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悲观,卫健委猛挺:中医药很给力!


看香港,好像在逛动物园,看低智生物在治病。
——题记
标题只是个引子,本篇文章要讲清楚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动态清零”,而不是期待“自限性疾病”“自愈”?
1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深圳卫健委,乃至于是地方的卫健委,第一次给中医这样点赞。

文章摘录下:

不光是治疗,还有预防和愈后:

也就是卫健委认为中医从治疗到愈后到预防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可以对外输出。故言:中医药很给力。这是全能选手。
此次,诸君要注意到一个细节:
我市对在院的 普通型和轻型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主,临床上广泛使用固本清肺方、茯苓汤、热感方等,控制稳定……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症状表现、舌苔脉象,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无一例从轻症转化为重症。
什么意思?
中医通过六经辨证,在轻症阶段狙击了新冠,自然没有重症的诞生。也因此和香港的走势大不相同。

不是自限性疾病吗?怎么深港一墙之隔,对比如此剧烈?
2
戳破自限性疾病的谎言。
新冠根本不是自限性疾病。深圳的经验是用中药将轻症消灭,则病邪不会入里,不会有重症和死症;而香港,没有中医中药的介入,则有死症的诞生。
何况这里还蕴藏了保持健康的秘诀。
我在《中医的观念》是这样记录的:
在中医的处理下,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以下来自于我的亲身观察、体验。
经方带大的孩子,没有负累,会更加健康。举个例子,以前住的小区有个小孩子,阴雨天从来不敢出门,肺炎嘛。每次感冒都用经方。大概一开始可能1个月或者多久就要用药,然后3-7天治好;然后慢慢拉长到2个月会有个感冒,然后缩短为3-5天治好;再发感冒拉长,然后纯中药介入时间慢慢缩短,抵抗力逐日增强。最后下雨天,随便玩,再也不怕着凉。如果体质强,就没那么折腾,但是潜伏在身体内的寒气,要逼出来,大概会服从这个规律。
随着中医药的介入,感冒发生的频率会逐步下降,而治愈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到最后如果真正恢复了健康,没准风寒着体,也只是打个喷嚏,或者是哪怕发烧,也可以不用药,自己捂着发一身汗就好了。
随着体质增强,病邪发作次数降低,间隔拉大,治愈时间缩短,是为中医经方治疗感冒的一般性规律。这不是单独的个例,而是我经过许许多多的案例之后,总结出来的。
一直用经方,小孩子的身体会比感冒就吊水的孩子身体来得强壮,基本上1-2年,就很会跑会跳,不怎么爱生病了。
我还推演出来中医经方治感冒能量封存规律,指的是通过用中医的手段,解决了病人的问题,病人不需要浪费时间在发烧、流鼻涕、咳嗽……等浪费体力精力的疾病上,自然就留存了足够的能量,小孩子长得好,大人精力充沛。
中国古代还把流鼻涕不止称之为“脑漏”,可见古人的重视。小孩子要带好,就是肚子痛,发烧感冒,小咳嗽,或者流鼻涕之类,都要搞好。他们就可以不被不适纠缠,可以专心长身体。细心的家长也已经早早发现,西药进去,胃口就会减,怎么长身体?只有中药吃完,小孩子食欲还会大增。小孩不需要进补,帮孩子排除寒气寒痰,已是大补。
经方带大的孩子,是幸运的。
第一次发烧,就用中药退下去。如果有汗,考虑桂枝汤;如果有点喉咙痛或者是头颈痛,考虑葛根汤;如果没有汗,热得厉害,身体发烫,考虑大青龙汤。发烧不是事,没有额头挂点滴的经历,也不知道医院排队的痛苦,身体自然倍儿壮。
第一次流鼻涕,如果是清鼻涕,考虑桂枝汤;如果是浊鼻涕,考虑麻杏甘石汤。别人家的孩子流着鼻涕到处跑,你的孩子,都不知道流鼻涕是什么感觉。
第一次咳嗽,可以考虑麻杏甘石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这都是随机应变的。这样,咳嗽这个关也就跨过去了,更不可能发展为肺炎:健康是常态。
上幼儿园了,班上的小朋友隔三差五请假,经方小朋友下午发烧接回来,第二天早上活蹦乱跳去上学。老师很诧异。这就是中医带大的孩子,不健康纠正过来就可以了,体魄就是比一般孩子要壮实。
内环境调理好了,一些伴随性的问题还会消失:比如一患儿,动辄感冒,去医院就说是肺炎。后来每次感冒就用经方,大概一年。一开始真是隔三差五就感冒;后来感冒频率明显下降。更可喜的是,以前夏天都是满脸痱子,第二年夏天就极少了。只是单纯用经方把他治感冒,并没有给他什么皮肤病药。
坚持用经方,实际用药时间并不一定会很长,跟每个人体质有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就是期间不能碰西药。西药压制下,这些寒痰寒饮之类,会更加往体内走。爱吃西药的患者,难治。似乎西药都偏于寒凉,吃进去胃口就会大减,小孩子也会显得安静,不是很有动能的感觉。病发的时候经方进场清理,效果极佳;在调理慢性病的时候,如果病人认为感冒简单,吃一票子西药进去,基本上节奏就会被打乱,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
3
我们现在得到了两组对比(或者说双盲实验):
第一组,深圳的新冠患者和香港的新冠患者,际遇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医中药这个变量。
第二组,亲身观测的用感冒中药治疗的小孩,以及一个小孩之前不用中医中药,之后采用中医中药的小孩的对比。
为什么对比如此显著?
以下是第一张图,解释为什么“自限性疾病”可能导致公众误解:

我们还要注意一种“自限性疾病”的情况,那就是病人已经转阴了,但是还是有症状,其实这时候病人并没有痊愈,也不能推断这时候就已经是自限性疾病了。这时候用六经辨证,没准病人还有太阳病,就还是应该介入治疗。
当病人没有外患,六经辨证发现已经是健康人,没有了疾病的困扰,自然就能够逐日恢复。如果是小病人,阳气本自足,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疾病困扰一去,则身体日渐强壮。
那么,何时这种生命力的推动会消失?黄帝内经记载很详细:“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也就是女孩子在虚岁35岁之前,男孩子在虚岁40岁之前,生命力最强,当太阳病就介入,将症状消灭,没有可疾病的困扰,身体就会长得好。
这不是外部的医药给的力量,而是人出生的时候先天就设定好的,每个人都有的财富。
-----------------------------------------
公众号回复“梧桐先生”即可获得《中医的观念》电子书【第二版】。
任意一篇文章打赏30元,并私信/微信留下地址,即可获赠印刷版《中医的观念》【第一版】;或【优先】分享任意一篇文章加点评至10个百人以上微信群并截图,即可联系梧桐先生,获得《中医的观念》印刷书。中医院校学生凭学生证照片免费申领,免邮赠送。
防失联(其实以前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其实我写任何东西,落足点都是中医中药,但是前两篇文章相继都莫名其妙触碰了某些墙或者某些电网类的东西,而我自认为一直都是就事论事,不夸大不造谣……恐怕还是放一个比较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