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维思考,看透世界的真相



如果你做过数据报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自己反复检查认为没有问题的数据报表,刚提交给老板,老板就发现很多问题:汇总数据不对、公式计算错误、A商品数据有问题、格式不统一等等。于是你拿回来把老板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修正,然后反复检查多遍,以为这次一定没有问题了,信心满满地提交上去。
不幸的是很快老板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从不同维度计算出的总数对不上、D商品的数据还有问题、文字描述和表格中的数据有差异……
于是你很沮丧,明明自己已经反复检查过了,为什么还是有问题呢?这些问题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呢?为什么自己多次检查都没发现的问题,老板一眼就能看出来呢?
这是因为你和老板不是在同一个维度看数据。厉害的人往往拥有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低层次的人大多是单维度或者在低维度思考问题。
当你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时,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
一、升维思考,高手都是善于多维思考的人
升维思考,就是通过更多维度思考问题,寻找问题本质。这是一种全方位锻炼大脑思考模式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个物体,你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在近处看和在远处看也有差异,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物体时,要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翻来覆去地观察,这是从外形来观察;进一步我们还会把它打开,研究内部构造;甚至取出一些物质进行化学实验,研究它的化学成分构成等等。这就是从多个维度思考去观察研究。
一件事情,你看到的信息也只是你看到的一面,不一定是事情的全貌。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事情:当你在绘声绘色地描述今天遇见的一件事情时,旁边小A说:“不对,这个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当小A说完时,小B急忙说:“你俩说的都不对,明明是这样的……”。当我们把小A、小B、小C的信息全部了解清楚后,才能慢慢拼凑出整个事情的全貌。
所以管理者在决策前,会征询不同岗位的员工的意见,把这些信息汇总后再综合决策。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古人讲“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同样的道理。兼听就是要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因为不同人处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听到的不同,自己的利益诉求也不同,因此针对同一个事情提出的意见看法也会不同。因此,在做决策前一定要掌握尽可能全面、真实的信息,基本信息不全或者错误会导致后面的判断和策略完全南辕北辙。
一个人,你看到的也只是他展现在你面前的一面,如果你只用自己看到的一面去评价这个人,很有可能会失之偏颇。
因此在企业管理里面,会有360度评价,通过上级、下级、平级的同事对一个人进行评议,汇总多个维度的数据后,才能形成一个人的立体画像,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出这个人的实际情况。
我们常说有些人八面玲珑,就是指这个人在不同的对象面前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风格,所以你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他想呈现给你的样子,并不是他的真实样子。我们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不同维度去了解,才能慢慢绘制出一个人立体的、真实的样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多维思考的能力呢?
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简单易用的方法。
二、如何拥有多维度思维能力
大家都学过数学,数学里面有直线、平面、三维立体的概念,分别对应的是一维、二维、三维体系。
一维,就是一条线,只是从一个维度(角度)去看问题。我们经常听人讲某某人一根筋,所谓的一根筋就是总是从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不到别的维度,就不懂得变通。
二维,就是平面坐标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去看问题,多一个维度看到的信息更全面。
三维,就是在平面坐标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维度,形成空间体系。从X、Y、Z三个维度去观察,认识更加立体。我们观察一个杯子,从长宽高三个维度去观察,就是三维坐标系。
四维,就是在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基础上,叠加了时间维度。
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四维,是从低维度逐步向高维度发展的过程。维度越高拥有的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
我们常说的高手,大多是拥有高维思考能力的人。
举个例子。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总是面临一个问题:应该招态度好的,还是能力强的员工?

