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Timur)后王混战河中



    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大帝在东征途中死在了讹答剌(Otrar),享年71岁。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吉亚苏丁·只罕杰儿 ,先帖木儿死,给帖木儿留有两孙,马黑麻·速檀和皮儿·马黑麻·只罕杰儿;次子穆伊祖丁·乌马尔·沙黑;三子米兰沙;幼子沙哈鲁(1404-1447)。
    帖木儿所属的部族为察合台人。实行封建采邑制,把征服之地分封给自己家族成员(王子、王孙)、诸将领、异密和各统治者,世袭占有,征收赋税。如巴里黑、昆都士、巴达克山、骨咄、喜萨尔等地被封给他的第三子米兰沙,原哥疾宁(加兹尼)之地被封给只罕杰儿之子皮儿·马黑麻,法尔斯(Fars,设拉子,伊朗南部)被封给其次子乌马儿•沙黑等。贴木儿死后其帝国迅速走向分裂,其后裔立即开始了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最后,在原帖木儿帝国的疆域上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国家。

    一个国家在西波斯,但很短命,由米兰沙及其诸子阿不别克尔、乌马儿等统治,以大不里士、巴格达为中心。另一个国家在东伊朗和中亚,由沙哈鲁以赫拉特为首府,统治呼罗珊、中亚和阿富汗的广大地区。它被明代中国人称之为哈烈国(赫拉特)。《明史》载:永乐六年 (1408年),七月,明朝曾 “遣内官把泰、李达等赍敕往谕八答黑商(巴达克山)、葛忒郎、哈实哈儿(喀什噶尔)等处,开通道路,凡遺使往来,行旅经商,一从所便”。(巴达克山)“初为哈烈酋沙哈鲁之子(兀鲁伯)所据。永乐六年,命内官把泰、李达赐其酋敕书彩币,并及哈实哈儿、葛忒郎诸部,谕以往来通商之意,皆即奉命。自是东西万里行旅无滞”。

     沙哈鲁(Shah Rukh)实际上算是一个伊朗(含阿富汗)的君主,他想恢复帖木儿故业,但未实现。沙哈鲁和其子兀鲁伯(Mirza Ulug`bek)统治时期,也是文化非常发达和繁荣的时期。一位阿富汗的历史家穆罕默德 •阿里说:“帖木儿的后继者们总的说来都是一些开明君主,是学术和艺术的保护人。帖木儿后王的统治延续达一百多年 (1405--1519年)。在这个时期中,阿富汗享有和平与繁荣,慢慢地从蒙古人和帖木儿的破坏后复兴起来……因此,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阿富汗艺术和文学的文艺复兴(Mohammed Ali 《阿富汗文化史》。)”而一位研究伊朗史的学者威勒则说:“沙哈鲁是伊朗历史上最有文化的君主,其首都赫拉特是中亚文化的中心。”(Donald N, Willer,《Iran:Past and Present》)

      由于儿子阿不都·剌迪甫(Abd al-Latif)的叛乱,兀鲁伯于1449年10月25日惨死在亲生儿子唆使的宗教人士的手中。后来,在乌兹别克人和布哈拉宗教集团的支持下,帖木儿后王卜撒因 (Sultan Abu Said Mirza)即位。他是帖木儿大帝第三子米兰沙之孙。
   卜撒因时期河中的宗教首领是舍黑 • 奥贝都刺,通常称之为和卓·阿赫拉尔( Khwaja Ahrar)。他是塔什干地方纳黑失班德派的代表,并同布哈拉的宗教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巴尔托里德说:“这位和卓(Khwaja)是一个典型的依禅(德尔维希),是突厥斯坦的第一个苏非派。甚至对他进行歌领的人,也承认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是神学也不懂。”他反对一切科学文化,河中地区又一次倒回宗教狂热,迷信和愚昧之中。

