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红人”黑皮西瓜,为啥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它有何致命缺陷?


①黑皮西瓜为什么被市场淘汰了呢?第一太甜不解渴,第二比较硬不松脆,口感比不上其它西瓜。第三同样的个头却比较重,消费者感觉太不划算。另一方面,黑皮瓜皮厚、沙瓤、重5-8公斤,储存好的可以到元旦和春节,夏天一人可吃半个到一个瓜。现在的瓜个大、皮薄、水分足、甜度高,一个瓜15,17公斤,不耐放,撑肚子,最多吃2-3牙。产量高瓜农喜欢种,种子站就培育销售。和现在的西红柿、辣椒一样道理,不好吃,但产量高耐放,菜农喜欢种、菜贩子喜欢卖。

②不是和品种有关系,关键的是西瓜重茬严重,农作物是轮作的,就是上一季花生下一季小麦,下一季大豆,这就是轮作。重茬会让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增多。西瓜的重茬周期长达八年,人参的重茬周期更长,达五、六十年。所以农科家发明了嫁接的方法来解决西瓜的重茬问题,起初用葫芦。风味不好。现在一般用葫芦科的南瓜来嫁接,吃起来就不如纯西瓜直接长出来的西瓜好吃。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除此之外,黑皮瓜虽然长的大了点,但味正瓜甜好吃啊,皮厚非但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耐储存便运输,不像花瓜,一不小心放地下滚下就四分八裂的。

③主要是失去了原汁原味。用黑籽南瓜嫁接而成的西瓜,抗病性,产量都有提高。但是质地和口感都变了。这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的黄瓜,西红柿虽然产量很高,但人们就是排斥。各种缘由,大家心知肚明。另一方面,在六至七十年代,外公村里也有这种西瓜,但是好像皮不是很厚,沙瓤特甜,籽黑又多,个头比你们的瓜还要大,是圆形的,自从七十年代后渐渐的再也看不见这种瓜了,成为永远的记忆,这瓜的缺点就是一苗只结一个瓜,而且要人工授粉,好像两三个大队才有两个师傅会这技术,七十年以这种消失了。

④上世纪80年,农村还没有全面包产地户。我们村试点个人承包小队的地种瓜,我家也包了一亩(大亩,相当于三市亩),记得当时是一亩地一千块承包费,当时可是天价了,真不知我爸当时哪来的勇气。就是种的黑皮西瓜,这瓜长得可大,最大的一个好像三十六斤重。也很好吃,甜、沙。产量在当时算不低了,当地没市场,用大队的50车拉了一车去潍坊火车站,一车去的淄博。卖的都是五分钱一斤,总计两万来斤瓜,卖了一千几百块钱,白搭了功夫,没挣几分钱。不过这瓜瓜皮厚存放时间长,家里留了几个,一直留到八月十五以后都没坏。

⑤现在西瓜产业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涨价–买的人少了–瓜农不挣钱种的少了--再涨价--更少人买。后果就是,供销两旺的局面不在,没有人在这个循环中受益,大块朵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