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天山:新疆同治暴乱那十年(7)阿古柏来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旧照
29、四座旧城
喀什机场命名“徕宁机场”后,“徕宁城”的历史逐渐被人熟知。于是有人猜测,未来喀什地区撤地建市后,今天的“喀什市”会不会命名为“徕宁区”?
“满城”是清朝以后全国各地对满人居住区的统称。新疆地处偏远,满汉同居,在新疆的“满城”也叫“汉城”,是军府所在地,将军府、都统府等军事指挥机构通常设在满城。新中国成立以前,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归入回类,清政府为生活在城里的少数民族规划、建设集中居民区,统称“回城”,是政府所在地,满汉办事大臣、少数民族伯克等政府衙门通常设在回城。满城、汉城、回城,是习惯性口语,清政府每筑造一座新城,都要取一个地方名称。如,乌鲁木齐满城命名“巩宁城”,乌鲁木齐回城命名“迪化城”。伊犁人口和驻军复杂,没有满城和回城一说,但惠远城做为军政府驻地,是事实上的满城;宁远城是伯克衙门和少数民族居住区,是事实上的回城。
喀什满(汉)城有过两座,分别是“徕宁城”和“恢武城”。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喀什“回城西二里余,选址建置新城。周二里五分,高一丈四尺,底厚六尺五寸,顶厚四尺五寸”。位置在今天喀什市公安局驻地,目前尚有部分土墙遗址。1764年建成,1768年二次修缮,加高、加厚、加固,1871年全面峻工,上报中央,乾隆皇帝御赐名称“徕宁城”。
徕宁城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叫承恩门、抚羌门、彰化门、辟远门。城内设关帝庙、集贸市场,设参赞大臣衙署、协办大臣衙署、各地领队大臣衙署,设粮饷局衙署、绿营协领衙署、绿营副将衙署、游击衙署,以及章京官房、笔贴式官房、佐领官房、营务台站官房、折房、满印房、汉印房、经牧处、侍卫公馆、监狱、火药局、税务厅、接待厅、都司衙署、教场演武厅等,大小房屋共计78座。
1826年(道光六年),张格尔叛乱,徕宁城毁于战火,“城墙及衙署、兵房房屋全行拆毁,止留铺民房屋二处”。清政府根据伊犁将军长龄和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那彦成奏报,准许喀什地方政府移地修建新城。“兹据那彦成等奏,新建城垣工程,业已全竣。其去该处回城二十余里之七里河,为适中之地,将衙署、官兵等移至新城”。1827年,喀什新城峻工,依据前朝惯例,道光皇帝御赐名称,命名“恢武城”,位于今天疏勒县境内的七里桥南岸,距离喀什回城约三公里左右。
喀什回城也有过前后两座,都没有正式命名,史料一般记载为“喀什噶尔老城”,当地人称“老城”。维吾尔人称“艾斯克萨城”,也是“古城”的意思。历史上的回城、老城和艾斯克萨城,都不是今天的喀什古城旅游景区。
老回城始建于叶尔羌汗国阿不都拉汗时期(大约17世纪中期),位于吐曼河南岸,大概在今天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和汗巴扎所在位置,是汗王和臣僚们的居住地。城内有金银巴扎和集贸市场,但商人和百姓只能进出做生意,不能在城里留居。老回城为什么毁灭和毁灭的年代,没有任何记载,清朝收复南疆时,老回城已经成为遗址。乾隆年间编纂的《西域地理图说》中有相关描述,“喀什噶尔旧有土城一座,周围约三里七分余,东西南北四门,即今之旧城也”。