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得发紫的海水稻,口感难吃还要种超百万亩,其中有什么缘由?


第一,我国耕地缺一块,饲料不够。而海水稻则相当于增加了耕地面积。即使不好吃不想吃,但其丰富的营养,拿去做饲料也是极好的。这样我们就减少了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数量。另一方面,海水稻种植不是多少年都需要淡水洗田,而是头几年用淡水灌溉,慢慢的用水稻来吸收盐碱,直到盐碱地彻底变成正常的耕地。海水稻项目不仅是增加了粮食产量,也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耕地。还有淡水洗田是根治不了盐碱地的,只要停水,盐碱还是要回来,以前就这么干过,所以现在用海水稻来解决。还有,海水稻也不光是这种红色的,也有正常的,吃起来不是特别差,至少比南方那种一年三熟的水稻好吃。

第二,你们都漏掉海水稻最牛逼的地方,新疆地区就租用了一批盐碱化的荒地试种海水稻,技术员说基本啥水都可以,工业废水也可以用,计划三到五年后,这些地就可以种植正常作物了,这才是海水稻的真正用处,改良土壤,将盐碱化的土地转变回来。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海水稻就在两广围海造田里广泛种植了(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两广人都叫它是“铁锤稻”或“毛禾稻”亩产三百市斤左右,稻谷顶端带有如针的谷枪五厘米左右,稻米呈红紫色或红色,营养丰富,煮粥至糊状时带有一股浓郁的米香味,能维持比一般大米比较长的饱腹感。

第三,海水稻好不好吃根本就无需讨论,因为可以把海水稻用来酿酒、酿醋、酿酱,更可以用来做饲料,节省下来的大米等给人吃。海水稻就要用海水(盐碱地水)浇灌,若用淡水洗田,海水稻的意义和作用就小了。除此之外,海水稻口感硬,不好吃,完全没有关系,在这个海水稻里面掺一部分糯米红赤豆或花生仁,小米,玉米仁,麦仁,薏米等,做成杂粮米饭或杂粮粥,味道更好,营养也更丰富,放心大胆的种吧,在咱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面前。这些都不是问题,一定会把它变成美味佳肴的!每天三顿光吃大白米饭反而不好。适当吃一些杂粮,营养更均衡。岂不美哉?这是好事一桩呀!

第四,不能只考虑它作为直接的人的粮食开看待,可以关注它的间接粮食价值,比如可以做猪饲料。还有可以出口,对多数国家人口来说难吃总比没有吃好的多,还有就是粮食安全一直是未来人类命运关注的重点。

第五,海水稻不是已经被驯化了的栽培稻,所以它的口感非常难吃,不适于做口粮。其次,海水稻的高成本也不适合做口粮,口粮是基本果腹维持生命的食物,它一定是得百姓普遍消费的起才行,但是海水稻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未来意义。发展农业应靠踏踏实实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好现有的可耕地、靠科技用好现有的可耕地。以前我们珠三角一带新围垦的土地种的也是一种耐盐的水稻品种。碾出来的米皮是红色的赤米,吃起来口感确实不好,产量也很低。但没有办法,只有这个品种能种。应该是到六十年代后期才逐渐被淘汰。我70年下乡务农时,中山的沙田区基本上都已种上了杂交水稻,年产量高的达到两千斤。但没有那些原来种的耐盐品种,土地就不会得到改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双千斤。

第六,海水稻的研究成功,袁老功不可没,也是对人类最大的大功献,不要对新生事物的绯诉,大灾大难、人饿的时候就是救命粮,我们应该感谢袁老。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