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塞维鲁 | 年仅13岁的罗马皇帝


关键字:垂帘听政
上期说到,埃拉伽巴路斯当上罗马皇帝后,开始胡作非为,搞得他的外祖母玛伊莎都不能好好儿的“垂帘听政”了,这让玛伊莎非常失望,那怎么办呢?
1、“又见”禁卫军
那就换人呗。
玛伊莎其实有两个外孙子,埃拉伽巴路斯是大女儿生的,但她还有个外孙子,叫亚历山大·塞维鲁,是小女儿生的。

两个外孙子其实都不大,埃拉伽巴路斯上台时只有15岁,而亚历山大更小,当时只有10岁,所以玛伊莎才扶植了埃拉伽巴路斯。
可没想到埃拉伽巴路斯太让人失望,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玛伊莎便打算换人,扶植小外孙亚历山大。于是,她便要求埃拉伽巴路斯封亚历山大当副皇帝,而在罗马,副皇帝就是储君,相当于我们的“皇太子”。
这让埃拉伽巴路斯非常忌惮,所以他虽然屈从了外祖母,但此后却不遗余力的打压这个小表弟,可没想到,这种行为却惹怒了禁卫军,于是禁卫军便杀了埃拉伽巴路斯,扶植亚历山大上位。
按说禁卫军应该站在正皇帝这一边,可为什么会力挺副皇帝呢?尤其是,埃拉伽巴路斯上台后极力拉拢军队,深得军队青睐,怎么还会被禁卫军抛弃呢?
2、矮子里拔将军
因为不同的军队利益诉求是不同的。
埃拉伽巴路斯可以拉拢地方边军,但却很难拉拢禁卫军,因为禁卫军多是由罗马贵族担任,而埃拉伽巴路斯是叙利亚人,所以禁卫军根本瞧不起这个“外地人”。
但这似乎也说不通,因为他们扶持的亚历山大是埃拉伽巴路斯的表弟,也是叙利亚人,也不是“自己人”呀?
其实,这两个人禁卫军都看不上,只不过埃拉伽巴路斯上台后倒行逆施,甚至无视罗马传统,去崇拜东方的神祇,得罪了罗马城的禁卫军,所以他们才转而支持亚历山大的。
可亚历山大上台后,禁卫军更看不上他,因为他的年龄太小,上台时只有13岁,这样一个“毛孩子”能做啥事儿?还不是玛伊莎说啥他听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亚历山大在位13年,事事都要听母亲和外祖母的,最开始是听外祖母的,外祖母去世后就听母亲的,即便后来成年了还是如此,完全就是个“妈宝男”。
那既然如此,禁卫军为什么还会扶他上位,并且容忍了他13年呢?
3、树欲静而风不止
因为这正是禁卫军想要的皇帝:听话——听禁卫军的话、远离边军,所以亚历山大上台后始终不敢拉拢军队,并且减掉了埃拉伽巴路斯时期增加的军费。
这让边军极为不满,但却是禁卫军最想看到的,因为他得罪了边军,就更要依赖禁卫军了。
当然,这样做也得到了罗马人民的欢迎,毕竟减少军费开支后,罗马的经济压力就大幅减轻了。因此,历史上对亚历山大都是大加赞扬,并与埃拉伽巴路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称其为和善、充满美德、公正和受人爱戴的统治者。
那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帝下场如何呢?
如果罗马永远不打仗,那亚历山大说不定真会成为一代明君。而亚历山大在位时,也确实在极力避免战争,没办法,他是真不敢打呀,因为一旦打仗,那就得依靠边军了,禁卫军这帮“少爷羔子”可打不了。
但此时边军早已恨透了他,说不定到时调转枪头,第一个就把他干掉,然后废帝另立了,所以亚历山大不敢打仗。
可“树欲静却风不止”,他不打,别人却未必会放过他,其中有两个敌人是一定会来挑衅的,那就是波斯人和日耳曼人。
他们一个在东方,一个在北方,是罗马的冤家老对头。
其中,波斯对罗马人是恨之入骨。因为罗马人多次攻破他们的都城,虽然占领不久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撤军,但每一次对波斯经济的破坏都是巨大的,所以在波斯人眼里,罗马人就是“癞蛤蟆”,咬不死人却膈应人。
而公元224年,波斯第二帝国——帕提亚帝国在罗马人的连番折腾下终于亡国,不过,波斯可没有就此没落,而是原地崛起了波斯第三帝国——萨珊王朝。
7年后,也就是公元231年,波斯人进犯罗马东境,罗马人不得不应战,双方打了两年,不分胜负,但也都筋疲力尽,谁也打不动了,于是公元233年,亚历山大班师回朝,算是应付了过去。
而另一个敌人日耳曼人就更难办了,因为他们生活在苦寒之地,就像是我们的北方草原部落,隔三差五就要南下劫掠一番,十分难缠。
果然,他们趁波斯人攻打罗马之际进犯北境。
而此时罗马为了对付波斯人,不得不抽调北线兵力去东方参战,于是北线兵力空虚,日耳曼人顺利南下劫掠,那亚历山大该怎么办呢?
4、临阵倒戈
还能怎么办,硬着头皮打呗。
公元233年,亚历山大刚刚结束波斯战争,就又得赶赴日耳曼战场。不过,罗马人刚刚经历波斯大战,实在是打不动了,于是亚历山大便打算贿赂日耳曼人,“花钱消灾”,与日耳曼人讲和。
可军队自然不愿意呀,因为军队就是吃打仗这碗饭的,不打仗,军队不仅没地位,也抢不到东西。
现在倒好,不仅抢不到东西,还要倒贴给对方东西,那军队还咋活?更何况亚历山大还非常小气,此前就减少了军饷,所以他们忍无可忍,于是在前线杀死了亚历山大。
就这样,罗马帝国第四个王朝——塞维鲁王朝结束了,新上台的马克西穆斯与塞维鲁家族毫无瓜葛,那他能否统治好罗马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