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究竟可以有多大?本期分享人,202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按理说,能在河南参加高考,并且考上211院校,肯定是一个学习天赋不错的年轻人,也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但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他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变得社恐和自卑,学习和工作,也都变得举步维艰。如今已经28岁了,待业在家准备考公时,回顾了他的前28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接下来,我将以他的口吻,讲述他的故事。
我是一个非常社恐和自卑的人,高考复读过一次,大二延毕过一年,2020年从郑州大学毕业时,已经25岁了,因为害怕遇见大学同学,去了跟本专业毫无关系的中建某局。后来为了稳定一点,又选择了考公,好不容易考上了西部某县城的人才引进,但因为不清楚服务期五年的规定,没签协议便离开了那里。如今待业在家,不由地,开始回顾自己这失败的28年。
1995年,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国企员工。但后来遇到了国企改革,母亲下了岗,在家照顾我和姐姐。父亲虽然没下岗,但干了几年,也因为个人原因离职了,然后不顾母亲的反对,执意要回老家种地,母亲拗不过,全家只好一起回了老家。
期间有一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父母便带我去广州打了一年工,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但却让我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但是父母当着我的面,数他们那微薄收入的场景,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从那时起,我明白了生存的不易,自卑的种子,也就此在我心底深深种下。
从广州回来后,我开始变得内向、不爱说话,虽然成绩越来越好,但性格却越来越古怪,几乎丧失了社交能力。初一时,父亲上吊自尽,母亲整天以泪洗面。隔了几个月,母亲尝试喝农药自尽,好在被抢救了过来,一连串的打击,让我变得更加社恐和自卑。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只能藏在心底,完全不敢轻易表达。
后来,虽然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但高考的压力、青春期的懵懂、对未来的迷茫,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了我的身上。高二那年,终于被压垮了,从此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时,勉强过了二本线。虽然对别人来说也能接受,但我一心想考上985、211,以洗刷父亲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所以毅然决定复读,所幸第二次高考发挥还不错,顺利被郑州大学录取。
但是大学生活,仍然是一塌糊涂,彻底迷失了方向,精力总是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且社恐、自卑的毛病,更是被无限放大,我开始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也与班里同学渐行渐远,想变得开朗一点,但就是做不到。后来,我的情绪愈发不可控,甚至感觉,所有人都刻意疏远我。
慢慢地,我终于崩溃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算大学毕业了,也没有任何未来。大一大二,几乎什么都没学进去,挂了好几科。大二暑假,跟母亲吵了无数次架,甚至在学院办公室威胁自残过,还因此休学了一年。但复学回来后,依然没有任何好转,好在当时跟学弟学妹不熟,可以毫无顾及地独来独往,不参加集体活动。
两年后,大学毕业,因为害怕遇见大学同学,去了跟本专业毫无关系的中建某局。在施工单位,我最害怕同事问起过往,尤其害怕他们问我,为什么转行?每次聊起来,我都用就业形势不好搪塞过去。对这份工作,谈不上讨厌,有时候,反而很享受半夜打灰的感觉。唯一让我担心的,是项目工期太短,老是害怕工程结束后,分到条件不好的项目去。
干了半年,为了能稳定一点,开始利用轮休,参加各种公务员招考,但因为只能考三不限,准备也不充足,所以大都无缘面试。但后来报了军队文职,竟然意外过了笔试面试,但政审时,却查出来一项交通违章:无证驾驶摩托车。但以我家里的条件,怎么可能会有摩托车,所以明知道是替别人背了锅,但却无法自证清白,政审也因此没过。进入社会后,第一次觉得如此无力。
虽然后来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又参加了二十多场考试,同样都无缘面试。但后来,碰上了西部某县城的人才引进,也顺利通过了考核。但入职干了俩月,需要签协议时,我才开始后悔,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还有五年服务期的规定,招考公告里,也从没提过服务期。所以后来,没签服务协议,又经过了一番拉锯,最终离开了那里。
分享人感悟:如今待业在家,还是决定认真准备一下、继续考公,28岁的年龄,已经不允许我再试错了,而我现在,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最后,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像我一样的农村大学生,提供一些警示,也希望每个小镇做题家,都能被温柔以待,更希望有经验的前辈,能给我一些建议。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