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底层逻辑——认知大于事实,所以,卖认知比卖产品重要


这是罗小川 第120篇 原创文章
不抄袭不搬运,每一篇都是原创干货
用真情实悟,传创业之道,解管理之惑
为营销人、创业者、管理者、团队长赋能
      看到椭圆的人参果,你可能会说它像鸡蛋,但是看到鸡蛋,你却不会说它像人参果,这是为什么?
     因为鸡蛋在人们认知世界里的印记更多、更深、更显眼!也就是说,人参果和鸡蛋PK,输了!​
     有一个产品德国制造,你们有哪些感觉?品质好?安全?耐用?有一个产品印度制造,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没有感觉?
     我只说有一个产品,但没有说是哪个产品,很多人就丧失理智了,这就是德国企业持续不断给人们洗脑的结果——德国人严谨,德国人生产的产品质量好、耐用。
    印度企业没有给我们这样洗过脑,所以我们找不到感觉。是德国企业长期以来的营销定位,让大家形成了惯性思维和刻板印象。
     撕开营销的底层逻辑,其实你眼睛里看到的,并不等于大脑里冒出来的。因为有很多认知是不需要思考的——这部分恰恰最重要。
     王老吉曾使用“健康相伴王老吉”的广告语,未能引起太多的关注(确实不知所云😄),后来,改用“怕上火,喝王老吉”让王老吉火了起来。
    注意,王老吉从来没有说喝它能消火,你要是这么认为,那可是你自己脑补的。喝王老吉能不能消火没有人去证实,也没法证实!
    既然无法证实,为什么很多人还会因此而购买呢?因为我们害怕上火,认为喝王老吉能“不上火”!
     最关键的并不是王老吉能怎么样,而是我们以为它能怎么样!
     同样,美的空调声称“一晚一度电”,应该没人第二天早上会起来查看到底是不是只用了一度电,但是形成并强化了“省电”的认知。
     瓜子二手车自己就是中间商,但却凭一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认知成为了行业第一......
     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的“认知”,即客户认知到的“事实”。认知大于事实,所以,卖认知比卖产品重要!
     人的认知是非常顽固的,一旦形成,就容易排斥后来的不一样的认知,所以,先入为主抢占认知高地才是商业竞争的关键。
     但是,占领消费者的认知世界,必须要经历长期持续且激烈残酷的信息战争。
     不要去打价格战,因为大家的成本相差没那么大,产品本身也没有重要到那种程度,打价格战也不容易分出胜负!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该打的是流量战和认知战!流量战解决触达面问题,认知战解决触达后的反应和效果问题。
     如何抢占消费者的思想认知阵地呢?
     消费者不具备上帝视角,看不到也不想去看产品的全部信息,只能通过短视频、广告、包装和人们的评价等碎片化信息对产品建立片面认知。
     你的产品好,但消费者不知道也不关心,因为客观事实并不等于认知事实!
     在消费者的认知系统里,隐藏着大量的原始记忆,甚至是基因记忆。人们看过的故事、听过的音乐、玩过的游戏,都会在认知系统里留下印记。
     你输出的认知概念需要和消费者的原始记忆发生共鸣和化学反应,才能留下更深的印记!
     成功的概念、成功的故事必须是不需要思考就能唤起消费者认知世界中的原始记忆,让人产生联想和画面。
     我的文章不容易受大众欢迎,就是因为只有逻辑,没有画面,而且需要复杂思考才能领悟——浮躁的时代,愿意沉下心来思考的人太少了!
     什么叫了解人性?就是知道大多数人认知世界的底层建筑是些什么东西,有哪些共同的东西。
     别再说你的产品好了,讲功能已经不够了,也别按你的思维去输出认知了,因为消费者大脑里并没有“存根”和“底单”!
     你要研究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产品,而应该是消费者认知世界的底层建筑——那些原始印记,然后去迎合它们、产生共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