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张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美食的中年人,每当夜幕降临,他总喜欢约上三两好友,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烧烤、火锅、海鲜……这些食物是他的最爱,每当品尝到这些美味,他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编辑:蜻蜓)
然而,最近的一份体检报告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扰,报告显示,他的尿酸水平超标,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张先生感到十分不解:“医生,你是不是搞错了,我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怎么会突然之间尿酸就超标了呢?”
随后,医生告诉他,这可能与他的饮食习惯有关,那些他钟爱的美食,如烧烤、火锅、海鲜等,都是高嘌呤食物,长期大量摄入,很容易导致尿酸升高。
听到这里,张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美食之旅,竟然成了健康之路上的隐患。他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与这些“嘌呤大户”保持距离。
【本文已转换为音频模式,点击即可收听哦】
01
高尿酸都是吃出来的?
高尿酸并非完全是通过饮食引起的,尽管饮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尿酸水平产生影响,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综合症状。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在正常嘌呤饮食下,无论男女,非同日两次空腹测量的血尿酸值超过420μmol/L,则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嘌呤是一种存在于食物中的化合物,但其中只有约两成是通过饮食吸收的,而八成的嘌呤则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因此,维持尿酸水平正常主要取决于摄入含嘌呤食物、嘌呤代谢、尿酸排泄这三大因素。
虽然一些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可能对尿酸水平有一定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内部的代谢紊乱。内源性的嘌呤合成和尿酸排泄的失衡,以及肾脏功能的异常都是导致高尿酸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尿酸并非完全是吃出来的,内源性的代谢问题同样是需要关注和调理的重要因素,除了合理控制饮食,注意摄入低嘌呤食物,也需要综合考虑体内代谢的平衡,以及定期检测尿酸水平并采取合理的医疗手段进行干预。
02
饮食中嘌呤的真相
食物中的嘌呤可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低于100mg为低嘌呤食物,100-150mg为中等嘌呤食物,150-1000mg为高嘌呤食物,了解食物的嘌呤等级有助于高尿酸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选择。
有传言称西兰花等蔬菜嘌呤较高,但实际上每100克西兰花的嘌呤含量最多也只有70mg,仍属于低嘌呤食物,因此,西兰花等蔬菜在高尿酸患者的饮食中是可以适度食用的,其营养丰富,不必过分担心。
豆制品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黄豆芽和绿豆芽每100克的嘌呤含量都小于30mg,属于低嘌呤食物。因此,适量食用豆芽对于尿酸高的人来说是可以考虑的。然而,对于一些豆制品,尽管嘌呤含量较低,但高尿酸患者仍需谨慎摄入,因为个体差异存在。
其实,在高尿酸患者的饮食管理中,有4种食物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因为它们含有较高的嘌呤量,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对尿酸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1.禽肉
禽肉包括鸡胸肉、猪肉、羊肉等,这些肉类中含有较高的嘌呤量。例如,鸡胸肉每100克含有208mg的嘌呤,猪肉含有138mg,羊肉含有109mg。高尿酸患者应该限制这些禽肉的摄入,以避免过量的嘌呤摄入。
2.动物内脏
鸭肝、鹅肝、鸡肝等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这些食物中嘌呤含量较高,如鸭肝每100克含有398mg的嘌呤,鹅肝含有408mg,鸡肝含有317mg。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最好限制或避免摄入这些动物内脏。
3.水产品
某些水产品也含有较高的嘌呤量,如扇贝、基围虾、河蟹肉等。扇贝每100克含有235mg的嘌呤,基围虾含有174mg,河蟹肉含有144mg。高尿酸患者需要注意减少对这些水产品的摄入。
4.干菌菇类
干菌菇类如鲍鱼菇、香菇、茶树菇等也是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鲍鱼菇每100克含有424mg的嘌呤,香菇含有405mg,茶树菇含有293mg。高尿酸患者应当谨慎食用这些干菌菇类。
03
晚上睡觉时的尿酸信号
1.半夜经常口渴
如果在睡前或者入睡后感到口渴,而喝水并未缓解这种感觉,这可能是尿酸升高的信号。高尿酸导致大量毒素在肾脏积聚,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代谢平衡,从而导致口渴感。
2.排尿异常
高尿酸导致尿酸盐晶体在肾脏过度堆积,可能导致排尿异常。尿液可能呈现浓茶色,甚至带有浮沫。此外,高尿酸会损伤肾脏,引起大脑错误的排尿指令,导致尿频。
3.关节疼痛
尿酸在体内水分通过呼吸、排汗等方式排出,但由于晚上难以及时补充水分,尿酸浓度升高,容易在骨骼关节处析出并堆积,引起关节疼痛症状。
4.身体水肿
尿酸结晶最容易在夜间沉淀,高尿酸损伤肾脏,使水分无法正常过滤排泄,可能导致脸部、眼睑、腿部水肿。
04
结尾总结
在养生之道上,理解高尿酸问题,合理调理身体,是我们追求身心健康的重要一步,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将这些养生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共同迈向更健康的人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我们一起传播养生知识,共同迈向更加健康的生活。
往/期/回/顾
这4种萝卜千万不能吃,一定要叮嘱家人忌嘴!别不当回事
血型决定大脑老化速度?哪种血型更易患老年痴呆?答案来了
耳朵频繁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来?提醒:或是“暗示”5个问题
END
记得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