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有言:“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随着冬至的到来,白昼渐长,寒潮袭来,我们再次站在了节气的交替之际。(编辑:蜻蜓)
冬至养生,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时刻,借助自然的力量,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身体充满元气,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01.1要晒
冬至之际,阳气始生,这也是养生的黄金时机,其中一项简单而又有益的养生方法就是晒背,选择在阳光明媚的上午,背对着太阳,让暖阳轻柔地洒在背部。
晒背不仅能使身体感受到温暖,更能促使体内阳气生成,阳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机能的正常运转,冬至时分,阳气逐渐增长,通过晒背,我们可以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为抵抗寒冷季节的侵袭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对阳气的调养,晒背还有助于促进对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维持骨骼的健康,在冬天,阳光辐射较弱,晒背成为一种补充阳光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那些日常工作较为室内的人们来说,更显得重要,通过晒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温暖,还能让身体充分吸收阳光的营养,使骨骼更加坚固健康。
然而,晒背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我们要选择在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上午进行,以确保光线的充足和温暖,其次,在晒背的同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里,及时添衣,避免受凉,此外,晒背的时间宜适中,过长的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起皮肤灼伤,反而适得其反。
02.2不做
1.不一天到晚紧闭门窗
随着冬至的降临,严寒的气息渐浓,保暖成为人们生活的重中之重,然而,为了防止封闭空间内空气污浊、湿气过重,不一天到晚紧闭门窗,而是科学合理地开窗通风,将成为寒冬养生的新宠。
尽管冬日寒冷,但封闭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同样需要关注,室内长时间不通风易导致空气污染、细菌滋生,加之节日期间采暖设备的使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可能升高,使人感到头晕乏力,因此,及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流入室内,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风的时机选择同样关键,在冬日,白昼较短,而正午时分阳光较为充足,温度相对较高,是最适宜的通风时机,此时开窗十五到二十分钟,可让新鲜空气充分流通,消散室内异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通风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寒冷的冬日,适度的通风频率能够保持空气新鲜,而不至于使室内温度过于下降,影响舒适度,因此,可以根据室内人员活动情况、天气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掌握通风的频率,既确保空气质量,又维持舒适的温暖。
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空气变得浑浊、呼吸道疾病易发,特别是在采暖设备使用的情况下,容易使室内温度过高,进而使人体出汗,湿气过重,因此,长时间不通风不仅对身体不利,还容易引发室内潮湿,导致霉菌滋生,影响健康。
2.不做剧烈运动
冬至时节正值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减缓,此时进行适度的运动,能够刺激身体的阳气,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然而,过度剧烈的运动容易导致体内热量过度散失,引发感冒等健康问题,因此,在冬至时节,我们应该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慢走等,以保持身体的活力和柔韧性。
在冬至时节,人们常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强调冬季是适合锻炼身体的好时机,然而,不同于夏季的激烈运动,冬至时节更适宜选择一些缓和而柔和的运动方式。
瑜伽:通过瑜伽的各种体式和呼吸法,能够调和身体的阴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的动作和呼吸调控为主的传统拳法,能够增强体力、调整气血,有助于防病保健。
慢走:冬日清晨或傍晚时分,选择室外慢走,既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在冬至进行运动时,除了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外,还需要注意在寒冷的气候下进行运动,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穿着适合天气的运动服装,避免受凉,要选择白天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运动,避免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过于寒冷的时候进行剧烈运动,尽管冬至适合运动,但也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避免受伤。
