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需要智慧和锋芒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碰见和人产生冲突的情况,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吃亏呢?
为什么“好人”总是被欺负?为什么“傻白甜”总被伤得深?为什么在职场和生活中,“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因为只记住前面的与人为善,不知道要用智慧和锋芒保护自己的善良。
在《论语·宪问》中记载,有一个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以德报怨”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在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孔子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怨恨,那么对自己有恩德的人应当如何报答呢?这样以同样的态度来回报怨恨和恩德,岂不是恩怨不分?”
但是作为一个君子,又不可能心胸狭窄,所以孔子说“以直报怨”,既不以德报怨,也不以怨报怨,而是展现自己的胸怀,以正直之心来对待怨恨,以对待平常人的态度来对待怨恨自己的人。既不为感情所左右,也不存有私心与成见。
什么叫以直报怨呢?
就是首先是推己及人,其次也要学会以牙还牙。
有人曾经用计算机做博弈的研究,分析什么样的回报策略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收益。结论跟孔子讲的一模一样。
在著名的博弈论实验里,学者们研究何种方法是“重复囚徒困境”中最好的策略。
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最后的结果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重复对方上一次的动作,得分最高,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一直当骗子,把世界想成丛林社会,弱肉强食,始乱终弃,不停报复,收益很小。
一直当老好人,想着是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甚至总是想感动教化他人,收益也很小。
一报还一报,选择对方上一次的选择,有点“锋芒”,更能保护自己。
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好人难做,好人难当。所以你的善良,需要智慧和锋芒。
善良是帮助他人,智慧是保护自己。
锋芒是一种接近收益最大化的生存策略。
我们过去讲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个事你搞我一下,我搞你一下,如果总是以牙还牙的话,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保证自己先做好人,我守信用。
如果对方背叛,我就改变策略,我也背叛;如果对方又改好,我立刻又改好。这种方法就是结合了推己及人和以牙还牙的策略。
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不管对方是一直好还是一直坏,还是随机的时好时坏,这个策略最后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这就是孔子讲的“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我们不会主动地去做那个做坏事的人,背信弃义的人,我们会努力地做守信用的人。
但是如果对方不守信用,我让他知道我是有能力反制你的,我也要做出相应的举措,逼着对方回到守信用的路径上来。
这就是一报还一报策略,这个是经过数学计算和计算机的模型运转证明最有效的方法。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总是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时不时欺负你一下,如果你一直容忍退缩,他就得寸进尺,把你逼到角落;如果他第一次欺负你时,你就按照以直报怨的原则,采取反制措施,他就知道你不好惹,以后不敢轻易欺负你。
当然,这时你也不要反应过激,对方占你一寸,你反过来占他一尺,就容易过度激化矛盾,变成了以怨报怨。
如果是第一次犯,最后我们还要原谅他。
为什么要原谅对方呢?
你总得原谅他。如果你骗了我一次,我一辈子不跟你合作,导致的结果是我的效用值下降,因为我损失了一个潜在的交易伙伴,因为他可能会改。
所以王尔德说过一句话:永远要原谅你的敌人,这样才能弄得他们真正难过。就是你的境界要比他高。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博弈的有效方法就是不要心存嫉妒,不要想当第一个背叛的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不要想耍小聪明,这就是合作的最有效方法。
所以,做好人最划算。就是你要始终做“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这么一个人。
以直报怨不是以怨报怨,我只要坚守我的原则就好了,你犯规了,我不会因此而变成一个坏人,我也不会迁怒于别人。
如果你对我犯规,我就对所有人都犯规,这会使得犯规变得更加泛化。
所以人要学会做一个有底线、有操守的好人,这个才是我们博弈当中能够获得最高收益的方向。
博弈论的论证结果是:能够信任别人的人,有底线有操守的人,愿意吃点亏的人,不那么斤斤计较的人,在博弈的过程当中往往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但切忌,这不是一味的傻,要坚守原则。如果对方总是犯同样的问题,就坚决不能容忍。
讲一个故事。
子西是楚平王的庶出长子,春秋末年,吴楚争霸,楚昭王打算请孔子辅政,却被子西坚决地阻止,他说,孔子崇尚周朝礼制,排斥蛮夷异族,而且孔子门下人才济济,能量很大,如果请他到楚国肯定是弊大于利。楚昭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从这件事来看,子西对孔子是不友善的。但孔子却对子西以直报怨。
楚太子建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失败,举家逃亡郑国时被郑人所杀,他的儿子王孙胜活了下来,并逃往吴国避祸。
后来子西打算召王孙胜回国驻守边境,遭到楚国内部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王孙胜对楚国仇恨已深,如果召回,他一定会伺机报复。但子西却认为,我对他以德报怨,他也会对我以德报怨。
由于双方意见无法统一,有人就去问孔子的意见,而孔子的立场非常明确,他不赞成这种做法。孔子认为王孙胜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这种人根本不会被仁爱道德所感化,回国后一定会伺机报复。
于是孔子让弟子子贡去劝解子西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子贡以为自己劝解成功了回来禀告孔子,孔子却仍旧担心,他说子西为人正直,而正直的人一定会做认为正直的事,他还是会召回王孙胜,而狭隘的人一定不会轻易就变得品行高尚,所以王孙胜回国以后一定会有动乱发生。
果然,子西还是召回了王孙胜,并委以重任,封于白邑,号白公。而王孙胜回国不久就发动叛乱,并诛杀了子西等人。这就是历史上的"白公之乱"。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楚昭王打算请孔子辅政的时候,被子西阻止,由此可以看出子西对孔子的不认可,而当子西打算召王孙胜回国的时候,孔子却没有记仇,反而有一说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让弟子去劝说,由此可见孔子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以直报怨"。
第二,子西对王孙胜的以德报怨并没有使王孙胜也这样对他,由此又论证了孔子的观点。
所以,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以德报怨永远不能真正感化心怀怨恨的小人,而以直报怨才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正的关系的方法。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用我的东西换你的东西,彼此能生活得更好。
只要有交易,就有规则。商业世界交易的基本规则是等价交换,合作共赢。
只要有规则,就有缝隙。总有人缺斤少两、欺诈隐瞒,甚至践踏规则。
只要有力的地方就有反作用力,因为不论怎么去精心设计,一切规则背后,都可能有其漏洞或者是缝隙的。
所以在职场里总有不干活却邀功请赏的人。
如果不能识别出这些人,你的付出和交换可能就不是等价的,会被伤害。
当你意识到这种情况,记住采用以直报怨的策略,选择对方上一次的选择,一报还一报,有点“锋芒”,更能保护自己。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如何应对35岁中年危机(实践篇)
不要失去对生命的掌控感
为什么知道非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喜欢就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