嘉庆年间,徐松和朱玉麒编著的《西域水道记》又记载,“又东经回城南,即所谓旧土城,在镇城东南里许。据高阜,城已恶,无楼橹。俾倪,遥望断墉。破屋倾侧”。可见,一直到清朝中期,还存有老回城遗址。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克孜勒河北岸重新修建回城,位置大概在今天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辖区的艾斯克萨村。以后多次扩建,到清朝同治年间,往北已经到延伸到今天喀什市人民西路,往西接近到徕宁城旧址,往北接近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北门大约在今天喀什地区邮电局位置。清军在回城例行巡防,无常驻军队。
1877年(光绪三年),清军收复南疆后,“恢武城”已经被维匪和阿古柏暴匪催毁,几乎夷为平地。清政府再拨专款重建喀什新城,作为喀什军政机构驻地。鉴于以往对本地民众统治不力的教训,刘锦棠、董福祥等人力主重建“徕宁城”,将满汉维回等人口集中到同一区域生活和管理,清政府谕令照准。重建以后的徕宁城与回城相距仅两三百米,商民互通,不受管制。
辛亥革命后,徕宁城被废弃。历经民国时期的动荡和破坏,城垣倾圯,房屋尽毁。目前仅存约一百米左右的半截城墙,在岁月的侵蚀中,默默昭示着时间的存在。
一个地方,四座城,反复毁灭和变迁,是黑暗历史的一个缩影。把几座旧城的历史和地理关系介绍清楚,更容易理解喀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
30、喀什之乱
1864年7月,库车暴乱的消息传到喀什,妥明东道堂信徒阿訇马元、伽师县回民地主金相印,联络喀什绿营军回族把总王得春,密谋暴乱。
7月28日,从英吉沙尔逃出来的地方官吏向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奎英汇报,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回民守备蓝春发、喀什噶尔回民把总王得春秘密勾结,预谋在7月30日发动暴乱。奎英领兵抓捕,将喀什绿营军暴乱分子王得春正法,另外两个回匪头目金相印和马元闻讯逃脱,藏匿到喀什回城,躲过清算。
喀什展开搜捕的同时,奎英急派绿营军赴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县)清剿暴乱组织。半路上,接到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托克托布送来的急报,英吉沙尔回匪已经暴乱,当地驻军和满汉官吏撤退到满城死守。第二天早上,从叶尔羌逃出来的候补章京沙赛音带来消息,叶尔羌回匪于7月28日晚连夜暴乱,西四城(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沿途台站均被捣毁,叶尔羌参赞大臣奎栋生死不明。
白色恐怖的喀什,终于迎来倒计时。奎英命令,收集粮食、军械和物资,所有八旗军、绿营军官兵全部往恢武城收缩。
1864年7月30日,喀什暴乱。白山派头目托合提马木提率领当地维吾尔人,兵不血刃,占领喀什回城。首恶分子金相印和马元还躲在洞里,来不及探听外面的风声,城头已经变换了大王旗,托合提马木提成为喀什暴乱的首领,自称“帕夏”。
两个回匪首领蓄谋已久的喀什暴乱,被托合提马木提突然抢了风头,他们怎么能轻易放手!金相印和马元前去拜访塔什米里克阿奇木伯克司迪克,怂恿司迪克抢夺暴匪首领位置。
