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概念的一点感悟,投资比创业更需要体系


点击上方“雪球花甲老头”→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曾经在我早年做生意的时候,我就悟出来一个道理,商业模式可以抄作业,但是要注意自己的长处。因为商业模式太少了,无非就是那几种,你想创新根本不可能。早年间,除了厂家、代理商、服务商、批发户、个体户等等,你也不能想出太多模式。再有的就是各种手艺人,这也是比较吃香的,放眼到现如今的时代,可能多的就是平台商。
我也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投入最少的模式,首先我没有研发能力,其次没有雄厚的背景和老乡团之类的。那最简单的就是滚手中的资金,也算滚雪球的一种吧。不仅仅投资是滚雪球,做生意也是如此。后来做IT行业,最关心的就是账期,因为一个项目垫资也就赚几个点,这时候回款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均三个月回款,一年资金可以滚四次,相当于年化收益接近20%,这就很不容易了。如果资金量大,这对于小公司来说是很可观的盈利。
存活在这个链条里,只可以抄模式,但是做到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长处。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现在回想起那一段段尘封往事,还是记忆犹新。选择一个商业模式,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个社会角色,比如厨师、教师、司机等等。这只是一个身份和社会位置,但是真正能决定高度的还是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吧。
我们当时做代理或者服务客户的生意,最大的致命缺陷有两个,一个是没有诚信,项目投入和周期管理都是需要垫资的。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延期不付款,或者其他,只需要一次不诚信就不会有机会了。还有一个就是在生意场上,大小钱都要舍得,不能太抠门,这个在经营一家公司也是如此,我真的听过出门团建老板不请客,让员工出钱的,这样的老板真是没有希望了。我自问在这两点,都可以做到,而且不是那么痛苦的做到。所以才能积累了行业口碑,以及固定的合作伙伴。

但是投资里面,是尽量别抄作业。这里面变化和变数太多,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适合所有人,因为变量就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但是很多事情其实是一通百通的,如果你的思维和体系成熟,考虑事情就更加全面。投资难与不难都是相对而言。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目的就是自己方方面面考虑全局,形成自己的体系,体系一旦成型并且践行无误,就像有了一件趁手的兵器。
我更建议大部分人做个简单的投资者,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样样可以都知道一些,但是真正上擂台要选择最趁手的兵器。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总不能上擂台把十八般兵器都带上去吧。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写文章,很多人说寿哥我30多岁每天一百个字都写不出来,您怎么做到的。这个和年纪关系不大,你多读书就会有知识储备,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很爱阅读的,很多人一年也不读本书,这就难怪了写不出来。多经历就会有经验,再结合自己的感悟,加上兴趣和热情,再有点时间,可能就会写出来了。
就好像有人三十多岁跑一公里都气喘吁吁,有人五十多岁还可以每天跑十公里。人不能懈怠,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因素不止是年纪,还有意志、兴趣、韧性、坚持、悟性等成百上千的因素。对于投资这个事情,我就觉得很多年轻人,至少大部分人对于我来说是年轻的。他们思考的点都太主观和片面了,大部分人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他们臆想的,从不愿意踏踏实实客观分析一下。

思考并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感觉和倾向,而是把方方面面都摆在桌面自己平衡和取舍。如果带着主观色彩,那在后期才发现,本就可以在最初避免的风险,岂不是遗憾。比如现在三胎概念火热,不少人跟我说准备重仓这个行业。本来你我也不相识,你发个消息我也可以不回,因为确实没有精力回答那么多观点。但是有的比较特殊的,就拿出来说一说,也算随缘吧。
三胎和二胎根本逻辑不一样了,二胎迎来一波生育潮,可以说把积累多年生育意愿的人一下子都给释放了,确实迎来了一次机会。就好像去摘果子,肯定第一次去摘能摘到最大多数,之后再给你多少次机会去,园子里能摘的走就被摘走了。
三胎亦是如此,现在有生育三胎意愿的,大多数都生了。不愿意生的,从不是因为指标的限制。所以无论是房子、教育,这些给老百姓增加负担,阻碍生育意愿的行业,都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有人就跟我说,他准备投资母婴,正宗的三胎概念。然后写了很多利好,要投资为孩子服务的行业,什么孩子多了得喝奶粉吧,所以做奶粉的都是最大的受益者,然后还有母婴用品,他重仓了一个做母婴的,又跟我炫耀了一番。这个时候其实他完全被自己主管的情绪占据了,如果完全正确我还是恭喜他的,因为这份偏执会令他成功,可是大部分的偏执是来自情绪的盲目。

