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亚洲国家的近代历史,我们经常提到日本是如何通过明治维新,成功摆脱了被殖民地化的厄运,转而走上帝国主义之路。其实在这方面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国家,就是最近由于国王去世,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的泰国。泰国自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成为西方殖民地的大背景下,虽然泰国也丢掉了不少领土,比如现在的老挝、柬埔寨和北方现属于缅甸的一部分,但泰国成功保持了独立,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泰国却克里王朝第四任国王蒙固,也就是拉玛四世。拉玛四世于1851年继位时已经47岁,在此之前,他已经以僧侣的身份修行长达27年。此时的泰国,正逐渐感受到来自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殖民大国的压力。英国势力在泰国的西边,牢牢控制着南亚次大陆,而法国在泰国的东边,以越南为基地,不断向整个马来半岛扩张。于是泰国就夹在了英法之间,成为双方势力的缓冲区。这一形势为泰国周旋于两国之间提供了条件。
但是这种脆弱的地区平衡并不能保证泰国的自身安全与独立。因此,拉玛四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家改革上。
任何改革都是始于观念。来到泰国的西方人将“地球是圆的”这一观点教给了当地人。但是泰国人对此很难理解和接受。因为泰国人普遍信奉佛教,而佛教认为世界是扁平的。因此关于地球究竟是圆的还是平的这一问题,曾经引发泰国社会的全民大争论。
早在拉玛四世继位前,作为僧侣的他就已经在为推动泰国民众观念革新而努力。首先就是引导泰国人接受包括现代地理学在内的所有被贴上了“西方”标签的科学知识。其次则是寻求佛教理论的革新,成功在东南亚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小乘佛教中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派。
拉玛四世即位后,他立即聘请英国和美国传教士为王室子弟教授英语,开设学校讲授现代地理学和天文学知识,雇佣西方职业军人训练泰国军队。在他的支持下,西方传教士帮助改进了泰国的印刷技术,并在泰国发行了第一份现代报纸。
根据泰国宫廷的传统和法律,任何人觐见国王时是禁止穿着外衣的,尤其是男子必须赤裸上身,以防有人携带武器威胁国王。西方人据此批评泰国人野蛮。拉玛四世即位后,要求所有的贵族和官员觐见时必须穿着衬衣,以此向西方表明泰国人不再是野蛮人。
拉玛四世注重提高妇女地位,将大量王室的妃妾释放出宫,并为他们寻找婚配,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婚姻,下令通过买卖妇女来还债的行为非法。
另一方面,由于清王朝刚刚在鸦片战争中失利,使泰国看到了清王朝的衰落。因而拉玛四世一改过去历任国王高度重视向清朝遣使朝贡的态度,对朝贡越发不上心,反而注重与英法等国打交道。
1854年,仅仅继位3年后,拉玛四世与英国派来的特使,时任香港总督约翰·宝灵达成协议,签订了《宝灵条约》(the Bowring Treaty)。条约允许外国人在曼谷自由贸易,不再需要向王室缴纳高额税金。允许英国在曼谷设立领事馆,在泰国的英国人享有治外法权并可以拥有土地。无疑,这一条约也是不平等条约,但是由于已经见识了鸦片战争中英国所展现出来的武力,因而拉玛四世决定放弃对英国的贸易扩张采取抵抗政策。条约签订后,其他西方殖民国家也纷至沓来,均以《宝灵条约》为蓝本。
虽然这些条约损害了泰国王室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无形中为泰国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条约使泰国迅速加入到了全球贸易网络中,泰国于1860年开始建立第一家货币铸造厂,依靠大米和蔗糖资源建立起现代大米制粉和蔗糖工业。由英国出资修建的公路则极大改善了泰国的基础设施。
后来,泰国还是通过割让领土给英国和法国,换取了他们对泰国王室的政治支持,确保了泰国的政治独立。所以总的来说,泰国主动改革,推动国家现代化对确保国家独立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