塔什米里克是今天疏附县下辖的一个乡,原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管辖,曾经是柯尔克孜人的居住地。柯尔克孜人旧称布鲁特人,司迪克是当地布鲁特人首领。平定张格尔叛乱后,清政府任命司迪克担任主管布鲁特事务的阿奇木伯克,领五品官衔。
新疆同治暴乱时期,清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任命的行政长官并非人人叛变,如库车阿奇木伯克库尔班、英吉沙尔伊斯罕伯克坤都思,都坚定的站在中央政府一边,与清军并肩作战,坚守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但伊犁的阿不都鲁苏勒、迈孜木杂特和喀什的司迪克等人,选择了历史的反面,他们在罪恶的路上末日狂奔。
在金相印和马元和鼓动下,司迪克率领柯尔克孜人暴乱,围攻喀什回城。托合提马木提组织起来的白山派信徒,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柯尔克孜人还没有发动进攻,占据回城的维吾尔暴匪便一哄而散。托合提马木提只当了半个月的“帕夏”,喀什暴乱首领被司迪克取代。
接下来的时间,喀什暴乱进入僵局,暴匪们在喀什各地烧杀劫掠,却始终不敢对绿营军驻防的恢武城发动攻击。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起,南疆多次暴乱,被清军多次暴打,南疆暴匪对清朝正规军有巨大的心理阴影。即使到后来的阿古柏时期,也只有白彦虎回匪、浩罕外匪、阿古柏雇佣军等暴乱势力敢和清军正面作战,南疆维匪基本上一触即溃。
柯尔克孜人在喀什不占优势,司迪克也没有宗教身份。想要围攻恢武城,必须把人数众多的维吾尔人组织起来。喀什是白山派的根据地,张格尔叛乱、七和卓叛乱、倭里罕叛乱,都是流亡在浩罕国的大和卓子孙们潜入境内发动起来的宗教暴乱。司迪克和金相印、马元等暴乱分子商议认为,宗教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燃,一燃就炸。只有把波罗尼都的子孙请回来,才在南疆掀起巨浪。
他们选择的这个人,是张格尔的儿子,流亡在浩罕国的布素鲁克。据说,这个人目前在布哈拉当经师,给浩罕人做红白事过活,日子过的不富裕,性格软弱,容易控制。
31、阿克苏、乌什
金相印和马元出使浩罕国的时候,库车暴匪热西丁打上门来,兵临喀什城下。
喀什暴乱前后,库车的热西丁集团一刻也不消停。往东,伊尔哈斯率领库车暴匪征战喀喇沙尔(焉耆)、吐鲁番、哈密、巴里坤;往西,赫提夫率领库车暴匪征战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热西丁的祖先来自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城市阿布拉,热西丁梦想中的哈里发帝国,从新疆哈密往西,越过帕米尔高原,一直延伸到费尔干纳盆地的辽阔地区。
库车暴匪所谓的“西征军”实际上只有一百六十多人,和伊尔哈斯率领的“东征军”一样,一路拾人,滚雪球一样壮大。赫提夫率维匪抵达拜城的时候,当地维匪已经暴乱,两千多手持大头棒、镰刀和砍土曼的暴匪加入进来。一支没有队形、没有军纪的“队伍”,乱哄哄的向阿克苏方向进发。
在喀喇玉儿衮(今温宿县东部,兵团一师五团辖区),阿克苏守营参将赵维杰、阿奇木伯克赛依德率六百乡勇伏击库车暴匪。那是一个阴雨天,缺水少雨的阿克苏难得下了一整天的暴雨,维匪们窜进周边乡村躲雨,赵维杰率乡勇趁机发起攻击。大炮一响,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库车暴匪便魂飞魄丧,他们以为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没想到真会有血淋淋的大刀迎面砍来。暴匪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被乡勇一路追杀到拜城。
