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银行真的这么蠢吗?与李蓓总商榷


今天读了一下半夏的李蓓总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观点很有趣。
我是一周前才听人说美国银行90%以上的按揭贷款都是固定利率的,当时我的感受是震惊的,我无法相信,这种极其不专业和不严谨的行为,竟然发生在美国整个银行业。
银行管理层竟然如此愚蠢迟钝,美国监管竟然如此毫无作为,事先没有任何风险警示和监管干预。我查阅和求证了2天,发现真的是这样!即便美联储已经开始快速加息,他们依然没有做出应对,愚蠢和迟钝得令人难以置信。
李蓓总把这次美国中小银行的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它们不专业的大量发放了固定利率贷款,而不是浮动利率贷款,并对监管毫无作为表示难以置信。
那么美国的银行就真的这么蠢吗?为啥就傻傻的在美联储加息的时候还放便宜的固定利息贷款呢?美国的监管真的这么毫无作为吗?
那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到底怎么回事:
有美国生活经验的人应该知道,美国的房贷一般分两种,浮动和固定利率,很好理解,浮动利率就是还款利息跟着市场利率走,一般而言,美国只有想很快转手炒房的人才会选这个。
想长期持有房产的,大多数人选的都是固定利率贷款。一般来说,30年最流行,其次也有15、7、5年,还有7/1、5/1,就是头7年、5年固定利率,后面转浮动,那都是小众人群,最主流的,都是选30年固定利率房贷,术语叫30 YEAR FIXED。
30年固定利息还款广受美国人欢迎有很多原因。首先很简单好算,利率和还款现金流是固定的,对于家庭而言很好做财务规划,30年的长周期也使得利率比较低、还款额也比较少,然后像提前还款的话,也没有啥罚金,银行业欢迎你随时可以提前还。
天大的难题来了:你说这个30年固定利率贷款,利率怎么定?谁能预测30年的通胀?这是个天大的难题,没搞好银行不就亏钱了吗?那银行怎么还愿意做30年固定利率贷款呢?
这就要聊点历史知识了。
之前美国是没有30年固定利率贷款的,都是短期的、利率比较高而且浮动的贷款。到了1920-30年期间,经济危机来袭,美国大萧条和股市、房市的泡沫破灭,使得美国40%-50%的抵押贷款违约。

美国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断贷搞的全是烂账,银行也走投无路。这时候,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签署了房主贷款法(Home Owners Loan Act),又成立了联邦住房管理局(FHA),后来又有了半官方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俗称“两房”,要给美国老百姓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怎么实现呢?手段不是说去直接建设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而是创造一个更宽松的房贷环境。两房的主要功能,就是从各银行手里收购符合标准的30年固定利率贷款,将它们打包成住房抵押债券(MBS),然后卖给二级市场投资人。所谓的MBS,就是以屋主们的房贷还款为现金流的债券。
而这个系统中点石为金的一笔是:“两房”会为被打包的房贷提供担保,而这个担保几乎等价于美国政府担保。也就是说:两房债券的信用级别几乎可以与美国国债相比!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两房”的美国政府担保属于隐性。美国法律将两房定义为政府支持实体(GSE),2008年以后美国财政部接管濒临破产的“两房”,更是明确了这种担保义务。
也就是说哪怕烂账了,两房担保还,投资者就放心大胆的买住房抵押债券吧!这样,源源不断的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就流入房贷市场,造就了宽松的房贷环境,30年固定利率的房贷,才得以实现。
房贷MBS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两房对conforming(“符合要求”)的房贷是敞开收购的。不管贷款人是张三李四,发贷银行是硅谷银行、第一共和还是花旗大摩,只要符合“两房”对于贷款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FICO分数,LOAN TO VALUE比例,贷款额上限,两房都会敞开收购,然后打包成MBS资产包,在二级市场上拍卖。而二级市场投资人也根本不用去认识MBS背后的一个个贷款人,他们只要定期从两房收取债券付息就好了。
打个比方:各种不同地域,房型,贷款人,发贷银行的房贷,就像不同的番茄,只要符合两房的最低标准,两房就会把它们收购进来,做成番茄酱,在运到超市去出售。而最终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啥品种的番茄,他们只要认准“两房”牌子的番茄酱就好了。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根本不需要担心30年以后的利率如何。他们发放的房贷,只需要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呆60天,就可以转售给“两房”,资金可以回笼,继续发放新贷款。
美国银行并非靠吃贷款的息差赚“慢钱”,而是靠“倒卖”贷款赚取交易费的“快钱”,因此贷款快速生成和快速倒卖的“周转率”才是美国银行赚钱的王道。
这,就是李蓓总所感到大为震惊、不可置信的“极其不专业和不严谨的行为,竟然发生在美国整个银行业” 的背后的真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