难道教育,补习班不是为孩子服务的么?新东方和好未来这种培训机构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呢。说到底凡是为孩子服务的行业,都是赚孩子钱的行业,赚孩子钱的行业都是赚父母的钱,赚父母的钱就会增加养娃成本,就会增加生孩子的顾虑,降低父母的生育意愿。
这个逻辑清晰了吗?除非你做到慈善,否则在我看来以后任何关于婴儿的行业,都别想有加价的可能性。一瓶奶粉动辄几百上千的时代可能都过去了。
白酒行业为什么风生水起在这些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可以提价,但是白酒不是所有人的必需品。大部分人不喝酒可以,但是哪个孩子能不喝奶粉不用母婴用品呢?母婴用品对于婴儿孩子在生活中就像水和米面油一样,现在三胎概念虽然到来,想提价,我觉得没戏的。
资本看中的就是未来趋势,未来出生率也不一定能高,你还不能提价,这对于资本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之前说某公司有硬伤,并不是因为这个,因为我之前也没考虑过三胎概念。

这个市场上,有几千家公司,有些人只玩情绪面,就是公司基本面并不关注,玩市场波动。但是大多数人不想承认自己没有耐心,自己非要觉得会和公司共同成长,着重关注业务,但是看到的结果都是自己的想象,哪怕你去几个母婴厂子调研一下,收获可能也不不一样。
三胎,就是鼓励生育,但是这一次,想赚父母的钱的生意,还是算了。市场上,我说了很多,就像你走在路上,我都告诉你了哪里有陷阱,有地雷。有些人想的并不是有点感恩之心,而是你为什么不背着我过去?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巨婴吧,人家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结果他是一石米记仇了。
甚至有人就想抄作业让你告诉他公司,这是个注定悲剧的事情因为任何公司都会有人亏钱。你们没看到贵州茅台都有人亏很多钱么?所以投资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选择公司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你得有点自己的东西,不要着急时间久了感觉自己就出来了,如果还是没有那么可能真的不适合,就别勉强了。
有些人连脑子都不会愿意动,比如跟他说1-10选个数字,但是1-6和8-10别选哦,他们直接暴怒,就告诉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就不能说说哪个行么?然后一顿喷。你就不会用排除法吗?选7不就行了。当然,这只是几个小例子,要不解释一下,真的有人可能会关注有7的公司,极度无奈。

其实我没有任何义务去帮谁赚钱,即使我自己的妹夫我都尽量撇清关系了,投资的事情人性里的东西会扩大无数倍。我只是想记录自己的感悟,给愿意看的好朋友看看,与此同时确实也不希望很多普通投资者往股市的坑里跳,因为确实有些人的想法不是那么智慧,决定也很仓促。
都上过学吧,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能教的无非就是例题,公式,概念,定理。甚至一些考试的心态,应试的技巧。
但有些无理的同学就不高兴了,你为什么不把高考要考的答案直接告诉我呢?绕绕巴巴的干嘛呢?这种人到最后高考也考不好,因为心术不正,异想天开。
哪个老师有本事压中所有题目,哪个优秀的孩子最终靠的不是自己而是这些歪门邪道?市场风云变幻,本身就是市场的魅力所在,所以取得成果后才有成就。

路,还是靠自己走,这样才踏实。
人生不就是去感受和体验么?一下子就到结果,没什么体验感的。
想一想西游记,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取经也是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直接翻个跟头取回来?真谛都是在体验中获得。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我对股票的一些看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