    1457年3月23日,卜撒因就成了既是河中又是呼罗珊的统治者。下一步他就着手恢复帖木儿帝国。卜撒因也在一切方面都仿效帖木儿,他竟用帖木儿子孙们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们取名。卜撒因有十个儿子:长子速檀•阿合马,领有河中;次子速檀•马黑麻,用的帖木儿之孙(只罕杰儿之子)的名字;三子速檀 •马合谋,得阿斯特拉巴德(伊朗戈尔甘),以后占据喜萨尔;四子乌马儿•沙黑,与帖木儿次子同名,得费尔干纳之地;第五子速檀 •木刺德,得坎大哈等地;第六子速檀 •瓦刺德,情况不明;第七子兀鲁伯,与沙哈鲁长子同名,得喀布尔及其周围;第八子阿不别克尔,与米兰沙长子同名,得八答黑商(巴达克山);第九子速檀•哈里勒,与帖木儿死后河中的即位者同名,得赫拉特;第十子沙哈鲁,竟取了帖木儿以后那位著名的哈烈国君主的名字。
    卜撒因也像帖木儿那样实行封建的采邑制。各地宗王互相争战,追逐王位,也经常威胁着卜撒因。所以,中亚始终不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

    卜撒因统一中亚的另一个目标是八答黑商。八答黑商地区,僻远险峻,不易遭到外来的袭击,故成吉思汗和贴木儿都未曾征服其地。当地有一个地方王朝,其王自称为亚力山大的后裔。当时,这个王朝的代表是沙·速檀• 马黑麻(Shah  Sultan Muhammad,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卜撒因,生子阿不别克儿(即Abdur Razzak mirza,阿不都·剌匝克·米尔咱)。卜撒因欲夺其领土,派军进攻八答黑商。沙•速檀•马黑麻投降,并亲自来赫拉特朝见卜撒因,而其子则逃奔喀什噶尔。卜撒因把八答黑商地区分给阿不别克儿。后沙·速檀•马黑麻之子从喀什噶尔返回,逐阿不别克儿。卜撒因大怒,于1466 年再次出兵征服八答黑商,将其王室成员全部处死。从此,八答黑商也就成了卜撒因的属地。但阿不别克儿后来被自己的兄弟、喜萨尔的统治者速檀•马合谋所逐。

    【沙•速檀•马黑麻的家族,自称是亚力山大的后裔。《拉失德史》中文版曾经记述这个传说:“沙•速檀•八答黑失,是昔干答儿·速勒哈南(Sikandar Zulkarnain,即马其顿亚力山大)和腓力古思•鲁米(即腓力普)家族的后裔。⋯⋯从昔干答儿一直到沙•速檀•马黑麻时代,从没有人攻击过八答黑商。他们就这样世代相沿地承袭着王位。”  这个传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八答黑商地区,尽管“僻远险峻”,只是不易遭到外来的袭击,不能说绝对没有受到过外来的进攻。故巴尔托里德在他的《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一书中说:“米儿咱•海答儿的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他在其为《伊斯兰百科全书》写的“八答黑商”条说,关于这个王朝起源于亚力山大大帝的传说最初是见于《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穆斯林作者常提及之。这即是说,此传说不见于13世纪以前。八答黑商只是极少遭到外来的侵略,通常是享有政治上的自治的(《巴尔托里德文集》第3卷、第345页)。】

    当时河中地区经常遭到东面蒙兀儿人的进攻,这使卜撒因不能为了扩展领士而去远征伊拉克。米儿咱•海答儿说:“(卜撒因)占领了呼罗珊,他还打算把伊拉克据为己有,但是,由于也先不花汗(Isan Bugha Khan)窥伺于后,使他不能离开本土作这种远征。”
    我们知道,当初蒙兀尔斯坦羽奴斯汉(Yunus Khan)出走,被兀鲁伯送往伊朗去麦加朝觐,蒙兀尔斯坦实际就由也先不花汗统治,而赛亦德·阿里(Sayyid Ali Amir)则收复喀什噶尔。由于也先不花汗对费尔干纳的不断侵扰,卜撒因不堪忍受,于是就把羽奴斯汗请回撒马尔罕,并承诺送羽奴斯汗回去,加上君王锦袍,但必须“要遵守如下条件,将来你不能像你的祖先那样说,‘异密·帖木儿及其家族世代都是我们的臣属。’”反之,“要臣服于我,必须自称臣仆。”羽奴斯汗接受了卜撒因的条件,于1456年回到了蒙兀尔斯坦。实际上在费尔干纳与七河流域一带成了一道河中地区与蒙兀尔斯坦之间的缓冲带。
     1469年2月7日,卜撒因在呼罗珊被杀,享年42岁。他死后,整个西伊朗落入白羊朝之手,乌兹别克人也开始南下。

