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中注重贡献如此重要?
1994年12月,柯林斯(36岁)拜见德鲁克(85岁)。当时柯林斯准备从斯坦福大学辞职,创办一个“基业长青咨询公司”,但他对自己未来的新事业能否成功,感到非常担忧。
德鲁克对他耳提面命:“柯林斯先生,你花了太多精力思考如何成功,但这是错误的。”德鲁克对他的规劝是:“走出去,成为有用之人。”
这当头棒喝,令柯林斯醍醐灌顶。他说,一名伟大的老师能在30秒内改变你的人生。别人都在问“我如何成功”,而德鲁克却在问“我如何贡献”。
换言之,前者是在问“我怎么做才能使自己有价值”,而后者是在问“我怎么做才能对别人有价值”。
德鲁克的看法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他会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贡献什么?”他强调的是责任。
一、为什么重视贡献如此重要?
管理者如果不自问“我可以做出什么贡献”,他在工作中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甚至可能把目标搞错而且特别容易对“贡献”一词只有狭义的理解。
一个人如果只是埋头苦干,总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么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相反,一个重视贡献、对结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该算是“高层管理者”,因为他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腾讯公司有一个owner的理念,每一项工作都会指定一个owner,对这项工作的结果负责。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只要并指定为这这项工作的owner,他就会作为第一责任人来组织其他团队一起协同工作,共同努力达成最终目标。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个人,注重贡献有以下3个好处:
第一、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关键。
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工作有效性的承诺。没有这项承诺,管理者就等于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必将有损于其服务的组织,也必将有损于与其共事的同事。
所谓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工作标准及其影响;
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同事和下属;
③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第二、重视贡献,使管理者拥有更广阔的格局。
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属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成果。
大多数管理者的视线都集中在下方。他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努力工作,但没有聚焦目标。长期处于低效的努力。每天工作很忙碌,但工作成果差强人意。
二、管理者如何做出贡献?
什么是贡献?“贡献”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一般企业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直接成果;②梳理新的价值观;③培养和开发人才。管理者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为企业做出贡献。
第一、直接成果
直接成果通常最显而易见:在企业里,销售额和利润就是直接成果;在医院,直接成果是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
直接成果是所有贡献里面最重要的。如果企业没有收入和利润就会倒闭;医院不对病人的治疗负责就丧失了医院的价值。组织的生存需要直接成果,犹如人需要营养食物一样。
第二、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除了直接成果,一个组织还必须有价值观的承诺与实现,这就像人体除了食物外还少不了维生素和矿物质。一个组织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否则就难免解体、混乱和瘫痪。以一个企业机构来说,其价值观的承诺也许是指建立一种技术权威,也许是指为社会大众寻求最好的商品和服务,并以最低的价格和最高的质量来供应。
微软CEO纳德拉在2011年微软处于低谷时期接任微软CEO一职,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塑微软的价值观。纳德拉不断问自己和同事:“为什么微软会存在?我在微软的新角色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正是在思考自己可以做出什么贡献?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解决困扰微软多年的战略问题,即微软应该何去何从?
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纳德拉为微软树立了新的价值观:“ Empathy ”(同理心、同情心)和 “ Growth Mindset ”(成长型思维)。微软是一个有着10万余人、分支机构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组织。为确保新的价值观不打折扣地注入这个组织中,纳德拉用一页纸定义了微软的使命、价值观、愿景和文化,并在全公司坚决贯彻执行。不到三年的时间,纳德拉让微软重新回到了行业巅峰。
第三、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一位管理者能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最大的动力,因为人可以随外加的要求调整自己。
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还可以帮助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将眼光放得更远,这样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准。
同样,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是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有个著名的企业管理三板斧: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其中搭班子和带队伍,都是在为企业培养和开发所需的人才。马云也说管理者开门三件事:招人、管人、开人。
管理者若想做点贡献,就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不过在这三者之中,哪个最重要,哪个其次,就要看管理者本人的情况以及他所处的地位及机构本身的需要了。
三、让工作卓有成效的3个方法
注重贡献的管理者的工作会更有成效,我们可以在工作中使用以下3个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第一、注重贡献使会议更加高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能从会议中得到什么,也知道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他会自问:“我们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某项决策?是为了宣布什么?还是为了澄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他会在事前想清楚会议目的,想清楚要求什么报告以及想清楚简报的用意。他一定坚持开会必须依据之前的承诺,真正有所贡献。
会前告知:在会议开始时,会先说明会议的目的和要求达成的贡献。
会中管理:在会议过程中,把讨论的焦点聚焦到宫线上。你可以主持会议,听取重要的发言,也可以是与大家共同讨论。但你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在于从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贡献上。
会后跟进:会议结束后,输出会议结论和待办事项、执行人和完成时间。
第二、注重贡献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绝不是因为他们有“与人交往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上都注重贡献,他们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这也许是所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义所在。
注重贡献的人有强大的内驱力,自控力,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的社交,讲究的是分秒必争,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明白,什么样的人能让自己进步,什么样的人能带自己成长,什么样的人可以有助于达成企业目标。
对个人的社交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常说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在这之前,你必想一想,优秀的人为什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能给他贡献什么价值?
第三、注重贡献使工作卓有成效
我们企业的内部有上司、有同事、有下属。我们要对上司做出贡献,就像营销学一样,要先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把营销工作做好。
只有先了解上司对我们的期望与需求,然后按照上司的期望和需求去做,我们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如果我们只是埋头苦干,不去了解上司的期望与需求,这表明我们只注重勤奋,而不注重成果和贡献,最后怀才不遇,费力不讨好。
与同事协作过程中注重贡献同样重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与自己协同,是工作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你必须考虑到你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你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
经常问自己“谁需要我的产出,并使它产生效益?”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管理者,换句话说,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许多人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客户满意是企业有效管理的成果,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关键。
写在最后
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让你在一团乱麻似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来。重视贡献是一项组织的原则,使管理者能掌握各项工作的关联性。
重视贡献,还可将管理者的先天弱点(过分依赖他人以及属于组织之内)转变为力量,进而创造出一个坚强的工作团队来。
我们常有一种倾向:为组织内部所惑,跳不出组织之外。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和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转移到组织的成果。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努力与外界进行直接接触,包括市场和顾客、社区的病人及政府机构以外的公众。而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所以,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问自己:“我能有什么贡献?”。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我们应该向高手学习什么?
这才是提升效率最佳的方法
掌握十大商业技能,成为价值驱动型人才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