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一个人之所以处于最佳状态,是觉得他做什么事都很顺利,做什么事都很轻松,一切都在掌握中。
但当他开始享受这种最佳状态的时候,那么他就会停留在这个地方,就会一直处于这种叫平庸的状态。
换句话说,当你感觉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说明自己正在流于平庸了。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必须要想办法去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去经历痛苦,去感受焦虑。这样,你才会继续往前走。
人天然是有惰性的,本能会让自己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
如果年初定下的目标没有达成,缩小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有两种方式:改进行为和降低目标。
当通过改进行为缩小现实与目标差距遇到阻力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降低目标。通过降低目标来缩小现实与目标的差距,让自己处于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目标不要太高,稍微伸伸手就能够得着就行。
但随着目标一点点降低,你越来越舒适,却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愚蠢行为,现实中不会存在吧?当然存在,而且随处可见。
我从2011年开始频繁出差,每年要坐几十次飞机,一直对国内航空公司的“延误率”深恶痛绝。但从2019年之后,我发现航班很少延误。即使晚点起飞,也能准点到达。
突然有一次,我注意到航空公司标注的从深圳到北京的预计飞行时间从多年的3小时改为3小时20分钟。各大航空公司的延误率因此大大降低。
航空公司找到了一条降低“延误率”的方法:通过延长预计飞行时间的方法降低乘客的预期目标。
如果乘客还抱怨怎么办?只需要把预计飞行时间延长为24小时,就可以将延误率降为0。
降低目标,可以让人的自我感觉处于最佳状态。但是正如英国小说家毛姆所说: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公司每年12月和6月都会让员工制定半年绩效目标,有员工写的目标是“提高销售能力,实现某个头部客户的突破”。
我叹了口气说:“你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既然目标能实现,为什么要叹气呢?他不解。我说:“因为你定的这个‘目标’过于模糊,给自己留下了很大的弹性空间,目标没有量化。”
那怎么办呢?目标一定要明确,可量化。
就像2006年年初,刘炽平提出了腾讯的“5年商业计划”,描绘了腾讯每一个业务的发展蓝图,制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即未来5年内腾讯公司年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要知道,2005年腾讯年收入只有14亿元人民币,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年收入也仅为3亿元人民币。
后来的事实是,腾讯完成了刘炽平定下的目标,还提前了一年。财报显示,2009年,腾讯公司全年收入突破124亿元人民币。
刘炽平用非常明确的数字把自己置于做不到的风险中,而不是说“保持收入稳步提升,加快业务快速拓展”这样模糊的目标。
只有不给自己留余地,才能一往无前。
做企业如此,个人成长亦如此。
当你通过学习,在某一个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之后,如果没有焦虑,一直陶醉于“自己很胜任当前工作”的美好感觉之中,觉得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时,可能并非好事。
因为这可能意味着:
1、你处于自己的舒适区中,并没有持续学习和提升,而你周围的环境一直在变化;
2、你没有走出舒适区去挑战的动机,觉得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很好了,这必然意味着你有“退化”的风险。
3、你可能没有更高的目标去追求,这意味着你难以有持续的发展。
4、你的任务和能力均没有显著变化。因为如果任务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能力变化相对缓慢,你就必然会感觉到焦虑或厌烦。
因此,当你总是觉得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时,你已经变得平庸了。这也是为什么有职场35岁现象的根源。
大多数工作到35岁的老员工,对当前的工作都非常熟练,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惧怕走出舒适区,拒绝持续学习和迎接新的挑战。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不善,这类员工就会首先被淘汰。
相反,处于持续精进状态中的人,不会一直让自己待在舒适区中,他会树立更高的目标,去探索新的可能,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拓展成长的上限。
所以,记住,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喜欢就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努力,迈向更健康、更高效的人生!
如果你也存在读书慢、读完就忘,读了很多书但对生活没有改变的困扰,可以关注公众号,回复【读书方法】,免费获取价值300元的《掌握2小时高效阅读法,一年读完100本书》的电子版资料。
我在学习资料里面详细拆解高效阅读公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破解读书慢、读完就忘的难题,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读书方法论。
/重要提示/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公众号右上方“…”,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三步打造阅读闭环,让读书改变生活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琐事见格局
找到自己,世界就会找到你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