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这句话传达了冬季养生的传统理念,认为在寒冷的季节里,人体需要进入休息状态。然而,如今的医学研究却呈现出新的发现——适度的运动同样对身体有益,甚至在冬季也是不可或缺的。(编辑:蜻蜓)
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不禁思考:冬天究竟应该如何科学锻炼,我们才能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又能避免潜在的风险呢?
01.冬季户外锻炼的益处
随着寒冷的冬季来临,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宅在家中,避免寒风侵袭。然而,冬天出门散步却有许多健康益处,不仅有助于身体的保健,还能改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冬季户外活动的秘密,为何冬天出门散步成为一种科学而健康的选择。
1.提高免疫力
冬季是流感和感冒高发的时候,但适度的户外活动却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有助于激活身体的免疫细胞,使其更好地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2.促进心血管健康
冷空气可以刺激血管收缩,促使心血管系统更为强健,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从而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3.提高新陈代谢
冬季的寒冷天气使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此户外散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的提升,这不仅对于控制体重有帮助,还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能量利用效率。
4.缓解季节性抑郁症
冬天天短夜长,阳光减少,容易导致季节性抑郁症,而户外活动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自然光,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提升心情,缓解抑郁感。
5.增加骨密度
在阳光充足的冬季,户外散步有助于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这对于钙吸收和骨密度的增加至关重要,强健的骨骼系统有助于预防骨折和关节问题。
6.燃烧额外脂肪
冬天的寒冷环境使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因此户外活动能够更有效地燃烧额外的脂肪。这不仅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体重,还可以塑造更好的体态。
7.增强社交
冬天的宅在家中容易导致社交减少,而户外散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社交方式。可以邀请朋友一起散步,增进感情,还可以享受户外的自然美景。
02.冬季户外锻炼的风险
冬季,许多人选择户外散步作为锻炼的方式,那么户外锻炼是否真的安全?最近流感肆虐,朋友们纷纷受凉住院,这是否意味着户外运动存在感染的潜在风险呢?实际上,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在流感高发的冬季,户外锻炼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1.呼吸道感染风险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而寒冷的空气可能对鼻上皮细胞的抗菌物质产生影响,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户外锻炼时,特别是在寒冷和干燥的天气中,要注意呼吸畅通,可以选择佩戴口罩减少寒冷空气的直接进入呼吸道。
2.跌倒和受伤
冰雪覆盖的地面增加了户外活动的危险性,湿滑的地面可能导致跌倒和受伤,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更需要格外小心,选择平整的路面,避免结冰的区域,穿着防滑鞋,是减少跌倒风险的有效措施。
3.过度耗能
为了保持体温,冷空气中的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过度耗能,过度的锻炼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心脏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在户外活动中,要注意适度运动,不要过度消耗体力。
4.低温环境下的免疫系统压力
寒冷的环境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在极寒的天气中,户外锻炼可能增加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但也需要注意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过度活动,以免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5.骨折风险
冬季地面湿滑,雪后结冰的情况下,户外锻炼可能增加摔倒导致骨折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穿着防滑鞋,选择平整的路面,小心行走,可以有效减少这一风险。
03.60周岁以上老人,散步要注意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于60周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散步是一种适度而有效的锻炼方式,但在进行散步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因年龄因素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1.选对时间
很多老人睡眠时间短,但天不亮就出门遛弯,然而,太阳出来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空气也比较浑浊,老年人如果想要早晨散步,最好选择在天光大亮、太阳出来后,此时气温逐渐回暖,身体也能多晒太阳,有助于构建抵抗力。
另外,更好的散步时间是在三餐饭后,身体的运动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食物堆积,还能促进排泄,有利于身体代谢。
2.选对地点
老年人在选择散步地点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建议选择有步道的花园、广场等环境好、车辆较少的地方,专业铺设的步道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降低散步时对膝盖的冲击,而且,车辆较少、树木较多的环境,空气也更清新,有利于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老人喜欢走街串巷,建议尽量走人行道,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3.选对强度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各异,因此散步的强度应该因人而异。
高血脂或肥胖老人:燃脂的需求更大,建议拉长散步时间,每次散步45分钟以上,每天散步2次,这种强度能更快燃烧多余的脂肪。
患有心脏病的老人:过量、过激烈的运动可能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产生负担,建议运动要适量,缓慢行走半小时即可,不需要追求过高的步频。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不建议空腹运动,以免出现低血糖。建议选择餐后运动,同时运动时步伐加大,配合手臂摆动,运动时间不用太长,30分钟到1小时就可以。
腿脚不灵便的老人:主要目的是避免下肢萎缩,散步时以缓慢走动为主,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拐杖的高度要适合,底部要进行防滑处理,以避免滑倒。
04.总结
在选择运动时,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我们不仅能够维持身体的健康,减轻潜在的疾病风险,还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活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将科学锻炼融入日常,让运动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转发”,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