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汽车看来大势已去!雁过留声,高合除了留下一批敢于尝试的高端新能源车主,也给行业留下了一些警示。在面临市场挑战时,其车价脱离广大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成为最大问题。以下对高和汽车面临的困境以及小米汽车在如何应对市场挑战方面的策略做个分享。
值得肯定的是,高和汽车在其病危之际并没有停止云服务或者选择跑路,相比之下,高和表现出了更多的诚信和承诺,这与贾跃亭和威马汽车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临如今的局面,高和汽车面临的问题主要出在定价上,而不是技术和设计。尽管第一款车型X的定价在57-80万元之间可以理解,因为初期量产成本较高,但长期保持高价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Z型车的定价在51-63万元之间,虽然炫酷,但并不够亲民,也无法吸引大量消费者。
而Y型车的定价在33-45万元之间,虽然接受度较高,但一旦上市,就面临价格战的挑战。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认为油改电车是不被看好的,然而售价约20万元的宝马I3、25万元的宝马IX3以及13万元的大众ID3,这些车型在市场上的销量均超过了一万辆。当前,市场上的14家车企纷纷降价促销,可以说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
商业战场风起云涌,首要任务是“活下去”,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正是因为比亚迪销量足够大,才能够支撑其推出方程豹和仰望等高端车型。尽管增程式电动车一度被诟病滞后,但理想汽车去年实现了60亿元的盈利。因此,高和汽车面临着定价过高、缺乏全产业链优势以及规模不够大的问题,这是一种警钟。
那么,被雷军视为“破釜沉舟”的小米汽车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小米汽车可以深刻认识到车价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定价策略上做出明智的决策。他们可以借鉴先前成功的案例,寻找合适的定价策略,以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接受度。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自身竞争力来降低成本,从而在定价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小米汽车还可以推出更亲民的车型,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偏好,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将有助于他们在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话虽如此,雷布斯现在最棘手的是这款“处女作”再定不出价格就要变成“剩女”了!同意的点赞、点在看,不同意的留言来杠,转发也是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