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776篇原创文章,点击上方『新能源大爆炸』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
在光伏行业里的几个主要产业环节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中,组件的技术含量一直是被市场所诟病的,都认为它最没有技术含量,但却很少人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似技术含量最低的环节,它的市场集中度却不比其他环节低?而这正是市场对于组件环节的预期差所在。
客观讲,就技术含量而言,组件环节确实比不上其他几个环节,但光伏组件的市场集中度却跟其他环节差不多。
根据CPIA的数据,2020年国内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CR5分别为87.5%、88.1%、53.2%、55.1%。
为什么会这样呢?核心原因有两个。
01
光伏组件被低估的技术含量
光伏组件企业看起来仅仅是一个“组装厂商”,将上游的电池片、光伏玻璃、背板等等组合在一起,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可言。
但实际上,光伏组件也是一个技术变革很频繁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历经了多轮技术变革。从单玻到双玻;从单面到双面;从整片到半片,甚至三分片、四分片;从二主栅到三主栅、四主栅、五主栅以及多主栅(MBB),甚至SMBB等等。
而且光伏组件的这些技术变革也很好地反过来支撑了上游光伏电池和硅料的创新,持续推动光伏产业不断降本提效,比如降低了银浆的消耗。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上游跟组件环节的关系是很紧密的,上游各个环节的创新,都必须在组件环节得到很好的承接,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组件环节的创新,不但可以充分承接乃至放大上游的创新效果,也能倒逼上游的创新。
这也就决定了组件环节是具备先发优势的,只有那些研发实力更强、跟上游关系越紧密的厂商,才能更好地承接乃至倒逼上游的创新,转化成本和转化率竞争优势的累积又反过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也是其他环节不具备以及被很多人所忽视的优势,光伏组件的下游更加分散。
02
更加分散的下游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已经知道光伏的四个主要产业链环节集中度都是很高的,这也就意味着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的下游集中度都比较高。
从商业角度而言,下游集中度比较高,虽然市场开拓难度相对低一些,但反过来,也就意味着对下游话语权比较弱,面对下游很难获得品牌溢价,只能通过技术和成本优势获取下游的订单。
相对而言,光伏组件的下游就分散多了!
光伏组件在国内的下游客户主要是各大电力集团,但放眼全球,下游市场还是太分散了,包括国内国外,此外还分集中式和分布式以及户用分布式等。
下游越是分散,市场开拓难度就越大,对于渠道和品牌的依赖就越高,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成本,还包括渠道、品牌以及售后等,这一点在分布式产品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产品渠道和品牌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去积累,天然具备累积效应,先发企业更具备优势,这就是过去几年,光伏组件前十名就是隆基、晶科、晶澳、天合这几个巨头之间排列组合的原因。
而且随着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光伏行业逐步摆脱了纯粹依靠补贴驱动的特性,开始具备一定的内生增长性,行业周期性将逐步弱化,行业也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因为产业周期而剧烈洗牌,行业巨头的先发优势将持续得到巩固。
现在的光伏行业已经成为巨头的游戏了,新玩家快速打破行业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组件环节,唯一的变数是行业巨头们之间的激烈竞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趋势,前几年,光伏行业里还有究竟是产业一体化更好,还是专业化更好的讨论,但这两年,产业里的巨头们不约合同选择了一体化的方向,都在拼命地向自己的上下游拓展。
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巨头凭借自己所处的产业链环节优势向光伏组件环节拓展,有可能会对行业竞争格局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通威大举杀入组件环节,长期看是有望杀入前三的,但其他厂商,尤其是跨界进入的厂商,则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
所以后续对待光伏组件环节,不要再简单地就说人家没有啥技术含量,市场是瞎炒,商业世界总有它的道理,这也是新能源大爆炸持续跟踪光伏组件环节的原因。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出版图书《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3、一键获得各种牛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