之后才找到他。

由于没有应对轰炸的经验,88师在路上就遭受了不小损失,当他们抵达独秀峰的时候,美陆战一师已经开始突围。减员严重、又是疲惫之师的88师最终没能堵住敌人逃跑的缺口,反而让自己再次受到重创。
在这次战斗中,88师减员达到惊人的三分之二,是长津湖参战部队中损失最严重的。
此战九兵团最终没有能完成毛主席的战略目标,致使敌人逃脱,打乱了主席的整体战略布局,也使得朝鲜战场必须进一步延伸。
战后的总结会上,宋时轮暴跳如雷,当着所有指挥员的面大骂26军军长张仁初。为什么不派距离最近的78师上去,偏偏要调远在后方的88师;命令下达了以后就不管不问了,88师在那里睡了15个小时,你都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睡着了。
一个主力师,磨磨蹭蹭,执行命令还敢打折扣。你们情况困难,冻死冻伤,别人在前线流血牺牲的时候,你们还在后面睡觉呢?有什么资格叫苦叫累?贻误战机,放跑了敌人,知道我们牺牲了多少战士吗?知道你们闯了多大的祸吗?把这个吴大林给我交军法处枪毙!
张仁初也是老红军了,在全军也是赫赫有名的将领,资历不比宋时轮低,从来还没被别人这么骂过,脸上实在挂不住了。
张仁初也是个暴脾气,当场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直接跟宋时轮叫起板来。

宋时轮你是怎么指挥的,原本26军在中间,你非要把我们放在后面;88师在27号的时候就到达长津湖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到前面去,足足在冰天雪地里等了六天;你觉得靠前面两个军就能吃掉陆战一师,到最后吃不下了想起我们来了。冰天雪地里谁能找得到路,88师死了那么多兄弟,都是因为你指挥失误……
两个人在总结会上差点打起来,但此战指挥和执行上有失误,导致最终未达预计目标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志司方面下达了处分,88师高层指挥员全部撤职,由于88师在战斗中减员严重,战后意志消沉,志司最终决定取消其番号,这么一支主力部队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虽然下碣隅里我们失去了全歼陆战一师的机会,但在他们南撤的路上还有一处咽喉要道,只要卡住这个地方,陆战一师插翅难逃。这里就是著名的水门桥。
水门桥位于盖马高原的南部,是长津湖水库上的一座小型水电站,在水电站的一侧有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可供大型车辆单向通过。
陆战一师就是通过这座桥进入长津湖地区的。这座桥不长,也不宽,而那个时候又是冰封时期,对于志愿军来说有没有桥关系不大。因为我们是轻装步兵,重武器很少,坦克、战车和重炮,根本就没有,因此战士们直接从桥底下的冰面上就走过去了。
但是对于美军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打仗依靠的就是这些重型装备,这些设备短时间内无法用飞机运出。炸掉的话损失太大,更不能留给志愿军,因此必须带走。而要离开长津湖地区,就只有水门桥一条路可走。

实际上宋时轮早就发现了这条咽喉要道,并且很早以前就派了一个连穿插到水门桥附近。命令他们,伺机占领并炸毁水门桥。但是那个连队出发之后就消息全无了,即没有汇报情况,也没有发现水门桥地区有战斗迹象。
后来宋时轮又先后派遣了三支爆破队伍,冲破敌人的火力封锁,三次炸毁了水门桥。最后一次的时候,连桥墩都炸掉了。负责指挥的志愿军军官通过望远镜观察后,断定这桥短期内根本修不好,而我们的主力再有两天就追上来了,美国人这回跑不了了。于是下令部队撤出了战场。
但他们低估了美军强大的工程修复能和运输能力,就在当晚,日本三菱重工以惊人的速度制造了八架大型钢架桥梁构件。并通过美军大型运输机将它们空投到了水门桥附近。
美军工程兵是世界顶级的工程队伍,他们仅用了一天晚上就把构件安装完毕,可以支撑一百吨以上的重型车辆通过。美军的坦克战车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水门桥。

过了水门桥就是一马平川的盖马高原,我军就再无追歼敌军的可能了。美陆战一师在最后时刻没有放弃求生的意念,做出困兽之斗,终争得一线生机,逃出生天。
如果在第三次炸毁水门桥之后,再接再厉,派出攻坚队伍将其相邻的桥墩摧毁,那么敌人的钢梁构件就会因长度不够而失效。但可惜,我们还是低估了美国人强大的工业能力,没想到几十吨的铁家伙竟然能从天上掉下来。
另外,宋时轮提前派出的那支连队早就抵达了水门桥对面的山峰之上。那个地方极度寒冷,当地人说连苍鹰都不敢在那里停留,一旦停下就会被冻死,因此那里被称作“死鹰岭”!后来美军爬上死鹰岭,他们发现志愿军一个连队正趴在阵地上注视着山下的水门桥。
没错,他们还在那里,一个不少,还保持着战斗状态,但他们已经永远无法醒来了。他们就是朝鲜战场上著名的“冰雕连”,番号:20军59师177团2营6连!

毛主席运筹策划数月,从东南沿海调集十万精兵,损折损数万将士,最终还是没能将敌人全歼,功败垂成,成为朝鲜战场上最可惜的一场战役!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