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 什么制度都不灵


关键字:贵族vs共和,商人vs寡头,人民vs民主
上期说到,恺撒死后,罗马爆发了内乱,十年间,罗马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因此,屋大维上台后,就必须尽快建立新秩序,结束罗马混乱的局面,还社会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那得建立怎样的秩序呢?
1、贵族vs共和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旧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罗马的旧秩序是由贵族领导的共和制度,而把贵族与共和绑定在一起,通常只适合一种社会,那就是小国寡民的军事城邦。
贵族讲世袭、看血统,这些都只适合阶级固化的稳定社会,而要想维持这种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发展,而且越早停止越好,最好能停在城邦阶段,因为那时还是熟人社会,人们更认同身份地位的作用。
但问题是,罗马城四面环敌,必须时刻备战,因此总是动荡不安,而战争最适合采用共和体制。
因为共和制既能把军事指挥权收拢到一小戳精英手里,又能调动广大的平民力量,这简直就是为战争量身打造的制度。
事实上,罗马早年虽然十分艰难,但却一直非常顽强,即便罗马城破,被敌人付之一炬,贵族元老们也没有投降,这其中,共和制就功不可没。
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冷静思考,那投降未必不好,但如果是一群人决策,那谁也不愿意背负骂名,率先提议投降。
不过,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总是把贵族与共和放在一起讲,仿佛贵族制与共和制是一回事。
但实际上,两者非但不是一回事,而且还存在矛盾,他俩一方求稳,一方求战,这样一来,社会便会被不断撕扯。
那撕扯的结果如何呢?
2、胜利之后
答案似乎有两个,要么贵族胜出,社会停滞;要么共和胜出,社会扩张。
而从结果上看,罗马显然是后者,他在夹缝中挣扎,不断反抗,不断扩张,最后成长为了庞然巨兽。
事实上,后来罗马帝国庞大的版图,基本上都是在共和时期打下的,由此也能看出共和制度旺盛的生命力。
可一个文明不可能无限扩张,因为地盘儿变大后,过去成功的基础,就会成为未来失败的要素。
以前,罗马人少地小,人人都是战士,处处都是战场,战争就是一切,所以罗马与共和制是完美契合的。
可罗马变大后,就不需要人人打仗了,肯定有人要永久离开战场,并转战到生产生活中。
同时,战场范围也变了,毕竟前方战士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让后方亲友能安居乐业,所以战场被“驱赶”到了边境,而庞大的中腹便远离了战火。
那不再打仗的人,与不再打仗的地方要怎么办呢?他们还能用共和制管理吗?
3、商人vs寡头
显然不能了。
没有战火的地方就得经济挂帅,而财富是有聚集效应的,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于是,以财富多寡为基础的寡头制应运而生。
商人是最善于创造财富的,因此,他们天生青睐寡头制。于是,从马略开始,商人势力便引领罗马改革,并逐渐成把罗马变成了寡头制。
但就像贵族不等于共和一样,商人也不等于寡头。
其实,任何社会力量都能与寡头制结合,只要是少数人领导多数人,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寡头的。
不过,共和国后期,罗马确实由商人领导了,但他们的统治似乎非常糟糕,罗马一直内斗,从马略与苏拉的相互屠杀,到庞培与恺撒的多年对峙,罗马出现了接连不断的内战。
罗马人虽然好战,但他们喜欢的是对外扩张,掠夺资源,而非内战,可商人领导的寡头社会,显然无法为罗马提供安定团结的局面。
于是,罗马平民登上了历史舞台,想要直接治理国家,那人民大众能管理好罗马吗?
4、人民vs民主
人民管理国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管理,一种委托管理。
直接管理就得采用民主制,人手一票,用投票的方式决策。
在古代社会里,希腊雅典将这种制度发挥到了极致,但实践证明,那是场极其失败的政治实验。
民主制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其内在的缺陷,事实上,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有无法弥补的缺陷。
民主制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在古代社会,没有适合这种制度的应用场景。
其实,用投票的方式做决策,本质上就是在依据每个人的愿望做决策,而人们所投的每一票,就代表了他的愿望。
因此,无论投票结果看上去多么公平,但它依然只是愿望而已,而真实的社会中,有哪个场景,是靠人的愿望来支配运行的呢?
一个也没有。
而我们对比一下现实中存在的共和制与寡头制,它们就有应用场景。
比如,战争就是共和制的应用场景,因为战争既要靠精英的群策群力,又要靠人民的团结一致,而共和制正好能兼顾这两点。
再比如,商业就是寡头制的应用场景,因为财富具有“马太效应”,会自然聚集到少数人手里,而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可人的愿望能用在什么场景呢?
什么也不适合,至少在古代没有适合的场景。因为真实的世界往往都是事与愿违的,更何况好心还总是办坏事儿,所以用愿望构建的制度,其实是无根之萍。
而如果硬要为它创造个舞台,那就请看看希腊雅典,人们虽然会惊叹于他创造的辉煌,但后来却没有任何社会愿意效法。
那你说我们不搞民主,不搞直接管理不行吗?不是还有一种形式,也就是委托管理吗,它能解决罗马的问题吗?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