     在卜撒因去远征西波斯时,速檀•忽辛•拜哈拉(Sultan Husain Mirza)乘机占据呼罗珊。1469年3月10日,卜撒因的死讯传来,速檀•忽辛• 拜哈拉立即进据赫拉特。速檀•忽辛 • 拜哈拉1438年6月生于赫拉特。他是满速儿之子,拜哈拉之孙,乌马儿 •舍黑之曾孙。乌马儿·舍黑是贴木儿次子。
    速檀 • 忽辛•拜哈拉在赫拉特登上王位,但遭到速檀 •马合谋(Sultan Mahmud)的反对。速檀 •马合谋是卜撒因的第三个儿子,起初受封于阿斯特拉巴德。卜撒因死后,他即去呼罗珊,被驱逐,乃退往撒马儿罕。后又去喜萨尔,与当地长官康巴尔 •阿利•伯克会合。占有了卡赫卡(库赫鲁噶)与库赫坦山以南呾密(帖尔美兹)、石汗那、喜萨尔、珂咄罗、昆都士和八答黑商等(直到兴都库什山)诸地区,并进据巴里黑,以与速檀•忽辛 •拜哈拉相对抗。速檀•忽辛进军讨伐,在希巴尔杆和俺都淮附近的契克曼•撒莱地方将其击败,收复了巴里黑,命阿赫默德•穆什塔克镇守其地。速檀•忽辛于1471年6月返回赫拉特。于是,他就任命阿利 •失儿 •纳瓦依为大异密,位在诸大臣之上。

    卜撒因的另一个儿子阿不别克儿,在1479 年占据阿富汗的北部。速檀•忽辛 •拜哈拉出兵对其进行突然袭击。阿不别克儿败,向阿斯特拉巴德方向逃走,于古尔甘河附近被追兵所杀。经过这一系列同卜撒因诸子的斗争,速檀•忽辛·米儿咱终于巩固了在呼罗珊的统治。他的疆土,“东为巴里黑、加兹尼,西为比斯坦姆与达姆甘,北为花刺子模,南为坎大哈与锡斯坦”。速檀•忽辛•拜哈拉所统治的国家,同卜撒因的后裔撒马儿罕君主速檀 •阿合马统治的河中,可以说是原帖木儿朝的一分为二。

    在这个时期,赫拉特和整个呼罗珊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相当繁荣。所以,历来的历史家对这段历史和速檀• 忽辛•拜哈拉这个人的评价都是比较好的。正如穆罕默德 •阿里说的:(他在位时期)“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无论从文学的角度,或从艺术的方面看都是如此。”有的把当时的赫拉特比作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巴布尔甚至说:“在这个可居住的世界上,还没有其他的城市能与赫拉特相比。在速檀•忽辛•米儿咱当政时期,由于他英明的治理和努力,赫拉特城的繁荣与美丽,比过去了增长了十倍,甚至二十倍。”

    卜撒因于 1469 年死去后,长子速檀·阿合马•米儿咱(Sultan Ahwad Mirza)被任命为河中的长官,继承了撒马儿罕的王位。三弟速檀•马合谋•米儿咱(Sultan Mahmud Mirza),生于1453年,其父卜撒因被擒时,速檀• 马合谋• 米儿咱得以逃脱,据有巴达克山、骨咄与帖尔美兹之地。1495年,速檀•阿合马死,撒马儿罕的显贵们迎速檀•马合谋 •米儿咱即位。
    同一时期,被卜撒因扶持的羽奴斯汗,在其弟也先不花死后,乘机进兵占领阿克苏。羽奴思汗在回到蒙兀儿斯坦以后,喀什噶尔的杜格拉特部异密马黑麻•海答儿•米儿咱(Muhammad Haidar Mirza,赛亦德阿里之子,《拉失德史》作者米儿咱·海答儿祖父)向他臣服。因此,这时的羽奴思汗成了蒙兀儿斯坦无可争议的君主。

