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也ok~
先插一句话,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加星标,有可能收不到推送
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如同用你自己的观点看事情一样,并要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人性的弱点》
大家好,我是小游。
“世界上最高超的智慧,是政治智慧。”我始终记得我老师的这句话。
从《毛选》里的军事和外交,到思想路线和组织建设,这些都为平时的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比如教员本人就很善于获取别人的支持使自身强大,这个别人中甚至包括很多反对者。
我对于这种操作非常向往,所以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找到并且只解决主要矛盾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是带有全局性的,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局部的,对全局无意义的一着。
任何人都应该把自己注意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也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该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如何做到?
感性理性,绝对相对,理论实践,整体部分,表面本质,强弱,主次,经验教条,行动思想。
这些词是什么?是对立与联系。也就是矛盾分析法。我们需要尝试:1.把问题切成很多面(用几个不同的角度观察)2.对比每一面中的特性3.对比出最大的特性,就能找出主要矛盾/突破口
二、强弱规律
扭转局面的“势”,以少胜多、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战役,都是先以自己的局部优势和主动向敌人的局部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本占优势和主动的敌人则反而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将其很好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
注意: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员和其他人很不同的一点,他不会只看结果,而是要看人的主观驱动程度(所以他常常要以弱胜强),并且把总结结果看得更重要。
因为有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对客观规律的观察,才能完善作战方法这一整个系统,将本次的规律应用于下次。他是长期主义者和全局观察者。
所以以弱胜强是针对长期而言的,之所以实现这种力量转化,是由于一个个小胜利累积所造成的。生活中的小事或任务不妨当做一个个关键节点,在这些节点上则要利用正确的规律:“以强打弱”。
在特定领域做自己擅长的有把握的事情,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而不是相信以小博大的取巧,通过这些关键节点的胜利,才能带动整体越来越强。
三、利用他人的矛盾来获取自己的支持
一个事物,一个利益集团,一堆反对者,他们再强大也仍然有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他们的自身矛盾,比如他们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
在这种情况下,就给了另一拨人利用这些矛盾的机会。
比如,和这些利益集体中的个人取得联系,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利益才留在这里; 了解那些被边缘化的准备跳槽的人,是为了什么才要离开。
所以对这些人采取争取或拉拢的方式,以个人为单位是接近这个团队的好办法,也是借助他们表达自己诉求的好办法。
四、又斗争又联合的争取他人支持
如果要获取别人的支持,甚至反对者的支持,就要转回头建设自己的支持者圈:
强弱问题一方面是力量对比,另一方面就是利益问题。如果一个团队利益诉求高度一致,往往就会很强。
但是实际的状态是,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离心力,只是由于那些暂时不能离开的理由才聚合在了一起。
所以,人与人的合作和支持也有很多种形式,因为满足了别人的某一个利益,点对点的实现了支持与合作;而不要求整个人,或者认可自己的方向。
根据不同人的特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团结几位,争取几位,孤立几位。
但以上这些都是要拉拢的对象,即便他们有缺点,甚至动摇或怀疑。
比如教员说“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做法是把某个人分成两面,既要看到他有利于合作的一面,又要看到他的不足。
现实是某些人不仅不认同你、保持怀疑,甚至暗中破坏的情况也是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也要用两面的方式来对他。认可并利用他好的一面,规避掉他坏的一面。
按照往常的态度是放弃这样的人,但在《毛选》的视角下不是这样。
教员用这种交友方式,将很多曾经疯狂打压他的敌对人士都转换成了坚实的支持者。
政治的本质就是“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如果我们能利用这种政治智慧,一定会有不寻常的收获。
五、保持独立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这个太重要了。
在和人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患得患失——认为我们付出了就要获得回报,认为我们真诚就不可以接受背叛,认为支持者就应该支持本人的全部。
为了达到这个不切实际的目的,反思内耗,甚至想“如果对别人再好一点,就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了吧?”。
这一点上,如果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或者超过了一个度,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比如与人好处就会面临边界递减效应,还会助长别人的任意索取;
毫无保留或者原则不仅不利于谈判,也不利于任何一段亲密关系,因为人与人的长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吸引力法则”,而不是退让和迎合;
实际上提出请求和适当地麻烦别人被多次证明有利于彼此的关系促进。
“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来孤立那些好战分子。在这个方针之下,谈判中该让的就让,该坚持的必须坚持,这样就达到联合多数、孤立少数的目的。”
和人交往联系,最重要的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和诉求来顺利展开,不要求对方绝对忠诚或者坚定,因为我们获取他帮助的途径往往只是几个点。
维系好了利益平衡,就可以获取长久稳定的关系。这件事和感情有关,但这绝对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起支配地位的,是满足对方的利益,是自己的能力卓越。
所以,为了协商,必要的不涉及关键的妥协是可以的; 但有些东西不可以谈,就要指明。
因为同样的,和别人建立关系,也从来不是靠妥协和让利达成的。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