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选择,繁华大都市和老家小县城,你会选择哪一个?本期分享人,便选择了后者,毕业后便回到了老家,一待就是12年。接下来,我将以他的口吻,讲述他的故事。
我今年35岁,在老家小县城,当了12年小科员,家里年收入加起来,也不过十二、三万。但我却非常知足,因为这里,有陪我历经风雨的爱人,有下班后奔向我的女儿,一家三口漫步林荫,是我最珍惜的时刻。
1988年,我出生在中部地区一个小县城,父亲二婚娶了母亲,然后生下了我,家里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从小到大,我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成绩平平,爱好贫乏,才艺全无,在老师眼中不突出,在同学中间无关注。高考时,勉强考上了一所三本学院,读了父亲给我选择的中药学专业。然后,浑浑噩噩地过完了大学四年。
2010年毕业后,做过药店店员、理疗师、医药销售、药厂QA,在外面晃悠了大半年,一直都找不到方向。年底时,根本没脸回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外面过年。除夕那天,独自待在出租屋里,听着外面的烟花鞭炮,不由开始觉得心慌,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但并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又跟母亲吵得不可开交。
母亲性格强势,自我出生以来,家里就矛盾重重。但她也是最爱我的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将我放在第一位,不肯给我增加一丝负担。那天之后,为了离母亲近一点,我选择回到老家,开始备考老家的公务员。但受限于专业,只能考不限专业的乡镇公务员,所幸最后勉强上岸。但那里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轻松,反而有数不尽的加班和应酬。
刚开始,也曾幻想过能被哪个领导看上,然后调到县里当个小科员,每天能按时上下班就满足了。可惜天不遂人愿,眼看着同期来的人,陆续调去了县市,或是考到了外地,只有我在乡镇,一待就是两年多。对那时的我来说,乡镇是闭塞、冷清、孤独的,与村落的孤灯残影相比,我更喜欢闹市的车水马龙。
然而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女孩,无论我做什么,她都陪着我。我下班回来时,她会像个孩子一样,笑着扑到我的怀里,笑声直入心脾。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有个等你回家的人,可以如此美好。人生第一次,觉得肩头多了一份责任。相恋两年后,我们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婚姻。结婚前一天,我兴奋地整夜睡不着觉,我能预料到未来的样子,却又充满了期待。
结婚后,终于抓住一次机会,调入了县里一个核心部门。但我却并不喜欢这种、充满竞争性的工作氛围,我不喜欢社交,对逢迎有着发自内心的恐惧。我讨厌被条条框框束缚,却又没有勇气抗争。无论是考评提拔,还是走形式的相互评分,都让我身心俱疲,茫然不知所措。所幸,我一直都很有自知之明,提不提拔无所谓,只想下班就回家,老老实实干了四年。
然而,人生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跟你开起命运的玩笑。本打算熬个几年后,去乡镇谋个副科职位,然后继续熬日子的我,却心血来潮地,跟新来的年轻人一起,报了市里的遴选。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一天加班后的晚上,母亲独自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那时,父亲正身陷囹圄,妻子也刚刚生产,为了不吵到患有脑梗的母亲,带着孩子在娘家坐月子。
那天晚上,我敲响了每一个邻居的门,痛哭着寻求帮助,但我却再也唤不醒那个最爱我的人。那天晚上,每一分每一秒的经历,至今仍刀刻斧凿般、印在我的脑海里,也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葬礼上,我抱着妻子痛哭不止,也根本没心思再参加什么遴选,妻子跟我一起哭,说母亲肯定也希望你考的。
后来,我终究还是考了,虽然只是一个市直部门的二级单位,但这一次,我知道以后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了。这就是我的前35年,没有壮志凌云,没有功成名就。我的经历,就像这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普通地不能再普通。所幸,遇到了另一颗相濡以沫的灵魂,足以守望相助、共度余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