喀喇玉儿衮一战,阿克苏六百乡勇消灭库车维匪两千八百多人,卡孜(宗教首领)乌斯满毛拉被活捉,维匪首领赫提夫只身逃回库车,第一次“西征”失败。热西丁任命他的哥哥加玛里丁出任“西征军”新的首领,赫提夫被降为副职。
加玛里丁吸取了赫提夫的教训,没有贸然西行。他在拜城重新召兵,以钱粮诱惑,挑选出两千名精壮暴徒,人人配发大刀长矛,编制成五个团队,由百夫长带队,总算整训出来一支像点样子的队伍。
加玛里丁是库车暴匪团伙中有一点军事思维的人,第二次进军阿克苏,他没有走传统的西行路线,率领暴匪从往北进发,首先占领了夏特古道出口处的一个兵站,截断了从伊犁到南疆的后勤补给。然后,暴匪南下,突袭距离阿克苏五十里的扎木台(今温宿县境内),驻防清军五十人奋勇抵抗,全部战死。
1864年7月17日,妥明在乌鲁木齐发动暴乱的那一天,库车暴匪攻入阿克苏。阿克苏办事大臣富珠里全家和城中官兵在府衙集中,全体自焚。城中满汉商民被捕杀一空。
7月19日,赫提夫率库车暴匪北上,攻打乌什。乌什三面环山,是伊斯兰教黑山派的主要根据地,城内守军不足百人。更要命的是,前任的办事大臣文兴和帮办大臣文艺刚刚调离,新任的办事大臣庆明滞留在蒙古地区,新任帮办大臣伊昌阿被截留在甘肃,协助都兴阿与陕甘回匪作战,目前的乌什城里没有一个能带头的人。
7月23日,库车暴匪抵达乌什南面的阿恰尔山,城里的维吾尔人开始暴乱,里迎外合,接应库车暴匪进城。清军激烈抵抗,伤亡惨重,退入弹药库点燃炸药,大半个乌什城房屋被爆炸震塌。巨烈的爆炸声中,城外燕子山发生山体垮塌,山坡上、屋顶上、树枝上,到处都是淋着血的残肢。
库车暴匪叛乱以后,所到之处都有当地维吾尔人接应,基本上没有遭遇过什么恶战,热西丁错误判断形势,他以为自己神功附体,暴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1864年10月,热西丁得到司迪克占领喀什回城的消息,命令赫提夫率领阿克苏暴匪南下,出征喀什,从“卡菲尔”手里夺回真主赐给他们的这块流淌着蜜汁的地方。在当时的维吾尔暴匪看来,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也是“卡菲尔”。
在阿克苏,库车暴匪抓获当地的阿奇木伯克赛依德,他是喀什噶尔的阿奇木伯克库图鲁克的亲兄弟。库车暴匪派赛依德前往喀什,希望他说服库图鲁克,率领当地的维吾尔人向热西丁投降,共同赶走柯尔克孜人。库图鲁克把库车暴匪联络本地维吾尔人的情况通报给司迪克。库车暴匪到达喀什的那一天,司迪克打开回城,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赫提夫入城。
当天晚上,司迪克设宴招待库车暴匪,将赫提夫诱骗到古拉巴格花园软禁起来,暴匪们在吃吃喝喝中全部被收缴武器。几天后,在当地宗教人士的斡旋下,赫提夫释放赫提夫,北南双方达成协议,以巴尔楚克(今巴楚县)为界,互不侵扰。双方抱经宣誓后,司迪克在喀什回城北郊举行欢送仪式,库车暴匪灰溜溜的返回阿克苏。
库车暴匪的南下之旅,在一场喜剧般的盛宴中,欢乐结束。但是,喀什灾难临近,“中亚屠夫”阿古柏,此时已经越过帕米尔高原,在走往喀什的路上。
32、阿古柏前传
