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内蒙自驾游。
我一直认为旅行是最有价值的自我投资。行程中不仅有风景,还有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的过程不仅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也是在与历史先哲对话,在他们的陪伴下,风景之旅将升华为文化文化之旅、心灵之旅。
这次将带着小朋友深入蒙古草原,探寻草原的自然传奇和历史文化。
从北京出发,驱车沿着京新高速向北500公里就到了呼和浩特。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位于美丽的大青山下。
当我们踏上呼和浩特的土地时,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民俗传统。
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
它见证了数百年的辽、金、元等朝代的兴衰。漫步在呼和浩特的古街,仿佛能够感受到英勇的蒙古武士的脚步声,似乎还能听到敕勒川上古诗中的悠扬琴音。古城内保存石碑和建筑遗迹,让人们可以想象出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训练出强大的赵国骑兵,并打败了当时的胡人。为了加强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赵武灵王名人在这片地区修建了第一座城池,还给这座城市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云中城。这也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游牧民族出现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元朝的创建者成吉思汗。
提到游牧民族,大家自然会想到勇猛的蒙古族勇士,但是,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发展,还与两个伟大的女人密不可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挑选一名宫女封为公主,将其嫁给呼韩邪单于。
当时的交通不像今日这么发达,从西安到呼和浩特驾车一日即可到达。对当时的中原人而言,呼和浩特远在塞外,一旦远嫁匈奴,这一生几乎都不可能再回中原。宫女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愿意嫁到匈奴,只有一个人毅然表示愿意去和亲,她就是美丽而善良的王昭君。
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辅助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匈奴全境。昭君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并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为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半个多世纪。
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了纪念她,为其修了昭君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也叫青冢。
诗圣杜甫曾写《咏怀古迹》缅怀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呼和浩特的发展还离不开另外一名伟大的女性——三娘子。
三娘子本名那颜出·中根·哈屯,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王妃,为人聪明英武,善于骑射,多次随俺答汗征战四方。她主持修建了呼和浩特城的前身——归化城。因此呼和浩特也叫“三娘子城”。
明朝嘉庆年间,蒙古族的土默特部落在内蒙古崛起,他们的首领阿拉坦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经过多年南征北战,阿拉坦汗带领土默特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土默特日渐强盛,并开启了和明朝长达多年的战争。
从嘉靖三十二年至四十五年(1553年—1566年),明方仅边关大将总兵、副总兵战死者就有10余人,军卒死伤更无从计数。军费每年增加,仅京师及长城各塞就需四五百万两,财政空虚,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 明世宗甚至为之“终夜绕床,不能安寝”。
最终,双方谁都无法彻底消灭对方,在三娘子的力促下,不堪交战的双方和解,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俺答封贡”。
至此,土默特迎来了宝贵的和平时光,阿拉坦汗在蒙古大力发展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三娘子因此被被明朝敕封为“忠顺夫人”。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明隆庆六年(1572年),阿拉坦汗召集能工巧匠,在大青山下修建了一座新城,明朝政府赐名“归化城”。归化城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因此蒙古人亲切地称它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的城”,这正是今天呼和浩特市的前身。
修建归化城时,阿拉坦汗年老多病,城池的具体修建事宜由他的夫人三娘子主持,因此归化城又被称为“三娘子城”。
万历九年(1581年),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据《阿拉坦汗传》记载,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8座楼和琉璃金銮殿。
明末战乱中,归化城被烧毁,后得到重建。人们为纪念三娘子,仍将归化城称为三娘子城。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孙子兵法,很少人真正读懂
让你越活越好的5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你永远赚不了认知之外的钱,快速升级认知的三个方法 | 周末荐读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