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希腊语vs拉丁语
上期说到,罗马帝国征服希腊后,接过了希腊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西方的新霸主。
不过,罗马其实并没有完全征服希腊,至少在文化上,罗马是远远落后的,希腊依然是西方的文化中心,连当时最流行的文学作品都要用希腊文来写,拉丁文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按说这对罗马也没什么,毕竟希腊已经失败了嘛,整个希腊都臣服了,所以希腊的就是罗马的,至于分的那么清吗?
1、语言不是小事儿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件事。
就以语言为例,表面上看语言只是一堆符号,但其背后必须有文化做支撑,没有文化的加持,那这一堆符号就毫无意义,谁也看不懂。
也就是说,语言的差异代表着文化的差异,语言能不能互相代替,取决于背后的文化是否互通,那罗马与希腊的文化互通吗?
这就要先弄清到底什么是“文化”了。
文化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可到底什么是“有文化”呢,是历史长?素质高?还是实力强?
这些都是,但它们并非文化的本质,文化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意义。
这意味着文化不是通用的,它很难迁移。我们还以语言为例,来说明文化的这种特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就是“生长”出来的,所以它也应该很难迁移。而对于这一点,中国有位古人恐怕最能体会,那就是元朝的开国之君——忽必烈。
元朝是外族政权,他们虽然征服了汉人,但汉人毕竟太多了,实在难以统治,于是,忽必烈就想以语言做突破口,来同化汉人。
这听起来有些自不量力,因为蒙古人太少了,哪有少数同化多数的呢?
忽必烈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简单行事,粗暴的让汉人说蒙古语。
其实,如果他真强行这么做了也没有用,因为蒙古语不仅使用的人少,而且发音不准,词汇量又少,是种非常落后的语言,汉人根本看不上。
这一点就与罗马人的处境非常相似了,当时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文,比起成熟的希腊文,拉丁语的词汇量就太少了,根本表达不了复杂的含义,因此远远落后于希腊文。
而与罗马人相比,蒙古人的处境更糟糕,因为他们还要依赖另一种语言——吐蕃语。这是因为蒙古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经文都是用吐蕃文写的,所以还要使用吐蕃文。
这样一来,三种文字互相翻译就十分麻烦。
既然如此,忽必烈干脆想,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代替以上三种,这样不仅能一劳永逸,彻底解决翻译问题,还能降低汉人的抵触情绪,毕竟新语言不属于任何民族嘛。
于是,他便委托国师八思巴做这件事,那他能做成吗?
2、天纵英才
八思巴天纵英才,还真创造了这样一种语言,能够统合汉语、吐蕃语、蒙古文语,相当于当时的“世界语”,被称为“八思巴语”。
客观的说,八思巴语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至少发音精准,比原来的蒙古语强太多了,于是便并被强行指定为官方语言。
但这却并没有让八思巴语流行开,即便是在蒙古人中间,大家还是会使用古蒙古语,那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八思巴语并没有独立的含义,只有对汉语和吐蕃语的翻译,于是,人们读八思巴语时,在头脑里必须翻译成它背后的语言,才能知道什么含义。
因此,这样的语言没有灵魂,根本无法使用,那八思巴为何没有赋予八思巴语含义呢?
3、非不愿,实不能
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
八思巴其实算是成功了一半,至少他创造的八思巴文还是很成功的,但八思巴语就很难推广了,那为何会这样呢?
我们常将语言文字混为一谈,但其实,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两者不是一回事。
人要说话就得有语言,因此,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就不是必须品了,目前,世界上还在使用的语言超过6000种,但其中有文字的只有930种,也就占15%而已。
这是因为语音是更方便的工具 ,任何人都能用它轻松表达含义。而这也意味着,语言无需谁来创造,而是千百年来大家不断使用,不断积累的结果,没有捷径。
相较而言,文字只是装饰,“可有可无”。
可对八思巴来说,他不仅要创造文字,还要创造一种新的语言,这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因为文字还好办,而对于语言,就算官方强制,大家短时间内也学不会,所以也就没办法积累意义。
八思巴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只能专注于语音,至于语音代表的含义,他只好“移花接木”,嫁接到汉语和吐蕃语上,成了这两套语言的另一种发音,完全是个“陪嫁的丫头”。
现在罗马人也面临这种困境,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语,它倒不至于像八思巴语那么惨,连意义都没有。但比起希腊语,它们的意义少得可怜,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
不过,这能有多大关系呢?貌似如果不讨论哲学问题,只用于日常生活的话,那么语言也无需那么复杂嘛,至于杞人忧天,把语言问题想得这么严重吗?
4、形势所迫
其实,如果罗马只偏安一隅,还是台伯河上的小村子,那自然不成问题。甚至他们直接放弃拉丁语,都改说希腊语也无所谓。
事实上,很多被征服者都是这个命运,时间一长,都要说人家的语言。不过,罗马不是被征服者,而是征服者呀,岂能说对方的语言?
而他征服了那么多地方,他们原先都有自己的语言,所以也不能都改说希腊语呀,那样岂不是太便宜希腊了?
这时候只能推行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拉丁语。于是,拉丁语就不能太落后了,否则被征服的地方就没法儿改,即便罗马强制推行也没用。
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有多发达,生活就有多复杂。如果突然改说简单的语言,很多生活场都无法表达,那不就乱套了嘛。
而这也意味着,所谓文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高大上”,它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无数人的点滴生活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某种文化,所以只要文化不变,那寄生在它身上的语言就很难改变。
那你说不改不行吗?就让罗马人说拉丁语,让希腊人继续说希腊语呗?
当然不行,因为这样会撕裂国家,最后就会变成一个罗马国、一个希腊国。
大家别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事实上,由于拉丁语始终无法超越希腊语,因此,当东西罗马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就成了“希腊国”,于是,东西罗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来大,此后再也没有愈合。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下罗马人并不认为后果会这样严重,为什么呢?
5、结语
因为文化会“伪装”,它不会直接动手撕裂国家,而是会借助政治的力量动手,所以表面上看,是政治撕裂了国家。
至于文化分裂,那好像是分裂的后果,而非原因。
但其实,文化才是分裂的根本原因,政治反倒只是表象,对于这一点,让我们慢慢看罗马帝国后来的命运,大家自然也就有答案了。
那罗马帝国后来怎样了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