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陇驾庄大集,摊主热情实在,北京人赶集,图的就是个乐儿




赶门头沟“陇驾庄大集” 享烟火气里的“北京味儿”
现如今,很多地儿都有自个儿的大集,之前跟大伙儿聊了沙河大集,今儿继续这个话题,但主角不是沙河,而是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的陇驾庄大集,每周二五日有集,您坐公交车到陇驾庄东口站下车,步行200米左右就能到了。
早晨八点,很多人都已经买完东西往回走了,一般情况下,老北京人都是六点出门儿,从市里坐车来门头沟赶集,连玩儿带买,图的就是个乐儿,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这个氛围,来过这儿的老北京应该都发现了,很多摊位只摆着三五样儿蔬菜。
各家各户,品种都差不多,量也不大,起初大伙儿都以为是卖不动,其实不然,某种层面来说,也算是门头沟大集的一个特色,因为跟这儿摆摊儿的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村民,自个儿家都有地,等蔬菜熟了,家里人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来买,正好迎合了老北京人现吃现买的购物标准,要吃就吃最新鲜的,就是这么讲究。
除此之外,大集上还有品种丰富的新鲜水果,家禽海鲜,服装鞋帽,真是应有尽有,当然了,跟沙河大集的套路一样,也有一条小吃街,有现炸的小米面儿油饼儿,冒着热气儿的贴饼子以及各类熟食,来早了,跟这儿垫补一口儿,价不高,还倍儿实惠。
在家门口做买卖,主场心态,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展露无遗,跟很多老北京一样,俩字儿形容,那就是热情,甭管卖什么,您都可以免费品尝,哪怕不买都没关系,或许这就是大伙儿常说的人情味儿,这一点,恰恰是市里超市最欠妥的一点,过去跟北京摆摊儿,都讲究先尝后买,其实也是,北京人不尝,怎么知道您这东西好吃不好吃啊。
说起自家门头沟的京白梨,老太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自豪,要说咱京郊农家院的女当家,那是个顶个能干,个顶个热情,个顶个爽朗,卖樱桃的这位大姨儿是嘴上厉害,心里热,旁边儿卖咯吱的脾气跟她完全不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咯吱没卖出去,加工粮食的业务倒是谈成不少,要不怎么老北京都说,大集上的事儿,就是这么有意思呢。
大集上,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生意经,有一卖山东馒头的,跟这儿的人气特别高,不少北京人都是特意上他家来买馒头来的,一买就是一大兜子,一屉36个,一天能蒸100屉左右,掌柜的是个山东人,最早在北京当兵,退伍后,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娶了门头沟的媳妇儿。
认识他之前,跟公司上班儿,但为了支持爷们儿创业,宁愿辞去原有安定的工作,在大集上跟他一起卖馒头,这就是北京大妞儿,敢爱敢恨,不过像他俩这样,异地结合的夫妻在陇驾庄还有很多,卖藤茶的小伙儿是门头沟人,娶了一个湖北恩施的媳妇儿,卖陕西凉皮儿的,爷们儿是门头沟土著,嫁到北京之后,跟婆婆一起卖起了陕西凉皮儿。
大集上的摊位,十有八九都是村儿里人自个儿经营的,也就是说,他们卖的吃食也好,生活用品也罢,质量上都有保障,只要不糊弄北京人,哪儿的人都欢迎,卖小菜苗儿的这家就是一典型的例子,据说不少老北京都跟他这儿消费过,买回来以后,跟阳台或者院儿里,栽上就成,存活率高的分别有秋葵,辣椒,丝瓜,生菜。
小小菜苗儿,新鲜水灵,买回家养着,不仅有意思还有收获,实在是一举两得,手做同样也是一景儿,说白了就是北京大妞儿常说的DIY,您看这位,自个儿动手酿出了各种醋,离老远儿,您就能闻着醋香,分别有苦荞陈醋,红枣儿醋,桑葚醋,枸杞醋,主打一个纯天然,好酸口儿的朋友,不容错过。
甭看就是门头沟山里的一个集,但在这儿,能找到全国各地的美食,除了山西的醋,还有河南的烧饼,东北的贴饼子,值得一提的是卖肉蛋堡的这姑娘,还是咱北京大妞儿,都说北京人懒,做不了买卖,非要这么理解,只能说您对北京人的认识太流于表面了,现实生活中的北京人,非但不懒,还特别勤快,就像她说的一样,自个儿创业做买卖,辛苦的必然的。
大集上的生鲜区,也是大伙儿最爱逛的,鲜活的小龙虾,活蹦乱跳的官厅儿水库草鱼,大鲤鱼,还有新鲜的土猪肉,一天就能买两头,除了当地村民自产自销的蔬菜,其他品种的蔬菜,也有不少,红彤彤的张家口西红柿,两块五一斤,小白菜,芹菜,苦瓜,大白菜,全部五块钱一堆儿。
这份实惠,确实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北京人都知道,门头沟最像样儿的韭园酱菜,其实,在陇驾庄大集上,也有当地人自个儿做的各式酱菜,好吃不贵,味道丝毫不逊于韭园,但在价格上,可比它实惠多了,不难发现,妙峰山镇陇驾庄儿,近些年跟门头沟很多地方一样,发展起了旅游业,村儿里人都有一块菜地,不开集的日子,大伙儿都在地里种菜干活儿。
自个儿种,自个儿吃,要什么有什么,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守着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充实且踏实,陇驾庄的村民,热爱这里的土地,这片土地也不辜负人们的辛苦与付出,成熟的果实就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话说到这儿,陇驾庄背靠妙峰山,面朝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既养育了北京作物,还孕育了北京文化,无疑是咱北京的一大宝藏地!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