     羽奴思汗还同卜撒因诸子有姻亲关系。他的大女儿米黑里•尼格尔公主,嫁给了卜撒因的长子、撒马儿罕的即位者速檀 •阿合马 • 米儿咱;次女库特鲁格•尼格尔公主嫁给了费尔干纳的统治者乌马儿 •沙黑•米儿咱(Omar Shaikh Mirza),就是她生了巴布尔;第三个女儿忽布•尼格尔公主,嫁给了杜格拉特部的马黑麻•忽辛 • 米儿咱(Muhammad Husain mirza Kurkan),后生了历史家米儿咱•海答儿。这三个公主都为伊散•道拉特 • 别昆所生。
    羽奴思汗的另外一个妻子沙 • 别昆(Shah Begum),生二子,即速檀•马哈木 •汗(Sultan Mahmud khan)与速檀•阿黑麻 • 汗(Sultan Ahmad khan)。还生了两个女儿:速檀•尼格尔公主,嫁给了卜撒因的另一个儿子速檀• 马合谋 • 米儿咱(Sultan Mahmud mirza),其子孙以后相继为八答黑商的君主;另一女儿为倒刺 • 速檀公主。

    从上述情况可以见到,羽奴思汗同卜撒因是儿女亲家。他的几个女婿都是中亚各个地区的统治者。这样一来,情况就逆转了。现在,在卜撒因的后继者们之间充当仲裁者和调停者的就是羽奴思汗。这个时期,河中地区的内争,主要是在撒马儿罕的统治者速檀 •阿合马 • 米儿咱同费尔干纳的统治者乌马儿 •沙黑 •米儿咱二人之问进行。由于这两兄弟都是羽奴思汗的女婿,所以羽奴思汗经常充当他们的调停人。
     马尔吉兰大毛拉马黑麻•哈孜见到羽奴思汗以后所说的话。他说:“我过去听说羽奴思汗是一个蒙兀儿人,所以我断定他是一个没有胡须的人,其生活方式就像这片沙漠中的任何其他突厥人一样。但是当我看到他的时候,却发现他是一个举止文雅的人,满脸胡须,具有塔吉克人的脸型,他的谈吐风度即使在塔吉克人中间也是少见的。”(这段话是关于当时蒙元儿人被突厥化的程度的珍贵史料。从蒙古征服中亚到这个时期,将近300年,在这期间,蒙兀儿人的统治阶层,已经同当地突厥人混血,因而引起相貌的变化。不但羽奴思汗如此,就是羽奴思汗的外孙巴布尔实际上也是突厥人。他们的语言也是突厥语。有人见过巴布尔的祖父卜撒因,说他长着一脸大胡子,并不像一个蒙兀儿人。这同《拉失德史》中描写的羽奴思汗的相貌是很相似的。伊莱亚斯说:“这一描写虽然很简短,但对一个变化了的种族的情况却是如此重要,它也许可以作为一种信史,其可靠性正如技艺比印度人更高明的一位艺术家所画的肖像一样。”不过伊莱亚斯认为,被突厥化了的仅是蒙兀儿人的上层,其基本群众仍然是蒙古人。)

    15 世纪 70 年代的后半期,羽奴思汗曾一度卷人喀什噶尔的事务中,较少关心费尔干纳方面的事。情况是,当时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是杜格拉特部的异密马黑麻•海答儿 •米儿咱。他承认羽奴思汗为君主。他的侄子阿巴白乞儿(Aba Bakr)征服了叶尔羌与和田,又回过头来进攻喀什噶尔。马黑麻•海答儿 •米儿咱被阿巴白乞儿击败,向羽奴思汗求援。羽奴思汗率军与之共同进攻叶尔羌,亦败。第二年 (1480年),再次惨败而回。马黑麻 •海答儿•米儿咱只得随羽奴思汗去阿克苏。大部分蒙兀儿人(其中有羽奴思汗的长子马哈木汗和马黑麻 •海答儿 • 米儿咱的儿子马黑麻•忽辛)去蒙兀儿斯坦,许多喀什噶尔人去了安集延,而喀什噶尔则被阿巴白乞儿所占据。

    1487年,羽奴斯汗死,其长子马哈木汗继位。总的来说,卜撒因后裔统治下的河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要比速檀·忽辛·米尔咱统治下的呼罗珊要退步很多。卜撒因后裔统治下的中亚一直处于乱局当中,诸侯征战,商路不通,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帕米尔高原以及巴达克山,包括瓦罕走廊一直都处于帖木儿后人的控制之下,成为连接河中地区与喀什噶尔的安全通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