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耶稣“语录”


关键字:《多马福音》
上期说到,正统基督徒在编撰《新约》时,只要文章中有非正统的观点,那么他们就全部弃用,不予采纳。
这样做显然非常武断,因为这极有可能漏掉耶稣的一些话。但正统基督徒们却似乎并不在乎,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耶稣的话不是最重要的“福音”吗,怎么能说漏就漏呢?
1、奇怪的文体
我们以《多马福音》为例,来说说这个问题。
《多马福音》并没有被收进《新约》,所以长久以来大家并不知道。
它是1945年在埃及的拿戈玛第出土的,而经过学者们研究,它的成书年代在公元1世纪中叶,与《新约》里的四本福音书是一个时代的作品。
《多马福音》采用了语录体,通篇都是“耶稣说”,或者“谁谁对耶稣说”,就和我们的《论语》一样。
这说明,《多马福音》肯定不是耶稣自己写的,但极有可能是他的亲传弟子,或者再传弟子写的,总之,无论从成书年代,还是从文体上看,作者与耶稣的关系都是很近的。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谁会用这种文体写书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新约》的四本福音书,它们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类似“小说”的写法,有旁白,有对话,仿佛是在讲故事一样,而且里边还夹杂着犹太人生活中的常识,很适合向外邦人传教。
相比之下,《多马福音》就太单薄了,既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对犹太生活的阐述,更像是名言警句。
试想,谁会看这样的东西呢?
2、基督教vs诺斯替主义
只有已经入教的基督徒,而且还得是犹太基督徒才会看。
也就是说,它是基督教的“教科书”。
可以想见,能作为教材的书籍都不能马虎,更不能胡编乱造,否则就是在误人子弟了。
当然,那时并没有教材“审查会”,真要是瞎写也没人会去查,但大家心里是有杆秤的,毕竟当时基督教刚刚草创,很多人都见过耶稣,甚至听过他布道,要真是胡编乱造,虽然不会有人举报,但也不会有人再听你胡吹了。
因此,尽管这些福音书没有被编入《新约》正典,但他们的价值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像《多马福音》这种语录体的典籍,极有可能就是耶稣亲口说的。
但问题是,《多马福音》里的很多内容并不符合基督教的观点,而更像是诺斯替主义的观点。
比如书中第85句这样写到,耶稣说:“亚当从那大能力、大丰富中出来,成为存有,但他配不上你们,若他配的话,就不至于死了。”
这句就是诺斯替主义的观点,所谓“大能力、大丰富”就是一种“知识”,而这种崇拜知识,用知识来救赎的观点是典型的诺斯替主义的观点。
那耶稣会说出这样的话吗?
3、耶稣vs唐僧
这恐怕永远都无法证实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分析一下。
按说这不应该是耶稣说的,因为按照耶稣的说法,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拯救我们,只有上帝才能。
这种观点当然应该写进教义里,但耶稣平时聊天儿时也要时时刻刻念叨吗?更何况就算这句话是对的,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呀,总不能上趟厕所也说“世界末日要来了,上帝快救救我们吧”,这成何体统?
所以即便是耶稣,生活中该怎么聊天儿,还是得怎么聊天儿,顶多会像一个博学的老者,喜欢说教罢了,不可能把一句车轱辘话反复说。
而一旦我们设身处地,去还原耶稣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耶稣是可能谈到“知识”的,更何况“知识”在当时可是热门话题,所以耶稣也会对它进行合理的评价,就算它不能用来“救赎”,可也不至于对它视作无物吧?
当然,耶稣不一定用“知识”这个词,比如在《多马福音》中就称作了“大能力、大丰富”。
那耶稣对“知识”是什么态度呢?
4、“前言不搭后语”
对此,基督教正典是避讳谈这个词的,因为它是诺斯替主义的理论,基督教怎么谈对自己都没好处,谈的越深越显得它重要,而最好的办法是忽视它,只要强调自己的理论就行,没必要批判知识。
不过,耶稣倒是不用避讳谈知识,他不是后来的基督徒,还没有遇到诺斯替派系的挑战,所以他不用避讳知识。
这样一来,《多马福音》中出现耶稣对知识的评价就不奇怪了,那耶稣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到底持什么观点呢?
这从《多马福音》这类语录体典籍中是看不出来的,而这也是这类文体最大的弊端,因为里边的每句话都没有上下文,前一句和后一句完全是在说两个话题,就像是名言警句的摘抄。
这样一来,就算这些话真是耶稣说的也没用,因为你不知道耶稣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这句话,更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他自己的观点,还是他在评述别人的观点,甚至可能是被断章取义,故意曲解耶稣的意思。
因此,如果我是当时的基督徒,那么在编撰《新约》时也不会选择这类文章,就算要用,也要“改造”一下,添加一些上下文,把话说清楚。
而事实上,《新约》里选择的四本福音书也确实这样做了,他们都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变成了故事性更强的文体。
至此,凭借使徒统绪和圣经正典,基督教回击了马吉安和诺斯替主义等教派的挑战,整肃了内部,稳住了“基本盘”。
不过说到底,基督教此时还在成长期,还是个“小幼苗”,内部稳定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威胁还是外面的风吹雨打,因此,从下期开始,我们将回到罗马帝国,看看他会如何对待这个新兴的宗教。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