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炒股都不赚钱?



为什么大多数人股票长期投资会亏钱?
很多人喜欢购买处于风口热点的新兴企业股票,认为抓住风口可以带来更好的投资收益。
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J.西格尔的研究表明事情的真相恰好相反:
对于长期投资,新兴的产业和公司不仅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回报,而且它们带来的投资收益往往还不如那些几十年前就已经建立的老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预期。
根据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企业的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常常过于乐观的对股价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
很多创新公司的业绩不错,人们对该公司的前景十分看好,导致其股价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导致其业绩增长达不到投资者对它的预期。一些传统企业的投资者对公司利润增长的预期要温和许多,这使得其股票能够保持在较低的价位上,这样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息的再投资积累更多的股票。
所以,很多人在投资股票时,会陷入增长率陷阱。增长似乎是一个圈套,它诱使我们将资产投放到我们看好其发展前景的地方,不过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很少会是最佳的投资选择。人们盲目地追求科技创新,将其作为击败市场的法宝,但是事实证明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刺激着经济增长,同时又不断地让投资者失望。
这不是在说从创造的过程中不能获取收益,事实上,许多企业家通过创新变得极为富有。但是这些收益并没有流向单个投资者,而是流去了创新者和企业家那里。这其中包括为项目提供大笔资金的风险投资家、销售股票的投资人,当然,最终获得好处的是能够以较低价格购买到更好产品的消费者。而那些力图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分一杯羹的单个投资者,则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损失。
熊彼特的“创造性的毁灭”理论很好地刻画了经济的运行方式:新公司取代老公司,打破现状,推动变革,促进发展。然而这个过程却并不适用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因为为那些“创造性”公司的股票支付了过高的价格而一败涂地。
杰里米J.西格尔是巴菲特非常推崇的一位教授,著有《股市长线法宝》和《投资者的未来》两本投资经典著作。
杰里米J.西格尔研究了半个世纪前纽约股票交易所最大的20只股票提供给投资者的长期收益——假设投资者将股利再投资于同一家公司,并且持有所有的派生股票。重新计算这些“购买—持有”收益非常耗时,不过这一工作也极富成效。令人吃惊的是,采用“购买—持有”策略的这前20只股票的收益超过了“指数化”投资者所能获得的回报,而后者的投资组合中涉及了所有的新兴公司和产业。
人们对新兴公司的过高预期推高了股价,导致人们用过高的价格买入。而这些股票背后的产业瞬息万变且面临过度竞争,这些产业中少数的大赢家无法补偿数量众多的失败者。
比如当前A股市场的人工智能概念股、SaaS概念股等等,经过前几年的短暂繁荣后股价都跌入低谷。他们的商业模式可能在一段时间时成功的,但是并没有经过长期的时间验证,风光一段时间后最终会泡沫破裂,导致股价跳水。即使有少数几家公司获得了持续的成功,也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成功买入并长期持有这几家公司,从而获得超额的收益。绝大多数投资者由于没有选中这几家成功的公司而随着行业的衰落亏得血本无归。
与其如此,还不如选择成熟稳定行业里增长率不是那么高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经过了长期时间验证,商业模式稳定,人们对这类公司没有过高的预期,一旦公司的利润增长率能够持续高于人们的预期,就可以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任何价格下买入”。
一个简单的原因是:出于对创新的热情,投资者为参与其中支付了过高的价格。增长被如此狂热地追求,它诱使投资者购买定价过高的股票,而这些股票背后的产业瞬息万变且面临过度竞争,这些产业中少数的大赢家无法补偿数量众多的失败者。
因此,投资于增长预期较温和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远远强过投资高价格、高预期股票的投资组合。
即对于长期投资,选择市盈率较低的股票的收益率更高。
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那些为了追求增长率舍得付出任何价格的人最终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惩罚。
彼得·林奇的理念也是如此,他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指出:“在选择投资领域时,我总是更青睐那些萧条的而不是繁荣的产业。在一个即使有增长也极为缓慢的萧条产业中,弱者出局而幸存者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个停滞不前的市场上获得的份额持续增加,而另一家公司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市场上为避免份额的减少而竭力挣扎,那么前者的境况无疑要比后者好得多。”
这些失败产业中的成功公司逆转了颓势,它们击败竞争对手的秘诀很简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将成本尽可能地降低。
因此,对购买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他们没有选择其中市场预期和价格都最高的股票的话,那么“购买—持有”策略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生财之道。
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讲,需要做的就是在没有机会时储备足够多的现金,一旦机会来临就大量买入。
这也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如果巴菲特认为不存在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他将克制自己去投资,甚至把大量现金流注入公司。他把持有现金看作一种带来价值的选择权,如果市场出现投资机会,持有现金使他能够抓住这些投资机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什么是真正的投资?
如何应对35岁中年危机(实践篇)
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喜欢就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