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气功vs武术
上期说到,基督教早期发展极为艰难,罗马政府见基督教日渐壮大,便逼迫他们放弃信仰。为此,一批先驱顽强不屈、慷慨赴死、以身殉教,守护着内心的坚持。
不过,基督教不仅有外部的敌人,内部也是问题重重,创建没多久便派系林立,大有走向分裂之势,要真是这样,那恐怕基督教还没有被外人打倒,自己人就先把它折腾散架了,那怎么办呢?
1、“绝代双雄”
在基督教内部,最先出现的不同声音是“诺斯替主义”。
诺斯替是音译,在希腊语中,它的意思是“知识”。
这是与基督教同时兴起的一种宗教,我们之前有多篇文章讲过它。不过,今天听过诺斯替主义的恐怕不多了,但在古代,它的知名度却一点不亚于基督教,两者是那个时代宗教界的“绝代双骄”。
两者之所以能风靡一时,是因为它们都回应了当时社会的痛点,那就是人们内心产生的巨大“幻灭感”,并同时引领了“拯救”思潮。
而两者在教义上也有相通之处,不过诺斯替主义的野心很大,因为它试图“偷梁换柱”,替换掉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彻底霸占基督教。
那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呢?或者说,基督教与诺斯替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呢?
2、“修仙之路”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有很多,但要说与诺斯替区别最大的,就是对待耶稣基督的态度了。
基督教认为,耶稣代表着终极的“道”,并且道成肉身,化作人形,也就是耶稣本人。
于是,耶稣就成了沟通人界与神界的桥梁,只有通过耶稣,凡人才能脱离苦海,重回天界。
而诺斯替主义则认为,知识才代表着终极的“道”,它无影无形,潜藏在灵魂深处,需要用特殊方式修炼,才能把它提炼出来,从而完成救赎,重回天界。
两相一对比,诺斯替主义就像是“气功”,修炼的是无形的“内力”;而基督教就像是“武术”,打熬的是有形的“筋骨”。
现实中两者都有人修炼,但很显然,我们只能看到修炼武功的成效,因为练武的人不管厉不厉害,至少比一般人要强壮嘛。
而修炼气功的话,人们就看不出他有什么变化了,至少身体不会有什么变化,至于厉不厉害,大家只要想想那些招摇撞骗的气功大师,相信就有自己的判断了。
当然,很多人肯定会不服气,因为修炼气功也并非全无效果,至少人的精气神儿会变好。但这并不代表练成了气功,因为按照气功的要求,人们要练出气感、要气聚丹田……可不仅仅是提高精神这么简单。
事实上,人们就算不练气功,只要能少操心、多休息、睡好觉,一样能神清气爽、精神饱满,而修炼气功时,人们也能进入相似的状态,所以属于一种巧合。
而诺斯替主义与气功类似,他们修炼的也是虚无缥缈的“内功”,也一样有特殊的修炼体系,一旦修炼达成,那简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从这个角度说,诺斯替主义就是古代西方的“玄幻文化”。
至于诺斯替主义与基督教谁更受欢迎,那大家只要看看现在的网络小说,看看玄幻小说和武侠小说谁更畅销,也就清楚了。
因此,当诺斯替主义开始图谋基督教,并向基督教渗透后,基督教就面临了巨大的危机,那基督教能招架得住吗?
3、“鸠占鹊巢”
九死一生,勉强算是招架住了。
事实上,诺斯替主义开辟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做为独立的宗教,与基督教公平竞争;另一个是做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要颠覆掉基督教。
对于第一个战场,基督教一点也不害怕,因为公平竞争之下,基督教走的是“低端”路线,吸引的是贫民、奴隶这些底层民众;而诺斯替走的是“高端”路线,吸引的是文化名流、权贵人物这些高知群体。
因此,虽然两者算是“竞品”,但吸引的“客户”不同,算不上竞争。
但对于第二个战场,基督教就很棘手了,原因是,诺斯替主义打入基督教内部后,也在争夺“低端客户”。
按说要是让诺斯替主义另起炉灶,从头儿争取底层民众,那他们是吸引不到这些人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基督教已经把这些“客户“吸了引过来,而诺斯替主义者只要把他们从内部抢过来就行。
这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诺斯替主义手上的“牌”可比基督教多太多了。
别忘了,“诺斯替主义”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们崇尚知识,尤其是希腊的理性知识。
相较而言,基督教发源于犹太地区,那里虽然宗教氛围浓厚,但要说知识,那就没法儿与先进的希腊相比了。
原先,诺斯替主义之所以吸引不到底层民众,并不是因为底层民众讨厌知识,而是因为知识的门槛太高,他们进不去。
但现在不同了,基督教已经把他们带进门了,而一旦进了门,那诺斯替抢“客户”的手段可比基督教强多了。
这就好比是一家美容院,外面拉客户的都是些俊男靓女,客户往往被他们的花言巧语蒙蔽,而稀里糊涂的进去做了体验。
可一旦进屋后,工作重心就变了,因为能拉来客户的人未必能留住客户,要想长久留住她们,那还是需要些真材实料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真正的技师上阵了。
基督教和诺斯替主义之间也是这样,底层民众容易被基督教平等、博爱的教义吸引而入教,但入教后,却更容易被诺斯替花里胡哨的把戏吸引。
因此,表面上看,基督徒的数量在迅速膨胀,但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基督徒,有多少是诺斯替主义的信徒,这还真不好说。
这注定是一场龙争虎斗,那到底会鹿死谁手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