浩罕国据说就是秦汉时期的西域大宛国,中国古代历史又记载为“敖罕”和“霍罕”。十六世纪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代昔班尼从哈萨克草原南下,占领河中地区(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在帖木儿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又称昔班王朝。十八世纪初,乌兹别克汗国分裂,乌兹别克九十二个部族之一的明格部在费尔干纳盆地建立浩罕汗国,定都浩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这个存续了两百多年的国家,以商贸和投机为生,就像一只匍伏在草原上的鬣狗,不但侵害东边邻居大清帝国,也一直在骚扰北边邻居沙俄。有人称,浩罕国曾经是中国和藩属国,纯属扯淡。浩罕在乾隆、嘉庆时期,慑于清朝中前期铁血征服留下的心理阴影,比较乖巧,但也从来不向清政府纳贡称臣。从道光开始,浩罕国已经呲出利牙,躲在清王朝这只大象的后面不停掏肛,大小和卓以后的南疆暴乱,背后都有浩罕在支持。连残暴成性的沙俄都被这只鬣狗侵害了七八十年,毫无办法。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沙俄铁路修到哈萨克草原北端,有了军队和物资运送能力,才把这个中亚流氓打压下去。1876年,浩罕国被沙俄吞并,这只作恶多端的草原鬣狗终于得到报应。
阿古柏,塔吉克人,1820年出生于塔什干南面五十里的皮斯坎特村,取名穆罕默德·雅库甫,阿古柏是他的中国名字。父亲普尔·穆罕默德·米尔扎,娶了当地宗教领袖尼扎木丁的妹妹做二老婆,阿古柏是这个二老婆的儿子。
阿古柏出生后不久,母亲改嫁给当地一个屠户,阿古柏随母入赘,成为屠户的养子。阿古柏从小被送到经文学校学习,获得最低一级的宗教资格“喀里”,跟随经师们在红白事上诵经。他有很好的舞蹈天赋,无师自通,诵经结束后经常做一些即兴表演,与红白事上表演的艺人渐渐混熟,放下经书,做了一名专业舞蹈演员,当地人把这个职业叫“巴特恰”。有一些历史著作中说,少年时期的阿古柏,是专门为同性恋服务的娈童,只是传闻,没有实证。
阿古柏十六岁那年,命运发生转折,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嫁给了塔什干阿奇木伯克纳尔·穆罕默德,成为浩罕国最大城市的市长小舅子。阿古柏跟随姐姐进城,担任纳尔卫队的十夫长,相当于班长。纳尔是浩罕国罕王胡达雅尔亲信,他升职离开塔什干以后,新任阿奇木伯克喀纳阿特夏对阿古柏更加器重,二十岁那年晋升为五百人长(胖色提),相当于旧编制时期的一个团长。
1844年,时年二十四岁的阿古柏,出任与沙俄接壤的北部边境城市阿克麦吉特的阿奇木伯克,荣登市长高位。
1850年,钦察部落首领素满库里发动政变,要求浩罕国汗王胡达雅尔下台,阿古柏姐夫纳尔急召他的小舅子阿古柏前来勤王。阿古柏率领阿克麦吉特驻防军赶赴塔什干,在城外的奇里齐河畔,打败素满库里率领的钦察叛军,一战成名。
这时候,沙俄军队已经推进到浩罕北部边境,向阿克麦吉特发起攻击。阿古柏挥师救援,返回阿克麦吉特。就在阿古柏组织防御的时候,英、法、奥三国联军在西面的欧亚前线向沙俄发动战争,入侵浩罕国的沙俄军队匆匆撤军。阿古柏撞上狗屎运,宣布抗击沙俄取得胜利,声名雀起,俨然成为浩罕国当时的不二战神。
沙俄撤退后,浩罕国又开始内耗,汗王胡达雅尔的亲弟弟迈里汗宣布造反。胡达雅尔急调阿古柏出任造反派大本营霍占特的阿奇木伯克。迈里汗叛乱失败,逃往布哈拉,上任不久的阿古柏被人控告,说他与迈里汗私通,参与了叛乱。胡达雅尔听信谣传,派人前住霍占特抓捕。阿古柏闻讯后,乘坐羊皮筏子渡过锡尔河,也逃往布哈拉。在布哈拉,阿古柏与迈里汗相遇、相识,结为政治团伙。