03.吃3样
冬至到来,饮食调理是养生的关键一环。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选择一些御寒、润肺和助眠的食物,既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又能有效预防一些冬季常见的健康问题,下面这三款美味食谱,带你一网打尽冬至养生所需。
1.御寒食谱:板栗焖排骨
板栗,被誉为秋季的“黄金食品”,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搭配鲜嫩的排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温补身体、增加能量的效果,板栗焖排骨是一道美味而有营养的家常菜品,尤其适合在秋冬季节品尝,下面是板栗焖排骨的制作过程:
选择外皮光滑、无损的新鲜板栗,确保口感和香甜,选用瘦肉多、带有油花的排骨,增添口感和鲜美度,对板栗进行十字划口,沸水焯水后去除外皮,用清水冲洗排骨,把生抽、料酒、葱姜蒜末、冰糖,混合成调味汁。
加入清水或高汤,确保排骨焖煮时入味鲜嫩,将排骨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提升香味,倒入调制好的焖汁,加入板栗,小火焖煮至排骨熟烂、入味,将焖煮好的板栗排骨装盘,可搭配葱花或香菜点缀,提升色彩和美感。
2.润肺食谱:白菜萝卜汤
白菜与萝卜都是冬季的时令蔬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白菜萝卜汤不仅清淡可口,而且具有温暖身体、滋润肠胃的效果,是一款美味又有益健康的家常汤品,下面是白菜萝卜汤的制作过程:
先把青白菜洗净切段,萝卜去皮切块,瘦肉切片备用,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放入姜片略炸出香味,将切好的青白菜和萝卜块放入锅中,炒至略微出水,将瘦肉片加入锅中,翻炒均匀。
加入足够的清水,水量要稍多于食材,提高炖汤的鲜美程度,火开后转小火,炖煮40分钟左右,使菜肴入味,加入适量食盐和鸡精调味,搅拌均匀,菜汤炖煮至入味,香气扑鼻,最后出锅,装盘即可。
3.助眠食谱:银耳燕麦牛奶粥
银耳燕麦牛奶粥是一款美味而养生的粥品,以银耳和燕麦为主要材料,搭配鲜牛奶,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这道粥既有银耳的滋阴养颜功效,又有燕麦的健脾养胃特点,是一道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食用的健康粥品,下面是银耳燕麦牛奶粥的制作过程:
把银耳提前泡发,去蒂撕成小朵,燕麦淘洗干净备用,将泡发好的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小火煮至银耳熟烂,加入洗净的燕麦,继续煮沸,搅拌均匀,待燕麦煮烂后,倒入适量的鲜牛奶,保持小火慢慢煮沸,适量冰糖加入粥中,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甜度。
最后可以加入少量枸杞,提升口感和营养,不断搅拌,使粥体变得浓稠,确保所有食材充分融合,熬制好的银耳燕麦牛奶粥可以出锅,装入碗中即可。
04.忌4事
1.忌室内温度过高
随着冬季的深入,人们为了逃避寒冷常常喜欢把室内温度调得很高,然而,室内温度过高容易使身体出现上火、口干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冬至这个时节,过高的室温不仅会耗费身体过多的能量,还容易引起呼吸道问题。
因此,要避免将室内温度调得过高,保持适宜的室温,让身体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
2.忌过度劳累
冬至时节正值年末,工作和学习压力常常达到高峰,但过度劳累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尤其在冷冷的天气里,身体更容易感到疲惫,过度劳累会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因此,在这个时刻,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为身体提供充足的休息。
3.忌洗澡时间太久
冬季的洗澡时间一定要掌握得当,过长时间的热水浸泡容易导致身体热量过度散失,使血管收缩,增加感冒的风险,尤其在冬至时,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导致身体在浴后急剧散热,引发感冒等问题,因此,洗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洗澡后及时擦干身体,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着凉。
4.忌睡觉时将头蒙进被子里
虽然冬天寒冷,但睡觉时将头蒙在被子里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长时间将头蒙在被子里会导致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堆积,氧气供应不足,容易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合理的睡姿是将被子盖在身体上,让头部露在外面,确保良好的呼吸畅通,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05.总结
冬至养生,既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通过“1要晒,2不做,吃3样,忌4事”,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寒冷季节,为新年注入充沛的活力。
冬至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在这个充满智慧的季节里,让我们共同迎接一个健康而充实的冬天。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转发”,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