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也ok~
先插一句话,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加星标,有可能收不到推送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大家好,我是小游。
我相信点进来的大家都是聪明人,因此,解释清这件事情就格外重要。
聪明人的局限是什么?聪明人都会受到愤世嫉俗的诱惑。一方面是劣币驱逐良币,一方面是知识的诅咒(认为自己所理解的别人也都理解,引起交谈的巨大障碍)。这都造成了难以正确对现实估计。对所发生的事情的错误的归因,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的巨大偏差。
管仲绝顶聪明,他和齐桓公可不是什么忠君能臣的故事,是全程带齐桓公躺赢的故事。但是在他死时却说,知臣莫若君,无人能接他的班。后来齐桓公被自己宠爱的厨子困死于宫殿,儿子们相继继位。在内耗中难以抑制地让国家走向衰頽。
是管仲成就了齐国吗?不是。管仲说,在如此纷乱的时局中只有成为霸主才能独善其身。齐桓公却说,我胸无大志,能够保全本国过平静的日子就好了。此二人眼界差异明显,但都不是决定因素。管仲顾得了一生的短暂光阴,但并不致力于解决制度问题。所以从短期看获得了称霸的结果,从长期看仍然昙花一现。
所以聪明人的局限有两点:1.认为所得皆是人为,并且是己为。忽略了实力以外的东西。2.永远受愤世嫉俗的诱惑,被乌合之众所困扰甚至驱逐。
如何解决?
1.是团结,是获得乌合之众的支持,不是获得同类的惺惺相惜。
2.是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做好更加曲折的预期。
我相信到这一步,持叔本华老师那种观点的朋友们必会认为这样舍本逐末。
但我要讲另一些人,一些政治家。
一个人的力量想要壮大,一件体量很大的事情想完成,离不开很多人力量的加持。这是必然选择,只能拥抱,因为谁掌握了团结,谁就掌握了胜利。
我们普遍认为,政治家必备技能是演讲能力,这往往是贬义。但对于他们本身的政治目的而言,这个所谓的讲故事的能力最为关键。
比如雅各宾派的领袖马拉(详见油画《马拉之死》)。办报刊笔杆子起家,一天两期为底层群众说话——当然也是为了煽动群众的破坏力。但是在短短一年后就改变了观点,抛弃了原先标榜的自由平等而提倡专制独裁。更在掌权以后成为了恐怖的制造者和名副其实的刽子手,当然后来被正义勇敢的少女科黛刺杀。
他掌权之迅速,就在于使用了这种方法。
将本国的民族精神和情绪最大规模的调动起来作为坚强的精神武器、同时增加的拥护者能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直至走到权力核心——靠的就是获取最多的群众的支持。
饱满的情绪,占据主导的谈话,明确的明天的预期,显示自己的威严和决心...
这样的领袖太多了,甚至无需对号入座。换作更朴实的表达,“关心粮食和生产问题”。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实中有些人的正确观点不是一下子就能占据主动。比如教员在很久很久都经历过极强的打压——并不是说他写了毛选就一直作为军师甚至领导核心,他只是在发表观点。甚至发表的令上级党组织不满意了,撤职信就会在路上。
因为一个人的观点越卓越,一方面代表着自身能力强会吸引别人支持自己,另一方面也一定会面临反对势力的反扑。
这种反扑会越来越强,一些正确事情的扼杀往往就由于反面势力过强。
这个时候短暂蛰伏保存实力就格外重要。
我们往往敬佩铁腕和雷厉风行的人,但他们只是聪明人的一种,并且一定会受到局限性的限制。
能遏制这种局限性的就只有容忍与团结。除了前文提到的获取最大范围的精神支持,更重要的是,自信与容忍的结合。
比如这其中有一种更为现实并且更厉害的人,那就是在尚未处于权力中心时,处于复杂危险的矛盾漩涡时,明修栈道掩人耳目,暗度陈仓斡旋其中。
认识到打压和路途的曲折是常态,而不是认为一切都要为自己让路。
够现实,获取更多人的支持,这样的政治智慧才能够帮助那些聪明人化解局限。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不必赞赏,心领啦大家~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