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柳井正: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优雅地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一切创新,都是从解决一个麻烦开始的。
一切成功的创业,都是从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开始的,解决的问题越大,成就越大。
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在一次讲课时说: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如何“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所以,创业前一定要想清楚,你希望公司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或矛盾。
今天分享三个创业的故事,希望对你有些启发。
优衣库: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因为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才有所成就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你只有找到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它。
如何才能准确找到一个问题呢?我建议大家读一本书,叫作《经营者养成笔记》,是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写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柳井正说:“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因为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才有所成就。”
什么是巨大的矛盾?比如大家都希望衣服又好又便宜,也就是老话里的“物美价廉”。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矛盾,“物美”的背后需要物料、人工、渠道、物流等各方面配合,这决定了它的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价廉”就会亏本。这是一般人的思路,也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想要买质量好、样式新颖的衣服,就得选择知名品牌,但这些品牌的衣服价格不便宜;如果你追求的是低价,就得去批发市场,一件衣服几块钱,质量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
但柳井正并不这么看,在他眼中,“经营的本质就是遇到矛盾,然后解决矛盾。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完成不可能的使命,在不可能之河上架起一座桥。”创业者最重要的力量就在于正视矛盾、解决矛盾,而不仅仅是发现。
优衣库解决的正是在成衣领域“物美”和“价廉”的矛盾。优衣库建立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将顾客的要求迅速商品化。还摒弃了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储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从而实现店铺运作低成本化,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希望的商品。优衣库能将一件西装卖到几百块钱,质量还非常好,穿个一两年都不会变形,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在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优衣库排名第168位。
小米: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雷军创办小米源自一个朴素的想法——那个时候的雷军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想对社会有贡献。雷军仔细分析了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
12年前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当时国货的品质还不够好,偶尔有做得好的,价格却贵得离谱。那个时候的雷军尽管没有任何硬件经验,依然觉得自己能做点事情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梦想如何落地?雷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智能手机。
2007年iPhone发布,智能手机时代真正拉开帷幕。2009年,谷歌发布了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同年9月,第一款安卓手机G1发布。尽管当时安卓手机体验还很粗糙,但雷军认为安卓一定会成功,因为雷军看好开源。于是,雷军决定在安卓操作系统基础上做智能手机。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这就是小米梦想的原点。2011年1月,在小米的第一次年会上,雷军跟同事们说,小米的目标是做出像iPhone一样好的手机,然后卖到1800元,甚至800元,让每个中国老百姓都买得起。
对中关村的一家小公司来说,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谈何容易。当时中国市场上有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品牌,还有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样的本土巨头。一家像蚂蚁一样的小公司,怎么去挑战这些巨无霸呢?雷军看到的第一个机会是,它们全部是硬件公司,假如小米利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把软件、硬件、互联网融为一体,这样公司将具备颠覆行业的空前竞争力。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雷军找到了一条捷径。当时在雷军熟悉的公司中,软件最好的是微软,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互联网最好的是谷歌,如果能挖到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就有机会组成一个具有颠覆力量的顶尖团队,小米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极为罕见的软件、硬件、互联网都精通的公司,有望练成科技创业界的“铁人三项”。
所以,雷军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找来了最重要的合伙人和优秀的创始团队。同时,雷军觉得还需要一些“打硬仗、接地气”的本土风格,于是又找来了一些金山的老同事,组成了一家“土洋结合”的公司。最终在这个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估值46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微信:绝大多数本质的用户问题,是在不断试错迭代中发现的
创业要找到一个真正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假问题。有很多人一辈子执着在“假问题”当中,没有找到有效的真问题,这导致他们创业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的,因为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不对。哪怕你烧几个亿,假问题也终究会导致失败。
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发现真正的问题,而是在不断尝试迭代过程中,逐步挖掘出来的。微信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在2004年,马化腾就提出用户驱动战略。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公司具有三种驱动力,即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和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腾讯一直是一家最懂用户需求的互联网公司。需求就是用户要解决的问题。
腾讯那些得到过董事会支持的大项目,像腾讯的电商、微视等,含着金汤匙出生,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万事俱备却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反倒是微信这种前期并不太受董事会关注的产品,因为能够优雅地解决了人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问题,才真正影响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但微信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精准定位的。
开发微信最初的想法源于美国一款叫做kik的产品。kik是一款刚刚上线一个月、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它可在本地通讯录上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kik是一款简单到极致的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它只能发送文字消息,不能发送照片,也不能发送附件。张小龙看到kik的介绍后,隐约觉得在中国也有同样的用户需求存在。
2011年1月21日,张小龙带领团队发布了微信的第一代产品。微信的第一批用户是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大家觉得腾讯做了一个产品,都要来试一下。”微信1.0版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和欧美不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正常用户每个月的包月短信根本消费不完,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类kik产品,在中国完全没有出路。
于是微信1.2版本迅速转向图片分享。在张小龙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在有限的载体上没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而对图片的消费量会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然而,用户反响仍然不热烈,手机图片分享还是无法构成一种基本需求。
2011年5月,微信新版本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了五六万。张小龙继续带着团队狂奔。“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相继上线,持续的迭代让人惊喜连连。
到了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用张小龙的话说,“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在此之前的半年里,微信的用户数未曾突破100万——在腾讯内部,一个半年用户数不能超过百万的产品几乎微不足道,然而,7月份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以上,而这是在没有动用任何QQ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
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聚焦在微博之战,都认为微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战场。都没有注意到悄然崛起的微信。2011年11月,马化腾对财经作家吴晓波说:“现在,微信的日增用户数峰值达到了20万,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写在最后
特斯拉通过解决传统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推动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对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谷歌通过解决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问题,推动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使人们更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亚马逊则通过解决线上购物的便利性问题,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这些公司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敏锐地识别并解决了社会中的重大问题,从而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公司之所以了不起,一定是因为解决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这家公司解决的问题越了不起,它所做的贡献可能就会越大,商业成就也越大。
这就是伟大公司背后的秘密。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如果你也存在读书慢、读完就忘,读了很多书但对生活没有改变的困扰,可以关注公众号,回复【读书方法】,免费获取价值300元的《掌握2小时高效阅读法,一年读完100本书》的电子版资料。
我在学习资料里面详细拆解高效阅读公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破解读书慢、读完就忘的难题,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读书方法论。
/重要提示/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公众号右上方“…”,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成大事者都有这三个品质: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扛得住事
沃伦·巴菲特:赚钱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如何在股市中长期赚大钱
喜欢就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