1858年6月,迈里汗联合钦察部的新首领阿里木库里杀回浩罕城,胡达雅尔弃城逃往布哈拉,迈里汗号称汗王。阿古柏拥立有功,被重新任命为霍占特阿奇木伯克。迈里汗是一个典型的暴君,取得汗位后,他马上罢免和他一起造反的钦察部首领阿里木库里的官职,紧接着宣布阿古柏谋逆,派人抓捕,阿古柏再次逃往布哈拉。
1862年,钦察部的首领阿里木库里再举反旗,杀掉在汗王位置上呆了三年多时间的迈里汗,拥立前汗王胡达雅尔的侄子夏木拉特为新的汗王。浩罕国旧官僚们密谋复辟,阿古柏姐夫纳尔、阿古柏的政治导师喀纳阿特夏等人,把前汗王胡达雅尔秘密接回浩罕,宣布讨伐阿里木库里“谋逆轼君”。阿古柏从布哈拉潜回浩罕,投奔喀纳阿特夏阵营,一跃成为拥立胡达雅尔重新上位的最高军事领导人。
浩罕国民众听说老汗王胡达雅尔回来了,纷纷响应“王师”,配合阿古柏军队,将阿里木库里的钦察叛军阻挡在塔什干城下。关键时刻,阿古柏叛变了,率领胡达雅尔交给他的全部人马,向阿里木库里宣誓效忠。阿古柏认为,已经老去的胡达雅尔不可能长期执掌浩罕国权力,阿里木库里会是未来主宰浩罕国权力的新生力量。
但待价而沽的阿古柏失算了,布哈拉汗王穆扎法尔汗宣布支持胡达雅尔,出兵浩罕,将阿古柏围困在霍占特。阿古柏再一次变节,出城投降,宣誓效忠胡达雅尔。
在后面的两年,阿古柏一直在胡达雅尔和阿里木库里之间左右摇摆,布哈拉军队撤出浩罕后,阿古柏又投奔到阿里木库里阵营。阿古柏在两个阵营里反复、来回叛变,但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一是因为此时的阿古柏已经手握重兵,两方面都拿他没办法;二是因为中亚就这个德性,出卖和叛变是家常便饭,他们给胡大爷宣誓等于放屁,大家都在这么干。
1864年4月,沙俄攻克中亚圣城土耳其斯坦,摆平了西线战事,挥师南下,再度入侵浩罕国。已经掌握政权的阿里木库里再也顾不上内耗了,命令阿古柏率军北上,负责塔什干防御。
1864年10月,切尔尼耶亚率领沙俄军队抵达塔什干。这是阿古柏一生中最高光的一次军事表现,他趁沙俄军队立足未稳,率军发起突袭。沙俄军队没想到手持老旧武器的浩罕人敢于进攻,瞬间被打懵了。时间已临近冬天,俄军的重炮没有及时到达战场,漫长的补给线也成了问题,俄军后撤,准备来年再战。
后来得知,切尔尼耶亚率俄军入侵浩罕,是少壮派军官们的个人行为,并没有得到俄国政府同意,沙俄陆军总部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支南下队伍。沙俄入侵浩罕的消息传开以后,一直提防俄国图谋印度的英国首先遣责,俄国外交部于1864年1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哈萨克草原上的奇姆肯特河是俄国向南扩张的地理边界,俄国军事力量无力继续向南推进。言下之意,请英国的大人们放心,俄国已经没有吞并浩罕国的意愿和能力了。
这就是阿古柏之前的全部履历,这个所谓的“抗俄英雄”,和俄国真正一战只发生在塔什干城下,胆大的吓死胆小的,手里有枪的不如拎着菜刀出来拼命的。英俄争霸,给浩罕国又续了十四年的命。
1864年10月,俄国人走了以后,两位来自中国新疆的回民进入浩罕城。一个叫金相印,伽师县拥有千亩良田的大地主,外号金老三。一个叫马元,是个阿訇,外号马秃子。
33、魔鬼来了
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创始人阿帕克,原名希达叶图拉,“阿帕克”是信徒们追称的尊号,意思是“宇宙的主人”。他的陵墓,在今天的喀什市浩罕乡一个叫香妃园的旅游景区,香妃园里无香妃,安葬的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和卓。
大小和卓叛乱中的大和卓波罗尼敦,是阿帕克的四世孙。后来在南疆叛乱的张格尔,是卓波罗尼敦的三世孙。一直到将要出场的布素鲁克,大和卓家族传承为:阿帕克、雅雅、玛罕木特、波罗尼敦、萨木萨、张格尔、布素鲁克。
