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采访张伯礼揭示:桂枝汤、麻黄汤即可治愈“奥密克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新华社1月11日专访张伯礼的采访中,我看到这段对话:
新华社记者:这种变异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张伯礼:“奥密克戎”并不可怕,但它的中医证候特点确实有所不同,以往的新冠病毒我们叫“湿毒疫”,是一种“湿邪”,湿毒蕴肺是其核心的特点。但“奥密克戎”是外感风寒,风束肺卫,“风邪”特征非常明显,患者头疼、发热、咽疼,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少痰,有痰的也是白痰。
也就是,所谓的奥密克戎,就是中医人天天在治愈的太阳中风、或者太阳伤寒症,有汗的用桂枝汤,没有汗的用麻黄汤,桂枝汤兼有白痰,考虑桂枝汤加厚朴杏仁;麻黄汤兼有白痰的,考虑小青龙汤。
如果用伤寒论的条辨来解读就是三段话: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快用桂枝汤类)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注:快用麻黄汤类)
条辨背后是救人的方药学说。
可惜的是普通大众不了解,更可怕的是医生也不了解,治病救人也就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今天我揭示出来,张伯礼也揭示出来,这奥密克戎,用中医不难治。
但是如果这个病毒被当做小感冒,我们家长朋友难道没碰过几次外感风寒,风束肺卫,“风邪”特征非常明显,患者头疼、发热、咽疼,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少痰,有痰的也是白痰。
咱们回想下那时候咱们怎么处理的?是美林,还是送医院挂水?当正确的治疗方式下,的确没有重症;误治,又会怎样险象环生!
比较一下桂枝汤、麻黄汤和美林。
我们中医用桂枝发汗的时候,大枣甘草就跟着来了,补充肠胃的津液;我们中医用麻黄发汗的时候,往往跟着杏仁,补足肺中的水分。美林后面可没跟着什么东西,所以汗后可能导致肠胃的空虚、肺中水分的干涸,这个风险,谁来评估呢?
当然,美林本身的副作用也是明确的: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转氨酶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紧张、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膀胱炎、肾病综合症、肾乳头坏死或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根据百度百科。中药汤剂都是大分子,对症使用一般没有副作用。)
所谓西学中,是不是这一套心法要先学回去。
从新冠伊始,西医一直在找解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钦佩,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行的动力。只是如果梯子架错了墙,恐怕永远摘不到那个正确的果实。
我对比了一下,似乎西医和中医的思维模式相比,总是单一了一点:

奥密克戎眼下看来是已经要被中医攻下了。
我担心的不是很多家长在碰到类似奥密克戎的症状之时,还是急匆匆往医院送。孩子,纯阳之体,折腾下,一般没什么。看运气,小概率情况下,当然也会有损伤。
我最担心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治疗理念,在其他疾病至今仍然独行其道。
定义奥密克戎,但是我们用的是中医的治法。其他定义成病毒的疾病呢?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比如乙肝,比如肺炎胃炎胰腺炎,发炎当然也有病毒细菌存在。
当然还有在癌症这样的疾病的粗暴处理。
祸害每天都在发生。
---------------------------------------------
公众号回复“梧桐先生”即可获得电子书;回复“听书”,可以获得喜马拉雅听书链接。
任意一篇文章打赏30元,并私信/微信留下地址,即可获得印刷版《中医的观念》;或【优先】分享任意一篇文章加点评至10个百人以上微信群并截图,即可联系梧桐先生,获得《中医的观念》印刷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