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共治、共和、帝制
上期说到,罗马共和国的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简称SPQR。
普通人要在人民议会开会,而元老们在元老院开会,因此,元老不是人民,人民也不是元老。
那罗马人为什么要费力弄出两套系统呢?
1、贵族的由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根溯源,看看它们都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说元老院,他并不是到了共和时期才出现的,而是早在罗马王政时代就有了的。
最开始,国王从各部落里选出了100人,协助他管理罗马,这些人就好像是今天的国家智库,为国王出谋划策。
既然是为国王服务,那当然都得是德高望重的人,因此,人们也称他们为“父老”。
他们虽然地位尊崇,但并不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亲自下地种田,只食粗茶淡饭还干劲儿十足,穿的也是自家纺织的粗布麻衣。
因此,平民打心眼儿里羡慕他们,即便与他们作对时,也不减其敬意。
而所有这些复杂的情感汇集成一个名词,就是classicus,意为“最高阶级”,这也是罗马贵族的由来。
不过,元老院虽然只是“顾问团”,但他们的隐形权力却一点也不小,因为国王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
按说国王本可以独揽大权的,那他为何要找一帮人来分自己的权呢?
2、集权
这个问题历史学是不会给你答案的,它的答案在人类学。
部落发展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采集狩猎时代和农耕时代。它们是有先后顺序的,狩猎在先,农耕在后。
以狩猎为生的部落,人人都是猎手,大家很平等,而且肉类不易保存,打回来就得吃掉,没有剩余,所以也就没有特权阶层。
可到了农耕时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农作物便于储藏,而且也必须留一些,否则来年就没有种子了。
而有了剩余的粮食,就能养活宗教、文化、政治、军事等人才了,于是,人和人之间就不再平等了,等级制开始发展。
罗马王政时期,正是他们走出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的门槛儿,这时,部落首领开始集权,于是,他们就升级成了国王。
不过,此时的等级差距还不大,因此,国王还不能太过集权,那这个度怎么把握呢?
3、分权
就是建立元老院,与大家共治,因此,“共治”是王政时代最大的特色。
那共治与后来的“共和”,以及“帝制”有什么区别呢?
与帝制的区别很简单,那就是看国王是否世袭。
罗马王政时代,国王是由人民选出来的,老国王死后,人民会重新选举国王,所以叫共治。
而帝国时代的国王不是选举的,而是子承父业,帝国是皇帝一家的。
至于“共治”与“共和”之间的区别,我们就得好好儿琢磨一下了。
表面上看,共治与共和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国王能不能连任。
共治时期的国王可以连任,而共和时期不能,得一年一选、一年一换。
其实,不能连任的国王那还算什么国王呀,所以罗马共和时期,他们就被称为“执政官”了。
而这个小小的区别,就让罗马的大权,从国王手里,转移到了元老院手里,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4、利益集团
上面说了,王政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共治”,那国王是与谁共治呢,是与元老院吗?
不全是。
国王虽然很尊重元老院的意见,但元老们也只有建议权,至于才不采纳,最终还是由国王决定的,因此,元老只是个“虚职”。
真正与国王共治的,是罗马的“人民议会”,因为议会有表决权,投票通过后,国王的决定才能生效。
当然,在王政时期,国王的权力依然是最大的,这是因为罗马处在四站之地,需要一位最高军事首领来指挥作战,抵御外敌。
这个角色由国王来扮演就再合适不过了,而打仗期间,国家的一切资源当然要归国王一人调配。
不过,除了打仗,国内还会有民政事务要处理,而这些就不能只听国王一人的了,还得听利益集团的。
那谁能代表利益集团呢?是元老院吗?
5、谁能代表人民?
元老院只是个“顾问团”,他们顶多代表贵族的利益,还不足以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早期的利益集团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这样的大部落有3个:拉丁人、萨宾人、伊特鲁利亚人。
罗马城里基本都是这三个部落的人,所以他们就将每个部落划分成10个区,3个部落加起来就有30个区,每个区分配1个投票权。
于是,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管理机构——区议会,罗马人民通过这个议会,就实现了与国王“共治”的局面。
而这30个部落区就被称为“罗马人民”。也就是说,最早的“人民”不是指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只有在这个群体里,才是人民的一员。
我们看到,这时候的元老还都是人民的一员,而“元老”的身份,更像是他们在国王那里的兼职。
因为元老院只能给国王提建议,国王接受建议后,会召开区议会,然后由区议会投票表决。
这时候,元老就会回到各自的部落,参与正常的议会表决,那他们当然就是人民的一员了。
可为何到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要把元老从人民中“踢出去”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