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困难,因为他把这个问题降维到一维视角之后,态度好和能力强就是一条线的两端,要么选择左边,要么选择右边,必须二选一,所以两难。
你可能会说,选择这条线的中间,不就是态度和能力兼得了吗?
其实不是,中间不是兼得,是妥协。用能力差一点的换态度好一点的,两个都有损失,都不太好,也都不太坏。所以你招聘的员工都很平庸。因为态度和能力这两维度,是不能放在一条线上来做二选一的。
当我们用两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发现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法。
事实上,态度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态度是一个维度,这个维度的一端是“态度好”,另一端是“态度差”;能力是第二个维度,这个维度的一端是“能力强”,另一端是“能力弱”。
我们用这两个维度就可以画出一个平面坐标:横轴是能力,纵轴是态度。把可选的员工,分成四个象限:

明星员工:能力强,态度也好;
小白兔员工:能力弱,但态度好;
土狗员工:能力弱,态度也差;
野狗员工:能力强,但态度差。
当我们用二维的平面坐标来“升维思考”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能力强、态度差的“野狗”,或者态度好、能力弱的“小白兔”。这个世界上,还有两个都好的“明星”,以及两者都不行的“土狗”。这就是阿里巴巴使用的员工分类方法,是个典型的二维视角。
我们用二维视角把员工分类后,就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类型的员工,用其所长。
我们继续升维思考,在态度和能力两个维度上,引入第三维度——可塑性。

我们都想招到明星员工。但是明星员工毕竟是稀缺的。我们身边遇到最多的是土狗,其次是小白兔,然后是野狗。明星,很多都在大厂的关键岗位上,挖不动。
那怎么办?
把土狗、小白兔、野狗,培养成明星员工,可能才是可行之路。
那么,谁更容易培养?这就涉及到“可塑性”这个维度了。
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更可塑,还是一个人的态度更可塑呢?
当然是能力。
人与人之间,当下的“能力水平”,当然有差别。但是人与人之间“能力天花板”的差异不大。而且,大部分人离自己的天花板,还差很远,即便是明星。
所以,只要态度好,能力是“可塑”的。
但是态度就不一样了。
一个人的价值观,德行,态度,是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塑造的。一旦形成闭环,非常难改变。除非是遇到一些重大的人生变故,大部分人会在自己的习惯、信仰、价值观里走不出来。态度的可塑性比较差,因此,不要尝试去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态度。
当我们用三维视角看问题,就不仅是盯着今天的明星员工,还会看未来的明星员工。一套“员工培养体系”,就会建立起来,为公司的发展,不断培养明星员工,而不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去找。
然后呢?
还有第四个维度:时间。为什么同样从大学招聘进来的小白兔,有的经过培养变成了明星员工,但是有些小白兔却发展为土狗、野狗。我们在培养小白兔的不同阶段,要不断地观察调整,必要时及时干预。
所以,我们制定的员工培养体系不是一个静态的模型和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调整迭代,持续升级的一个动态发展体系。
一旦有了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维度后,我们混沌的思考,就可以被结构化地被拆分为三个方向进行分别研究,然后再叠加时间维度进行动态的思考。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可以很清晰地得到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就是「升维思考」。
升维思考最重要的是找到分析问题的「维度」,一旦维度确定后,建立起二维、三维、四维分析框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回答本文开头做报表的问题。为什么老板轻易就能发现的问题,你却不能发现?
这里的秘密就是老板看报表的维度。
有经验的人看数据报表,会从多个维度去看数据,比如从商品维度、地区维度、价格维度、顾客维度、时间维度,以及不同的数据来源等等,从多个维度汇总的数据如果是一致的,那么表里的数据大概率是准确的。
比如时间维度,看销量的按月趋势,是否有大起大落的异常数据,这些异常的数据就要引起注意。比如6月份的销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就要具体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销量上升,是数据错误,还是正常的业务波动。
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是数据来源。单一来源的数据往往不是那么可靠。通过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快速对比,检查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比如A商品的数据和其他来源的数据是否一致?销售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财务部提供的数据是否相同?
是不是很简单!
写在最后
人是有限理性的,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人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就能够揭示复杂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结构和原因,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能够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让你从一个更高维、更广阔、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做出整体最优的决策。
升维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看透世界真相的方法。
点击下方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
推荐阅读:
找到自己,世界就会找到你
为什么知道非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要失去对生命的掌控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