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罗小川 第118篇 原创文章
不抄袭不搬运,每一篇都是原创干货
用真情实悟,传创业之道,解管理之惑
为营销人、创业者、管理者、团队长赋能
所有企业、所有团队都需要业绩,但是业绩怎么来,怎么推动业绩,背后的思考方向却大有不同,当然,结局也会天差地别。
第一种思维是加法思维模式,认为做市场才是根本,表现形式是市场招商,几乎所有工作都围绕招商。因为总是需要更多的业绩,所以就总是需要更多的人来干。
一句话,横向做增量,不停地做增量,永远围绕增量做文章——而且是横排的增量!
横向做增量会遇到三个瓶颈:首先是资源有限,找到新的资源会越来越难,成本会越来越高;其次,低水平循环难以持续太久,招商者以及新加入代理商的兴奋状态能维持的时间都非常有限,新招代理商的高产期非常短,大部分都只兴奋一时,只能昙花一现;最后,跑马圈地式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卷,如果好招商,能招到商,就证明市场有需求,就一定会有新的对手不断加入。
很多行业采用的都是通过招商来发展业务的思维模式,层层招代理。这种思维模式下,基本上都没有时间空间精力来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和业绩推动体系——除了招商,这种企业都是销售型组织。
营销管理和业绩推动是一门技术活,专业度非常高,大部分企业缺少真正的营销管理干部,不具备真正的业务推动管理能力,就只能主攻市场招商,期待代理商能有这种能力弥补自己市场推动能力的短板。
事实上,代理商更缺乏业务推动管理能力,最后只能陷入不断去招商的恶性循环中去。不停地招商,不停地做开发,不停地做增量,但是只生不养,业绩很难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种思维模式,是乘法思维模式,表现形式是做存量,只做内部基础管理,认为管理出绩效,永远围绕内部团队建设做文章。只要内部管理搞好了,团队建设好了,训练好了,市场自然会发展,业务自然会增长。
这种思维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做纵深——时间纵深,获得团队成员的长期贡献长尾。这种思维认为,企业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成长问题,企业发展问题就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招商是人的事情,发展组织是人的事情,开发客户、维系客户都是人的事情。
公司所有的事情,就是围绕内部人,始终做团队建设和育人的工作。公司永远只有一件事——育人,只关注一个点——内部人,永远都在培养内部人,认知、信仰、意愿、思维模式、业务技术、工作模式......
如果有新人要加入,这种组织首先思考的是,谁来带?能不能带好?谁来培训?如何管理?......不解决这些内部问题,组织是不接受新人加入的——哪怕他再优秀,那都是组织外部的事情!
这背后的核心原理其实是乘法类业绩公式,一个人加入了,能不能成长起来,成长到什么高度?能不能复制自己的成长路径?能不能成为乘数?
内部人首先是基数,基数是根,乘数不是公司去做的,是基数自己去做的......
公司不能去做乘数,因为没有根,枝繁叶茂必须是从根上生长出来。公司的着力点是基础管理系统+培训系统——这种企业都是运营型组织。
每个生意人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就是CEO,你的生意未来怎么来?是不断做加法去加?还是做好乘法实现几何级增长?
你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断嫁接新枝去实现枝繁叶茂?还是不断浇水施肥让树根去生长,从而长成参天大树?
往期推荐:
销售的尽头一定是创业
打工的风险其实远大于创业
创业的两种方式,颠覆你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