清朝平定张格尔暴乱后,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另外两个孙子卡塔条勒和倭里罕也潜入喀什发动暴乱。倭里罕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清朝平叛大军抵达阿克苏后,倭里罕往浩罕国窜逃,临行前屠杀了两万多无辜的维吾尔平民,在克孜勒河南岸堆成三座头颅塔。倭里罕被英国人称为“中亚屠夫”,阿古柏出世后,从倭里罕头上抢走了这顶屠夫帽子。
金相印和马元此番前来,是要迎接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四世孙布素鲁克回喀什,领导暴乱。布素鲁克能不能回喀什,必须要征得浩罕国汗王阿里木库里同意,布素鲁克本人无权决定。金相印和马元抵达浩罕的时候,沙俄军队已经兵临塔什干,阿里木库里急于灭火,顾不上搭理这两个人,金相印和马元在浩罕国苦苦等了三个多月。
沙俄从塔什干撤军后,阿里木库里召见他的侍卫队长玉努斯江,商议布素鲁克能不能返回喀什的问题。库车暴乱后,阿里木库里曾经打发玉努斯江出过一趟官差,到新疆打探情况。玉努斯江认为,清政府已经失去对新疆的控制,南疆西四城肯定会有更大的动静。俄国人不断入侵,浩罕国前途未卜,应该放布素鲁克回去,如果他能在南疆打下一片天地,一旦浩罕国倾覆,他们有一个往后腾挪的大后方。
一语惊醒梦中人,阿里木库里决定,不但放布素鲁克回去,还要给他配备一个有能力的监护人。这个人,既要能帮助布素鲁克打仗,还能为浩罕国看住场子。
阿里木库里马上召见布素鲁克,同时召见了两个出使浩罕的新疆回民金相印和马元,宣布同意布素鲁克返回喀什,出任“喀什噶尔汗”。他要求三个人抱着经文宣誓,布素鲁克在喀什噶尔称汗后,军事权力由浩罕国派到喀什的军官掌握,布素鲁克做为汗王,无权对军事发号施令。
宣誓结束后,阿里木库里叫出一个人,介绍给布素鲁克,他就是浩罕国派往喀什的军官,名字叫穆罕默德·雅库甫。在中国,他有另外一个比恶魔更可恶的名字,阿古柏!
玉努斯江曾经给英国人回忆过当天的情景。阿里木库里说,“过去我们在喀什噶尔作了很多无用功,错失了很多可贵的机会。现在我们失去了土耳其斯坦,许多伊斯兰士兵死于俄国人刀枪之下了”。说明他已经在为浩罕国考虑后路。
有人说,阿古柏在抗俄战争中如何厉害,引起阿里木库里的忌妒,为了排除异已,阿里木库里把他打发到新疆。这个话是阿古柏自己说出去的,他本人当时也不理解阿里木库里的安排,私下抱怨,说阿里木库里打发他去新疆,是担心他有一天在浩罕国坐大。站在浩罕国的立场上,派阿古柏到新疆,是阿里木库里押到赌场上的最重筹码,在当时的浩罕国,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除了阿古柏,没有第二个。
阿古柏磨磨蹭蹭了半个多月,在阿里木库里再三催促下,才带领五十名骑兵不情不愿的陪着布素鲁克上路。金老三和马秃子带领布素鲁克的白山派信徒约一百多人,跟在阿古柏屁股后面。
1865年3月,喀什天气已经转暖,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如约而至。奥依塔克山口,万物萧条,青黄不接。漫天阴风吹过喀什,一支灰头土脸的队伍从沙尘暴中窜出来,由远而近,仿佛恶魔降临。血风腥雨的新疆,如临深渊,在劫难逃。

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徕宁城旧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