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们的天堂
“伸手可触的鱼群,却无人敢下口,这就是羊卓雍湖的奇妙之处。”
一、千里高原 一片碧波
西藏羊卓雍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近5000米,面积约为46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每当初夏时节,阳光洒落在湖面上,碧波万顷,分外好看。
在这清澈的湖水中,有着丰富多样的鱼类。据统计,羊卓雍湖的鱼类总储量高达8亿公斤之多,数量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湖中主要生存着青鱼、白鱼和裸裂尻鱼等品种。这些小鱼五颜六色,体型大小不一,有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有的已有一尺来长。它们快乐地在湖水中穿梭嬉戏,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面对这“银汤池”一般的天然渔场,为什么没有任何渔民下网捕鱼呢?这背后就蕴含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二、高原寒风 鱼生长慢
首先要提到的,是气候问题。羊卓雍湖地处高原,海拔近5000米,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仅2摄氏度左右。在这寒冷的天气下,湖水的温度也变得很低,这直接影响了鱼类的生长。
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环境下,它们的新陈代谢会变慢,吃得少,长得也慢,一般需要5-6年才能达到成年体型。即便长得再大,也很难超过一尺长。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的湖泊,一般鱼类只需1-2年就能成年。
小而慢长是羊卓雍湖鱼类的最大特点。牧民们试过捕些鱼来食用,但发现它们体型小,一顿吃下去十几条也顶不了几口,而且味道平平,不够鲜美。与此同时,牧民们饲养的牛羊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生成周期也快,更适合当地气候,所以他们渐渐地也就不再大量捕捞这些小鱼了。
三、神圣湖水 有救命之恩
气候因素是羊卓雍湖鱼类无人捕捞的一个原因,但关键的还是它在藏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在藏区的信仰里,羊卓雍湖被视为圣湖,湖水被认为具有净化罪孽、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几百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飢荒。当时正值冬天,大雪封山,藏民们无法外出觅食,只能困在家中慢慢等待死亡的降临。正在这最困难的时刻,一些藏民发现了羊卓雍湖中大量的小鱼,于是他们开始捕鱼充饥。这些小小的鱼救了他们的命,让他们熬过了那个寒冬。
从那时起,藏民们就开始把羊卓雍湖视为圣湖,并传下嘱咐,这些小鱼救了他们的命,后代子孙们必须保护它们,不能大量捕杀,要让它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遵循祖辈们的嘱托,羊卓雍湖的鱼类得以不断繁衍生息至今。
四、神的使者 不能食用
除此之外,藏族的宗教信仰也是鱼类不被食用的重要原因。在藏民的信仰里,苯教崇拜“鲁神”,把羊卓雍湖里的鱼看成是鲁神的使者;而在佛教里,则有“众生平等,万物有灵”的理念,认为这些小鱼与人一样,都拥有生命,不能随意杀戮。
基于这层宗教和精神上的需求,虽然羊卓雍湖的鱼量大到“滔滔皆是银”,但藏民们很少吃它们。即便外地游客想尝尝鲜,当地人也很少捕来变卖。在他们眼中,这就是一片净土,一方小鱼的乐园,任其生生不息才是最好的。
这样一来,在这个人迹罕至的高原湖泊里,小鱼们就没有任何捕食者的威胁,生生不息地繁衍生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数以亿计的“鱼海”奇观。这种奇景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见不到,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应当尊重羊卓雍湖独特的文化内涵,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也许有一天,你我也可亲自去见识一下这无人打扰的“小鱼乐园”的奇妙风光,定会收获无限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