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骑兵为王
上期说到,瓦勒良皇帝被俘后,罗马帝国便状况频发,比如北方军团出现内讧,波斯图穆斯误杀了新皇帝加里恩努斯的儿子,闯了大祸,那怎么办呢?
1、蠢蠢欲动
波斯图穆斯倒也没有慌乱,因为此时罗马混乱不堪,有枪就有权,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立为王,脱离了中央政府,成立了“高卢帝国”。
加里恩努斯也确实拿他没办法,于是只能默认了这一政权,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各地实权将领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比如,当时东方局势糜烂,而加里恩努斯无暇东顾,只能委托地方将领全权处置,为此,他加封奥登纳图斯为“东方司令”这一特殊称号,坐镇东方重镇帕米拉。
而获此受封后,奥登纳图斯其实就与加里恩努斯平起平坐了,于是,虽然表面上奥登纳图斯还是尊奉加里恩努斯为皇帝,但东方的帕米拉却成为了罗马的“同盟国”,也等于是独立了。
至于其它大大小小的叛乱,那就更多了,而加里恩努斯能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统治8年的时间,其实殊为难得。
那他到底是如何支撑下来的呢?
2、“大有大的难处”
加里恩努斯做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改革。
他认识到,罗马当下的叛乱都是地方将领引起的,而为了对付蛮族入侵,却只能依靠他们,所以才使他们能够拥兵自重,挑战中央权力。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加强中央的军事力量,最好能替代地方部队,成为平定边患的主力。
按说罗马人原本就是这样做的,最早,罗马的主力部队就是中央军,地方部队只能打配合,从装备到兵员素质,都无法与中央军媲美,可为何这一传统会消失,变成地方压制中央的局面了呢?
因为罗马太大了,所以如果还要用中央军做主力,就会面临两种情况:
一是中央军留在中央,哪里有叛乱派去哪里。
这是罗马人早年的做法,当年他们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就是这么做的,但问题是,现在罗马都统一地中海了,再从中央派兵时间就太长了,肯定不合适。
那就只能采取另一种方案,将中央军留在地方驻守。
罗马最鼎盛的时候,这样的驻军多达27支,每支军团满编6000人,这样算来,驻守边疆的军队就超过了15万人,这对罗马财政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不过,财政负担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都可以摊派到地方财政,而最大的问题是驻防地点,它们全都分布在莱茵河、多瑙河和东部三大边境区域,离中央都太远了,那怎么换防呢?
3、两难困境
首先,不换防肯定不行,那不就成“发配边疆”了吗?要知道,这些兵都是罗马公民,军官更是罗马贵族,怎么可能一辈子都留在这穷乡僻壤之地呢?
更何况,要真是强行把他们留在当地,那久而久之,这些中央兵也就融入了地方,成为了“地方兵”,所以肯定得换防。
但换防也有问题,新兵对驻防地形肯定不熟,于是就会削弱战力,而这一点绝不可小觑,因为罗马人就因此吃过大亏。
公元9年,罗马军与日耳曼人爆发“条顿堡森林战役”,罗马人就是因为地形不熟,才败给了蛮族,一下子损失了3个整编军团。要知道,那时可是屋大维当政,正是罗马帝国蒸蒸日上的时候。
因此,换防也不是好办法。
后来,罗马人被迫采用了地方部队驻防的办法,于是,地方部队拥兵自重,到加里恩努斯上台时,高卢和帕米拉都出了问题。
而这就是他遇到的两难局面:换防也不行,不换防也不行。
那怎么办呢?
4、“步兵神话”
加里恩努斯想到的办法是建立纯骑兵部队。
这是罗马从来没有过的,罗马的军队以步兵为主,他们战无不胜,被视为“步兵神话”。
至于骑兵,一开始只有指挥官骑马,但却没有骑兵兵种,所以后来“骑兵”就成了一种身份,是一种低级贵族的身份,地位在元老院之下,平民之上。
从这里我们就能琢磨出一些味道了,那就是,罗马的兵种与士兵的身份有关。
罗马最开始并没有职业军队,所有士兵都是普通公民,他们平时要种地,战时临时征兵,连口粮和军械都要自备,更没有军饷,完全是义务当兵、保家卫国。
可以想见,普通平民能凑齐一身武器铠甲就不错了,至于战马就别想了,毕竟他们是农民,平时可养不起战马。
因此,罗马军只能搞步战,而他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精进战术,靠严格的纪律和锋利的武器,尽量发挥步兵优势,最后倒也弄出些名堂,真的就靠纯步兵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不过,后来罗马军里还是加入了骑兵,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5、骑兵为王
因为他们败给了汉尼拔的骑兵。
汉尼拔是迦太基名将,手下有大量骑兵,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汉尼拔利用骑兵的高机动、高灵活性,绕到步兵背后包抄,痛击了罗马步兵。
而在著名的坎尼会战中,汉尼拔更是凭借骑兵优势,以少胜多,全歼罗马7万人大军,罗马差点儿亡国灭种。
之后,罗马人痛定思痛,开始发展骑兵,并在随后的反击中击败了迦太基人。不过,此时罗马的骑兵依然只是辅助兵种,布置在步兵两翼,虽能起到保护作用,也能伺机绕到敌军背后夹击,但整体上,罗马还是以步兵为主。
而加里恩努斯的改革就很彻底了,他打算打造一支纯骑兵部队,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及时驰援边境,这样就能摆脱地方钳制,用中央兵抵御边患了。
加里恩努斯的想法听起来不错,但罗马并没有这种经验,那他的改革能成功吗?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