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厂面试,你应该要知道这些



前几天面试一个候选人,应聘的是一个售前解决方案的岗位。我提了一个问题:和友商相比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他讲了五六条优势,但都没有讲到关键点上,也没有反映出这个岗位对应的最关键的能力。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面试前并没有充分准备。
看得出来他很希望得到这个岗位,但其实挺可惜的,浪费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面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选择机会,职业上的选择永远比努力更加重要。我们每天努力,每天辛苦加班、辛苦去做很多事情,最终是为了获得选择的机会。如果没有准备好,很多好的机会就和你擦肩而过。
那么,如何才能在面试中展现出最佳状态,把握住机会呢?
今天,我们聊一下如何准备一场好的面试,尤其是参加大厂的面试,你更应该认真阅读并思考清楚以下问题。
一、面试是一场应试考试,首先要学会审题
面试是本质上是一场应试考试。公司对招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有清晰的定义,比如要求对某些行业有充分的了解,精通某些技术等等。面试之前一定要反复阅读岗位描述,充分理解岗位职责和要求的能力。就像做语文考试一样,每一道题都有一个考点,我们要从岗位描述中找出考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准备。
以上述候选人为例,我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考察他的售前思维和解决方案构建的能力。售前相当于技术销售,最主要的岗位要求是利用合适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业务问题。背后的逻辑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价值来销售你的产品或方案。
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这个问题就更容易回答。
作为一家产品公司,最核心优势应该是你的产品能力,所以最好的回答应该是产品能力的差异化优势。如果产品确实没有优势,就应该通过解决方案的优势来弥补产品竞争力的不足。通过设计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来销售产品是售前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如果从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无法找到优势,再退而求其次从公司影响力、生态资源、售后服务等等方面体现优势。总之,要想把你的产品销售出去,一定要总结出你的差异化优势。
而这些要求,在招聘岗位要求中都有非常清晰的描述。
很多人在准备面试时,习惯从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准备,自己在哪些公司做了哪些工作,平铺直叙没有亮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研究岗位要求,将岗位要求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结合起来,重点突出自己符合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经验。前提是不能作假,如果你确实没有岗位要求所需的经验和能力,就如实回答,提供虚假信息是应聘的大忌。
以前面试过很多候选人,本来面试的是一个销售的岗位,但在面试过程中,讲的都是做售后的工作经历,最重要的是反映出的思维方式也全部是售后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人要么是面试前没有认真研究岗位要求,要么就是没有认真准备。如果你的所有工作经历都是在做售后,而你要面试的是售前或销售的岗位,你可以尝试讲讲你是如何在做售后的过程中发现客户的需求,进而给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引导客户采购等。因为售前或销售要求有敏锐的商机发现和捕捉能力,面试官可以从你的讲述里面发现你是一个很善于洞察潜在商机的人。
二、如何准备一场面试
1、搜集所有你能想到的、找到的,可能在面试中会问到的所有问题。比如:
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
职业生涯规划?
准备一个你认为成功/失败的经历。
对行业的了解和洞察?
2、把你对这些问题真实的答案写下来。
按照金字塔原理的逻辑结构准备素材,金字塔原理包括「观点、逻辑和案例」三个素。观点先行,然后讲思考逻辑和案例(或者数据)。
注意,一定要写下来。因为写出来能整理自己的思维,很多时候自以为在大脑里面已经考虑清楚了,但是一说出来往往就会发现和自己大脑里面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写下来可以帮助自己这真正把思路理清。
3、找时间反复演练,并且在脱稿的情况下回答这些问题。
反复练习很重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到的冠军级的选手都是在赛前反复准备,把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场景都提前做练习。赛场上任何自如的发挥,都是赛场下无数次练习的结果。
可以模拟面试,用手机把演练过程录像。然后看回放,检查表达是否清晰流畅,逻辑是否有条理,肢体语言是否到位等等,找到你认可的状态。
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你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非常熟练,同时确保你对于每个问题的回答都体现了你内心深处的想法,而非他人想听到的观点。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认真准备自我介绍
大多数面试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必须在几分钟之内讲清楚自己的优势、为什么你是当前岗位的最佳人选。同时自我介绍也是为后续的交流和提问埋下伏笔,引导面试官的提问方向。比如你想通过一个项目案例来突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可以在自我介绍时提及这个项目,引起面试官的兴趣,面试官后面的提问就可能会基于这个项目来展开。这样就进入到你提前准备好的问题范围,可以从容应对。
2、不要长期在低水平上重复
有些候选人长期在某个领域工作,但是仔细观察简历却发现,只是在低水平重复,项目做了一大堆,但没有看到明显的长进。
所谓的十年工作经验,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十年而已。
这一点在乙方工作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如果你的简历上有一堆项目经历,但是缺少成长性的标志,可要小心了。这可能意味着你一直待在舒适区,长时间做着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拿时间换钱的工作。尤其是做售后、运维、客服等岗位的人,尤其要注意。
3、没有自我迭代更新的习惯是根本障碍
很多人认为年龄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其实并不是。思想封闭,没有持续学习,没有自我迭代更新的习惯才是根本障碍。对于35+、40+的人而言,如果缺少自我更新的习惯,思想趋于封闭,基本不适合挑战性大的岗位,这些岗位要求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改变。所以如果能看到一些「年长」的人,还能保持好奇心,思想有深度,那值得和他们好好聊聊 。当然,此类人非常非常少。
有一次面试了一个候选人,能力和专业都满足岗位要求,到最后HR环节被放弃了。HR了解了他在公司工作了6年,岗位职级一直没有变化,6年前是多少级,现在还是多少级,而且这期间每次考核都是[合格],一次优秀都没有。HR给出的评价是发展潜力较差。从这个候选人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没有持续成长,没有不断突破自己。
所以,职场人终身学习,不断刷新自己是生存之根本。
4、向外归因
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不是简单做选择题,而是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些人非常好,而另一些人却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我们可以观察候选人在总结一些失败案例时是如何归因的。遇到问题向外归因,比如问到换工作的原因,他们会说老板、公司、同事等等因素。其实向外归因会让自己丧失选择的主动性,也丧失把握个人命运的机会。有的人遇到问题时向内归因,同样是换工作,他会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兴趣爱好,个人成长等方面来阐述换工作的原因,说明候选人很关注自我成长,掌握着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每一个选择都是主动做出的,而不是被动响应。
比如讨论一些失败的项目,很多人习惯甩锅,把失败原因都归咎给同事、客户或者公司,从不从自身找原因。甩锅是面试的大忌,没有老板喜欢爱甩锅的人。但有的表现比较好的面试者,可以很全面地分析一个项目失败的各方面的原因,从内外部因素、管理、团队、技术、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同时给出如果重来一次,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的建议,就会更好。
写在最后
如本文开头所讲,职业上的选择永远比努力更加重要。我们每天努力,每天辛苦加班、辛苦去做很多事情,最终是为了获得选择的机会。
除了面试,类似的场景其实有很多,比如内部的升职答辩,年末的述职评审等等,这是每个职场人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必须抓住的机会。
很多人在同样岗位工作,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和工作结果,但职业发展速度却差异很大,或多或少与大家在这种面试中的表现差异有关。每一次面试/答辩/述职都是一场考试,考察点各有差异,我们必须学会审题,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放能在应试时紧扣主题,应对自如,最终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
推荐阅读:
人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终身成长
如何提高演讲能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