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夜为什么要打更,不会打扰到人睡觉吗?


①最重要是防贼,我小时候我们村就有打更的,特别是冬天年关那一段时间,那时候人都穷,有些人没钱过年就去其他村里偷东西,偷粮食偷牛猪之类的值钱的,村里就组织一些男人晚上轮流打更,每天晚上都有几个人在村里来回转防贼抓贼。

②在古代,没有像现代的钟表这样的精确设备,但人们仍然有一些方法来计算大概的时间。更夫这个职业就是为了夜晚报时而生的。他们使用一些简单的设备,比如日圭、漏壶等来大致计算时间。更夫们通常会在晚上出来五次,每两个小时打一次更,从晚上7点一直到凌晨3点。每一次打更的声音都不一样,这就能很好的提醒人们现在是晚上几点了。例如,晚上7点是戌时,敲在梆子上的声音是一慢一快,要连续打3次,这是一更。到了晚上9点是亥时,梆子是连续打两下,而且要连续多次重复打,这就是二更;到了晚上11点是子时,敲在梆子上是一慢两快,这是三更;一慢三快就代表四更,也就是凌晨1点;五更则是一慢四快,代表凌晨三点。此外,古代一刻钟为20分钟左右,每个时辰为2小时。更夫就是靠这些小工具来判断时间,或根据其它依据判定时间。这些都是更夫如何知道时间的大致方法。
​③古代的更夫主要依靠两种传统的计时方法来报时。一种是使用“漏”,这是一种大型的计时工具,包括沙漏和水漏,需要专门的司时人员负责操作和监控。另一种是燃香,更夫会在入夜后先点上一柱香,当一柱香燃尽时便是头更,之后他们出外打更,转一圈再燃上另一柱香,自己倒头便睡,他们习惯在香快烧完时醒来,再次出去打一圈更,回来后再燃一柱香,如此一直到天亮。此外,古代还有圭表、日晷、火钟、浑仪等计时工具。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十分准确,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以更夫的打更声作为时间的参考。

④在古代,打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报时间、处理突发情况以及防止外敌入侵。具体如下:1、古代没有钟表,人们白天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角度以及东升西落的高低变化来分辨时间,但晚上天黑了怎么办?就想出打更的方式,通过敲锣敲梆传递声音的变化,人们听后就知道几点了。2、古代的治安状况不稳定,晚上打更也有了另一种身份,巡逻巡检人员,这样盗贼听到打更的声音或者是看到打更人,不会轻易偷盗。如果有起火的隐患也会及时发现,避免出现火灾。3、处理突发情况。比如生病了,或者孕妇生产,再或者是出现打架的情况,打更人可以随时联系衙门或者大夫,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4、在古代的军营中,打更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敌军的渗透。5、一个县至少有几十名更夫,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也有可能一个人一组。每一组负责一条街道,就像现在的保安采用点线巡逻,交叉巡逻等流动性的巡逻方式。如果遇到暴徒等违法犯罪分子,只依靠两个更夫那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另外多组之间的点线巡逻可以更好的掌握时间的准确性,如果只是两个更夫负责一个县城很显然是行不通的,更无法掌握打更时间。但是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之间的固定巡逻线路就可以解决计算时间的问题。睡觉的居民也能及时的获得打更时间的准确性,误差就很小!
​⑤我们在六七十年代,还有打更的,我们不叫打更叫敲梆。梆是竹做的,再加一面铜锣,笃笃的梆声后,跟着是锣声,一更敲一下,二更二下,依次类推,五更结束。睡的人根据锣声,就知道是几更天了,堪比钟声。梆声提醒大家小心火烛,也不要睡得太沉,以防小人。深秋开始,年复一年。如今梆声巳远去,敲梆人也进入暮年,但还时不时会想起。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